旅游职业教育翻转课堂应用及中职旅游教学反思
2021-01-02刘洁仪张红贤
冉 燕 刘洁仪 张红贤
(1.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广东广州 510665;2.广州潜水学校 广东广州 510290)
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职教20条”“加快推进教育信息2.0发展”等教育政策来看,职业教育改革强调积极探索现代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多样化教学与评价方法。翻转课堂正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将信息化教学手段与课程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师生互动、个性化教学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的有关翻转课堂在旅游职业教育应用的文献可知,当前以高职旅游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翻转课堂研究居多,而涉及中职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中职旅游教育教学未能形成有效的指导。本文拟从翻转课堂与旅游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系统梳理翻转课堂在我国高职和中职旅游专业应用的整体概况,进一步反思当前翻转课堂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期为中职旅游教育提供启示和思考的线索。
一、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随之“可汗学院”与“慕课”等相继出现推动了翻转课堂的发展[1]。当前学术界对翻转课堂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外学者主要从教师教学流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两个角度进行概念的解析[2],认为翻转课堂就是将传统课堂教学流程进行颠倒,课前通过视频完成知识的传授、课中借助教学活动实现知识的内化[3]。国内学者认为翻转课堂是通过整合线下课堂和线上教学视频形成学习环,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任务,课堂主要展开答疑解惑、互动交流、实践探究等活动,教师为学生的协作学习和互动交流提供机会与指导,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4]。简言之,翻转课堂就是借助教育技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流程与结构逆序化,实现课前“微视频”的自主学习、课中合作探究的深度学习,课后作业的高阶探索,该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二、旅游职业教育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高频关键词分析是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热点问题的有力依据与方法[5]。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与文本分析,确定了当前该领域研究的五大主题:旅游职业教育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旅游职业教育翻转教学中的应用;旅游职业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翻转课堂下的旅游学科教学研究;基于翻转课堂的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效果评价。由此可以看出,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学者们不再是单纯地对翻转课堂的理论进行研究,而是更加关注信息化教学平台在中职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的实践应用和效果评估等方面的问题。
(一)旅游职业教育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为设计适切性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检验翻转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高职旅游专业翻转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主要涉及翻转课堂的本质、发展历程、运行机制、现状述评、可行性等问题。如有学者指出翻转课堂的本质是教学重心从教到学的思维转变,是对传统教学的优化革新,具有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的创新性、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能力等多方面的价值[6-7]。中职旅游教育翻转课堂理论主要是结合国外翻转课堂教学理论和现有翻转教学模式的本土化实践经验的总结,主要从课前准备和课中学习两部分呈现了翻转课堂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的操作流程和步骤,从教师、课程和教学效果总结归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旅游教学的促进作用,并指出翻转教学模式在时间把控、自学监控、学习负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8-9]。
(二)信息化教学技术在旅游职业教育翻转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依托教学视频实现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的时空统筹化[10]。其中高职旅游教育翻转课堂实践与研究中涉及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比较广泛,主要包括微课、慕课、微信以及SPOC网络教学平台(云课堂、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多样化教学资源。中职旅游教育翻转课堂实践与研究中涉及的信息化教学技术主要是微课应用于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后知识巩固。如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模式在中职旅游专业的“服务礼仪”与“导游业务”课程中的实践反思[11-12]。
(三)旅游职业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学者们结合国内外现有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旅游学科不同课程的特点和理论基础创设不同类型的新型翻转教学模式。其中高职旅游专业翻转教学模型主要概括为三种类型:资源型、环境型和目标导向型。资源型翻转教学模式有:基于微课、SPOC、慕课等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环境型翻转教学模式主要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目标型翻转教学模式主要有:基于问题驱动、任务驱动、启发式等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职旅游教育翻转教学模式研究主要是基于国内外现有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旅游学科特点设计翻转教学流程和具体实施步骤,以资源型为主,如“混合式”教学循环三课堂翻转模式、基于微课的旅游课程翻转教学模式[9-12]。
(四)翻转课堂下的旅游学科教学研究
国内学者主要从微观视角来探讨翻转课堂在旅游类专业的具体教学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当前翻转课堂在旅游专业的课程实践应用研究范围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旅游英语、导游业务、旅游地理、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管理、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资源学、旅游学概论、旅游电子商务和旅游服务礼仪等旅游专业课程。
其中高职翻转教学实践与研究涉及的旅游学科包括“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地理”“旅游英语”“景区服务与管理”“旅游学概论”“旅游礼仪”“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电子商务”“旅行社经营管理”等课程,学科种类涵盖面广且研究数量相对较多。中职旅游教育翻转教学实践与研究涉及的旅游课程主要有“旅游地理”“旅游学概论”“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和“旅游文化学”,涉及的学科课程相对比较集中。
(五)旅游职业教育翻转教学效果评价
对翻转课堂实施效果的评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基于教师实践经验的总结;另一种是借助LASSI量表、问卷调查、实验法等展开实证研究。基于高一虹等人实证研究和非实证研究教学分类方法和标准[13],对检索的文献进行统计归类,结果显示目前国内中、高职旅游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主要是基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实证研究在该领域的应用。
三、中职旅游教育翻转课堂教学反思
通过对比分析翻转课堂在不同层次旅游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应用,发现当前翻转课堂在中职旅游专业课程教学的应用研究仍处于实践探索发展时期,该领域的研究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本土化理论支撑不足、信息化教学手段单一、翻转模式类型单一、课程应用范围窄、缺少实证研究等问题,这也是未来翻转课堂在中职旅游教育教学研究所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之处。
(一)构建本土化翻转教学理论体系,指导中职旅游教学实践
中职旅游教育翻转课堂研究主要是基于国外翻转课堂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混合学习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等教学理论和现有翻转教学模式的本土化实践经验的总结,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理论对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未来中职旅游翻转教学研究要注重对翻转教学的本质内涵的探究,将国外先进的翻转课堂理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以及中国旅游职业教育的实际相结合,构建系统的本土化职业教育翻转教学理论体系,指导中职旅游多样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创设和实践应用。
(二)更新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利用多样化旅游教学资源
202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的通知中指出:“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网络学习空间,拓展教学的时空,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14]。未来中职旅游翻转教学实践与研究要关注慕课、微信、微博以及SPOC在线课堂等信息技术与翻转课堂深度融合,将MG动画类的微课应用到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中,增强课前教学视频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信息素养三位一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旅游人才提供支持。
(三)创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扩大中职旅游学科翻转教学应用范围
翻转课堂对不同知识类型效果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15],并且没有普遍适用的翻转教学模式[6],必须“因课制宜”,根据不同课程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与基于工作过程、任务导向的教学、项目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等相结合,构建SP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知识点+技能点+信息技术”任务导向翻转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翻转教学模式等,探究中职旅游学科翻转教学的适切性,并针对中职所适用翻转课堂的旅游学科展开翻转教学实践,扩大翻转课堂在中职旅游教育的应用和影响,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大实证研究力度,追踪中职旅游翻转课堂学习成效
检测与评估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翻转教学的重要手段,借助LASSI量表、问卷调查等工具获得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数据,利用数据分析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与学生满意度,根据检测结果反思翻转课堂实施存在的问题、影响翻转课堂学习成效的因素,调整教师的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构建翻转效果评估体系以及实施效果的过程性监督机制,创新翻转教学模式,提供翻转课堂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提升中职旅游专业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翻转课堂作为信息化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形象化、动态化、多元化的“微视频”提高了对中职学生自主学习的吸引力,为师生、生生之间探讨旅游问题提供平台对中职学生旅游基础知识、旅游职业技能、旅游职业态度等方面均存在显著的积极效应,受到我国众多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的青睐,但由于教学环境、教育技术等条件的限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中职旅游专业的实践应用研究仍面临着信息化教学手段单一、翻转教学模式类型单一、缺乏实证研究和本土化理论指导。未来中职旅游教育应将信息技术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翻转教学模式,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翻转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强调实践经验的总结并上升为理论高度,用于指导未来中职旅游专业实施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