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困境与解决对策探究

2021-01-02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家长

杨 番

(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班主任指的是在学校教育中负责一个班知识、思想、学习和生活的教师,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1]。小学班主任的工作与其他科任教师的工作不同,班主任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以及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班主任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完成学校教学计划,保持家校联系等学校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没有班主任,教育方针、政策的上传下达就会受到较大影响。在这一背景下,班主任工作俨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一、小学班主任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社会对班主任的刻板印象

小学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小学生心中的榜样,也是家长心中的“教育专家”。目前,小学阶段班主任一般由语文教师担任,在学校给教师的课时安排中,语文教师课时相对较多,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有更多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管理。这也造成社会对班主任的刻板印象,认为班主任只能由主科教师担任。如山东青岛一所学校让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遭到家长反对和投诉。2020 年10 月16 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回应道:“体育教师、音乐老师、美术老师、科技老师都可以做班主任。因为每一名教师都是要有教师资格证的,都是符合教师要求的。”但许多家长仍认为,体育课不是主科,这门课成绩好坏对学生升学毫无作用。这类问题的出现给班主任工作开展带来了重重阻碍。在小学阶段,语文和数学知识学习固然重要,但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其他各科的教育也同样重要。语文教师的工作量大,如果改由其他学科教师担任班主任,或许时间更加充沛,班主任工作可能做得更好。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量大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还未设置专任班主任,通常班主任都是由任课教师担任。科任教师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获得学科知识,而班主任除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尤其是小学阶段,班主任还要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处理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各种琐碎问题,在课后与家长及时沟通。由此可见,班主任的工作量远超其他科任教师,工作时间甚至延伸到了教师下班之后。而个别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只要孩子在学校出现一点问题,就立马怪罪班主任,这使得班主任不仅要面对强大的工作压力,而且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三)权威型管理风格阻碍学生综合发展

班主任是从俄国借用的概念,我国现行班主任制的价值观念,实际上是把班主任作为班级主体,本班学生为班级客体。受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具有权威性。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许多教师采用权威型管理风格。为了能够高效地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规范管理,部分班主任采取严厉的、强硬的态度。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表面上培养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实际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做到“以人为本”,阻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而且,这样的工作方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最终制约整体的教育水平的提升。

(四)家长不配合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与班主任互通情况,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发展,是实现教育目标,培养一名优秀学生的必然途径。特别是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家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压力不断增加,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忽视孩子的成长,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便可以什么都不用管,对家校合作造成了很大阻碍。即使学校组织了家长会,但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时间都是班主任在讲,家长并不主动参与其中。虽然会有少部分家长与班主任进行交流沟通,但能够把班主任的指导落到实处的几乎没有,班主任工作开展困难。

二、解决小学生班主任工作困境的措施

(一)减少班主任工作量

班主任的工作量大是一个不能回避且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教育界一直强调给学生减负,其实教师更需要减负。因此,教育职能部门及学校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减少班主任工作量。第一,把一些非教学工作交给其他教师,取消形式主义任务。班主任非教学性事务工作繁重,如填写表单、填写各种书面材料等,学校可以将类似任务安排给其他教师协助完成。第二,在设立班主任的基础上,学校可以设立副班主任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尚小,班级事务烦琐,所以学校设立副班主任分担班级事务是必要的,同时其他科任教师也需转变观念,认识到协助班主任一同管理班级是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第三,提高班主任津贴。班主任无论如何减负,工作量都会比普通科任教师大,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班主任奖励制度,提高班主任工资水平,实施班龄累加奖励政策,激发其工作积极性[2]。

(二)提高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水平

新课改要求班主任的角色由权威型向民主化转变,要求班主任从“教书匠”转为研究者,这就需要小学班主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知识,让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提高班主任工作理论水平;同时,要积极参与班主任培训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不仅要了解基础知识,掌握前沿理论,提升信息技术素养,而且要把新理论、新思想落到实处,用民主化手段管理班级事务,组织丰富的活动[3]。

班干部既是小学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又给班级树立了好榜样,通过组建班干部团队,能够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组建一支优秀的班干部团队,以此减轻日常管理上的烦琐事务带来的压力,同时从小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4]。

有了家长的支持,班主任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因此,可以通过选出家长代表,组建家委会等形式,让家委会代表全体家长参与班级事务,分担班主任的部分工作,达到家校共育的效果。

(三)减轻班主任心理压力

班主任工作的诸多困境,造成班主任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减轻小学班主任心理压力势在必行。首先,学校应关注小学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及时对班主任进行心理辅导,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会,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交流。其次,家长要给予班主任支持。班主任架起了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家长要配合班主任工作、积极与班主任沟通、参与组织完善家委会活动。再次,小学班主任自身要有更高的思想觉悟,积极应用心理学知识来调整自身心态,以更轻松的状态全身心投入教学管理工作。最后,小学班主任要调整自身期望值,明确自身能力定位,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水平,凡事尽力而为,以减轻心理负担,在此基础上保证班级管理效果。

(四)优化班主任评价机制

学校对班主任的评价机制关系到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完善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增强班主任的自我认同感,使其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作为班主任的幸福。因此,学校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班主任考评工作,优化班主任评价机制,激发班主任工作积极性[5]。首先,明确评价目标,侧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善于发掘班主任身上的闪光点,褒奖班主任积极的工作态度,为青年班主任树立榜样。其次,完善评价标准,把师德水平、教师教育教学知识、教师工作业绩、教师工作能力一同作为评价的基本内容,不再单以成绩或升学率作为评价班主任业绩的标准,而要采用科学、民主的考核方式。再次,在制订评价方案时,积极听取班主任意见,以争取班主任的支持,力求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家长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家长请吃药Ⅱ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一个逗比班主任,培养无数段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