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游戏化、生活化区域活动的建构

2021-01-02谢召文张利敏

科学咨询 2021年6期
关键词:生活化设置区域

谢召文 张利敏

(山东省微山县实验幼儿园 山东微山 277600)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自主性、开放性、丰富性以及自由性的特点,深受广大幼儿的喜欢,而且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并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幼儿教育内容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件和问题”的要求,致力为幼儿构建丰富多彩的兼具生活化和游戏化的区域活动,为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区域活动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

区域活动是以快乐以及满足作为目的,以操作以及参与作为途径的一种注重幼儿自主性学习的活动。幼儿能够在区域活动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区域活动对于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区域活动有利于帮助幼儿获得愉悦的情绪。区域活动的开展遵从自由以及开放的原则。我们要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自主活动的探索空间,借助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地探索与发现,达到幼儿满足自我、增强自信的目的。这种成功的体验,让幼儿在不知不觉间既收获了知识和经验,又收获了快乐与满足,能够促使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区域活动的探索之中。其次,区域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树立团结协作的意识。当前,家长的溺爱幼儿的现象非常普遍,容易造成幼儿比较自我、严重缺失团结协作的意识。区域活动给幼儿创造了相互协商帮助、团结合作的机会,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到合作带来的成就感以及愉悦感,加强了幼儿之间的人际交流,从而为幼儿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最后,区域活动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幼儿由于年龄的原因,对于周围的一切生活都充满了好奇。区域游戏可以为幼儿营造丰富的生活情境,让幼儿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丰富幼儿的体验,比如超市售货员、清洁工、爸爸妈妈、医生护士等。幼儿在模拟的区域活动情境中,通过你来我往,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由此可见,区域游戏对于幼儿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要致力打造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让其真正成为幼儿成长的摇篮。[1]

二、基于游戏化、生活化的区域活动的构建策略

(一)设置游戏化、生活化的活动内容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在生活中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强调要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与发展。幼儿教师在设置区域活动内容方面,要紧紧围绕幼儿熟悉的生活以及感兴趣的事物。一方面,活动内容要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活动内容要能够促使幼儿更加热爱生活,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例如,在角色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娃娃家、小小超市、小小医院、理发店、小小邮局以及菜市场等场景。在建构区域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设置儿童乐园、绿色家园以及公共汽车站等区域。在语言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小小主持人、故事大王比赛、天气预报或是新闻播报等内容。在操作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制作蛋糕、鲜榨果汁、穿针引线、系纽扣、给娃娃穿衣服、系鞋带等活动。在表演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小小剧场、精彩时装秀以及跳舞毯等活动。在科学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以游戏的方式去探索精彩的动物世界和植物世界,或是去认识各具特色和魅力的春夏秋冬,或是揭秘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影子的形成以及如何制造有趣的影子等。在音乐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锅碗瓢盆协奏曲等。这些区域活动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具有开放性、自由性以及游戏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和热情,引发幼儿经验以及情感上的共鸣,让他们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在亲切的生活场景中、在自主的探索中实现综合素养以及能力的提升。[2]

(二)投放游戏化、生活化的活动材料

游戏材料是开展区域活动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是实现幼儿学习以及创造的桥梁。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是通过与活动材料的互动来实现经验和知识的建构。由此可见,给幼儿科学地提供操作材料,是我们高效开展区域活动最为基本的保障。《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明确强调:“要为幼儿选择一些易操作、多变化且功能多的玩具材料或是废旧材料。”教师在为幼儿选择活动材料时,要注重游戏化以及生活化这两个关键点,一定要选择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求以及具有一定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材料。例如,在开展娃娃家的区域游戏中,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小推车、碗、勺、盆、毛巾、锅、油、盐、蔬菜、水果等。在开展超市区域游戏时,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饮料瓶、牛奶盒或是包装盒,以及一些书、本、笔等。在开展理发店的区域游戏时,教师则给幼儿提供洗发水、毛巾、理发围布、吹风机以及安全剪刀等。在开展音乐区域游戏时,教师可以给幼儿投放一些奶粉桶、各种瓶子、竹筒以及筷子等。在开展角色扮演的区域游戏时,教师则准备录音机、服装、饰品、电话机,或是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道具等。总之,这些材料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甚至是随手可得的。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还能保障游戏顺利、高效地开展。[3]

(三)创设游戏化、生活化的活动环境

一个宽松、愉悦的游戏环境,有助于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致力为幼儿创设兼具游戏化、生活化的活动环境。例如,在针对小班幼儿开展的娃娃家游戏中,我们积极创设了一个家庭场景,设置了客厅、厨房,并提供符合场景的活动材料。幼儿对于扮演爸爸妈妈都具有很大的兴趣和热情。我们可以设置“做客”的场景,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分别扮演主人和客人。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小主人与小客人之间通过模仿大人的待客之道,可以习得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仪。此外,幼儿对于爸爸妈妈的鞋子或是服装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经常会在家里试穿大人的鞋子或是衣服。针对这一点,我们设置了“鞋子体验馆”,鼓励幼儿穿上自己喜欢的大鞋子随意走动。在满足幼儿需求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认真聆听不同鞋子所发出的声音,从而极大地激发幼儿的探索欲,促使他们沉浸在这一区域游戏中,久久不能自拔。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区域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保障环境的安全性。

(四)实施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评价

在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虽然强调幼儿的自主性以及自由性,但是教师科学地指导和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或同一年龄段的幼儿,都具有不同的思维特点以及发展水平。教师要充分地认识这一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的指导和评价,以此来发挥活动材料以及环境最大的教育价值。例如,小班幼儿在参与区域游戏活动时,往往会把活动材料丢得到处都是,在活动结束时更不懂得要将活动材料以及玩具收纳整理好。为此,教师可以巧妙设置“送玩具回家”的游戏环节,逐步引导幼儿将不同的活动材料进行分类归纳。在搭建大桥的游戏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针对幼儿的不同表现和需求,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拓展探索思维。比如,教师可以提出 “大桥怎么搭建才不容易倒呢?”“大桥如果一边高、一边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等问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同时,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要进行及时的评价,要以积极的正面评价为主,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和创造,帮助幼儿增强信心。这有助于幼儿塑造积极乐观的性格。[4]

三、结论

总而言之,生活化、游戏化的区域活动对于幼儿自主性以及主动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幼儿积累知识和经验、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树立团结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幼儿教师要致力于设计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让游戏与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给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努力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各方面能力的更好发展。

猜你喜欢

生活化设置区域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