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2021-01-02唐桥梅高小琳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间接经验叶老叶圣陶

唐桥梅 高小琳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一、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

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思想主要有阅读教学思想、写作教学思想、听说教学思想和书法教学思想。其中,写作教学思想在其语文教育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叶圣陶的写作教学思想是在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及教育哲学基础上形成的,如学生本位论、生活本源论、实践本体论、习惯本旨论等都在其写作教学思想中有所体现。

叶圣陶先生在自己众多著作中全面论述过写作的本质、写作的基本规律、写作教学的目的、写作教学的具体原则、作文指导的过程等。叶老认为,写作教学的基本规律有写作源于生活、基于阅读、成于定型思想、贵于求诚及写作臻于“语文一致”;写作的具体原则有读写结合、练习与应需相统一、写生为主、通而且好及行中求知;写作教学的指导过程主要有命题、审题、批改和讲评。无论是写作规律的探求,还是写作原则的总结,又或者是对写作教学指导过程的阐述,每个部分都是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可操作性也很强,这使得他的整个写作教学思想体系更具有实践性,也更加科学化。

二、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一)命题:贴近生活,求活

叶圣陶在《写作杂话》中写道:“我们要求整个生活的充实,虽不为着预备作文,但‘诚实’的‘精密’的‘好’文章必导源于充实的生活,那是无疑的。”[1]235可见,叶圣陶认为,“诚实”的、“精密”的“好”文章来源于充实的生活。因此,作文命题必须去陌生化,加强实践性,才能让学生有感而发。

首先,写作源于生活。叶圣陶认为,只有切乎生活的实况才能有所表白。“倘若没有什么想要表白,没有什么发生感兴,就不感到必要与欢喜,就不用写什么文字。一定要有所写才写。若不是为着必要与欢喜,而勉强去写,这就是一种无聊又无益的事。”[2]5因此,作文的命题要重实践性,不可求“偏,难,怪”。同时,学生也应多读多思,感受充实的生活带给自己的情感,做一个留心生活的人。贴近学生生活的作文命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想写作的动机,而且可以让学生做自己作文的主人。这种命题具有可写性和选择性。可写性,就是说学生对命题的内容不陌生,学生都能有话可说,只有具备可写性,作文才具有有效性;选择性,指学生对立意角度、文体样式、表达方式等选择的多样性。选择性越大,学生写作的空间就越大。

其次,命题的方式要活。当前,在校学生的写作大多为命题写作,即老师给出作文题目,学生根据题目和要求进行写作。对于这种写作教学,学生没有兴趣可言,更谈不上喜欢,作文水平自然不高。叶老认为,命题作文其实是有悖于写作的“不得不说”和“作自己要作的文”的原则。对此,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半命题或者自拟题目引导学生写作,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例如,最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新型材料作文,命题的目标就很明确,范围也适切,材料的内容也是现实生活的热点现象。

(二)取材:丰富多样,求广

叶圣陶认为,写作取材不能“越出学生的经验和意思的范围之外”[3]。因此,作文取材时应保证在自己的经验范围以内选取,以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在写作过程中,学生的作文取材应该是丰富多样的,不应该千篇一律。影响取材广博与否的重要因素是经验,经验又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就是亲身实践而获得的一些知识。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直接经验呢?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去观察生活,体验不同的角色,丰富自己的阅历。但目前,学生普遍课业压力大,没有较多时间和精力去体验生活。因此,间接经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间接经验是间接得到的知识。获得间接经验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读是输入,写是输出,二者密不可分,没有广博的输入,自然写不出丰富的文章。叶老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阅读中可以积累素材,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他曾说:“譬如讲文章须有中心思想。学生听了,知道文章须有中心思想。但是他说:‘我作文就是抓不住中心思想。’如果教好阅读课,引导学生逐课逐课地体会,作者怎样用心思,怎样有条有理地表达出中心思想,他们就仿佛跟作者一块儿想过考虑过,到他们自己作文的时候,所谓熟门熟路,也比较容易抓住中心思想了。”[1]209因此,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要坚持“读写结合”的原则,不可把作文和阅读割裂开来。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仅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而且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感受其他作家的写作风格,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在完成一篇阅读教学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用学到的写作方法现写一篇作文,做到“一课一得”。作文取材亦是如此,要想让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能选取更多素材,只有多读、多积累。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每日分配合理的时间阅读一些经典书目或者收看新闻,并做好摘录,积累相关的素材,在拓展思维的同时拓宽视野。

(三)语言:去伪存真,求诚

叶圣陶在谈作文的“好”与“不好”时说道:“要‘诚实’地发抒自己,是生活习惯里的事情,不仅限于作文一端。”[1]235他认为,好的作文应该是“诚实”而又“精密”的。叶老指出,写作要做到“语文一致”,就是“用笔说话”“照着写话”,但是必须“写加了工的话”“在写下来以前得把话检查一番”,“去掉那些不精确的部分,做到精确”“去掉那些不干净的部分,做到干净”。写作贵于求诚。在叶圣陶看来,“求诚”体现在作文写作的方方面面,例如,“从原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不可征验的话;从态度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2]8。

但目前,很多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常常忽视了“求真求实”这一点,盲目地教给学生如何得高分的手段。这导致学生在写作时生搬硬套,只追求华丽的语言,而不管句子的逻辑性和适切性。这样的作文往往显得过于生硬,没有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也无法从中体会到作文的乐趣。叶老认为,写作首先要写出自己的东西;其次,不但要写自己的话,更要写自己知道的最亲切、感受得最深切的东西;再次,要写既确实属于自己的,又能使读者得益的东西。所以,教师在实施作文教学时,应该教会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写作之前,先在脑中构思全文的框架,想清楚后再下笔,做到胸有成竹。如果时间允许,最好先在本子上列提纲,确定全文脉络。

(四)修改:师生合作,求精

叶圣陶认为修改文章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2]89。学生难免会有些坏的语言习惯,只是不自觉察,在作文中就会被带出来,因此才需要不断地对作文进行修改完善。叶老在谈文章的修改时十分看重“修辞立其诚”,写作应遵循学生的本心。修改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放弃过去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应坚持“写生为主,师生合作”的原则。教师独改,不如师生共改;教师独评,不如师生共同讨论。作文不是写出来就完事了,还应该不断地反复修改打磨,在不断修改中使学生明白作文到底应该怎样写,怎样去表达才是好的,这样作文才能达到“通而且好”的境界。

具体怎样去实施呢?叶老认为,作文修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本人即学生,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修改方式。学生完成写作之后,底子较好的学生可以同桌互换修改作文,写修改意见,针对有疑问的地方当场交流,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看清自己的不足,学习对方的优点,还有利于提升他们阅读鉴赏的能力。针对底子不是太好的学生,可以循序渐进,教师先示范修改作文,然后让学生自主修改,并把改好的作文上交给教师,如此反复几次,精益求精,学生的作文水平必有所提高。最后,对作文的讲评最好放在修改之后,以切实的修改为基础。叶老在《怎样写作》中说道,教师不能只顾班级个别学生,或者只表扬好的,批评不好的,这些都是有失偏颇的做法。

结语

叶圣陶先生作文教学思想的核心是立足于真实生活。无论是在作文的命题求活、取材求广、语言求诚上,还是作文修改求精上,都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但目前,受大环境影响,很多学生、教师难以静下来、慢下来观察自己的生活,以致现在的作文都充斥着“假”,假的命题、假的材料、假的语言和假的情感,这是当前作文教学的一大弊病。作文就是生活。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作文日常化,只有让作文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学生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猜你喜欢

间接经验叶老叶圣陶
成功创业就业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权衡比较
弃单间和学生一起办公
新课改背景下学习活动的经验本质
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哲学解读
数学教学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叶圣陶:精神的健康
叶圣陶为什么会长寿
请叶圣陶先生题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