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防范措施探讨

2021-01-02蒋逸豪

科学咨询 2021年13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耐力强度

蒋逸豪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上海 200438)

体育课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基础课程,也是国家大力提倡并一直推动的教育体系中的一环,无论是对学生的身体还是心理,均发挥着极为积极的意义。特别是随着我国当代体育运动的飞速发展,无论是其教学体系质量还是数量,均呈现飞速发展趋势,为我国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但是,需要重视的是,随着学生体育锻炼要求的不断提升,体育训练中的强度也在逐渐攀升,学生在训练时受伤及身体损伤的几率也在逐渐提升,所以需要更加重视现代体育教学训练下的学生身体健康问题。因此,为了防止学生在训练时受到身体损伤,需要对问题产生动因进行全面分析,从而保障学生在获得训练的同时保障身体健康。

一、体育运动训练中导致身体损伤的具体原因

身体训练旨在保障人的身体健康,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而全面发展运动素质的目的是增强自身的身体健康水平,保障自身机体各项指标平稳,以及能够保持身体长久健康。但是在体育运动训练中,难免会出现高负荷、高强度的训练项目。首先,运动负荷过高保持每日固定训练,尤其是无氧运动,可能或导致出现身体损伤;其次,训练方法不合理,体现在学生若渴望短时间内突破自身的极限,训练心理预期过高,可能会提高自身的训练上限,如身体韧性、力量、爆发力等,短时间内集中锻炼一处,难免会导致积劳成疾,不仅没有针对性,还会损害身体;最后,受制于基本锻炼条件,还会存在保护措施不足,或者在没有教师看护下独自训练,没有认识到自身的动作是否规范,极容易导致身体存在动作不规范,致使身体受到损害。因此,帮助学生合理制定训练计划,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极为关键[1]。

二、有针对性地制定训练计划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而提高训练强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随着身体机能的逐步提升,需要长期保持并不断调整训练计划,才可以不断提升训练强度,随之做出科学、有针对的训练计划。同时,为了保障训练的科学性,在训练中保障自身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减少身体损伤,就应该制定属于自身的训练计划。初期参加运动的学生,可以先从热身运动开始做起,做好热身运动保护身体,避免受到损伤或因热身不足导致身体关节磨损。同时,注意训练的多样化,利用多种方式训练有利于保持身体的兴奋感。有氧耐力、无氧耐力相结合,有氧运动是低强度运动的维持性,无氧运动是高强度运动的维持性,二者都要重视。整体性与局部性(平衡性)体能锻炼是一个系统性训练,体能要注重整体性的提高,同时要加强局部的专项耐力。在训练前,要始终对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全面认识,若因各种原因导致身体存在旧伤时,要始终避免参加对抗和高强度训练,进行有针对的训练,不参与损伤部位的训练,保护损伤部位不受二次伤害。

三、提高学生的科学训练意识

科学训练,指的是根据科学指导进行的有益身心健康的训练方法,认识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进行训练[2]。在具体的训练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一是运动强度,二是运动量,二者共同构成衡量训练质量高低的关键。但是,在训练中很难精准衡量到底跑了多少、速度多少等,以及适宜的强度是多少,同时需要注意在集体项目中,每个人承受的负荷力也大不相同,如果用相同的训练组合去训练,可能会造成有的运动员达不到训练的强度,如有人身体素质更强,所以更适合强度大的训练项目;而有人耐力更佳,所以适合一些考验耐力的项目,因此,在强化体能训练中,科学控制训练强度和量是决定训练效果的关键因素。更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体育训练都需要有相应的负荷,负荷过重会导致身体受损,过低又会达不到训练目的,所以,在训练中要有科学训练意识,合理考虑安排训练与休息相结合,在训练之余保证身体得到充分休息,从而在下一次训练中保持机体活力。

四、合理安排训练强度

在体育训练中,最为直观感受到的就是身体的耐力、力量、爆发力的提升,一些学生为了快速提升上述身体技能,可能会选择在短时间内提高训练强度,或者在训练过程中追求捷径,忽视了自身的具体身体素质,不断提高训练强度,短期内可能会见到效果,但长此以往会导致身体逐渐受损,产生不可逆的身体损伤。因此,保持合理训练的前提是正确认识自身的身体状况,从而合理安排自身的训练强度,保证身体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训练强度,循序渐进提升训练强度,最终达到顺利进行体育训练的目的[3]。例如,可以将训练量化,合理安排多组数、小重量的训练法,这样有利于最大程度拓展身体机能,在训练中保持身体健康。或者可以提高训练负荷,但同时需要降低训练组数等,这样更可以在训练的同时合理审视自身身体状况,做出逐步调整,这样做的目的是将身体健康情况和训练情况相结合,同时避免因为过多追求“量”而忽视了“质”的要求。并且在训练时始终应该不超出自身身体所承受的上限,避免欲速则不达,不能因为过度追求训练效果而忽视身体健康,这样难免会在训练中形成本末倒置现象。

五、在有专项指导的情况下进行训练

体育训练也是一种健康指导计划,有效而合理的体育训练能够对身体产生极为有益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训练动作更加符合人体动作要求,反之则会产生伤害。若学生在独自训练时对某些动作的认知不足,进行某些高难度动作时,或者依靠器材辅助时,缺少必要指导和帮助的情况下,不仅动作极容易变形,也极容易因动作变形而损伤身体关节,从而导致身体受到损害。为防止身体出现上述损害,提高训练动作的分析意识就极为关键,也不可忽视必要的动作专项指导,如训练中的落地、奔跑、对抗等动作,这些动作都极容易产生对头、肢体等关键部位的损伤,如落地时屈膝、对抗时需要避免直接冲撞等,避免肌肉拉伤,保护好肩、肘、髋关节等,不规范的动作会给关节、肌肉、韧带带来意外的损伤,这样不但会影响训练质量,且会造成腰椎损伤。动作规范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如果动作不规范则容易受伤,有了训练指导,就可以避免出现上述损伤,从而保障在训练中更好地保护自己及他人[4]。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是当今时代教育的一大关键,体育训练对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难以取代的作用,而随着训练强度的提升,可能会出现由于训练强度、动作不规范、训练强度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在训练过程中出现身体损伤,所以亟待研究怎样在实施安体育训练的同时保护身体健康,结合多因素加以分析,避免因训练而导致的身体损伤,甚至因为身体损伤而导致心理问题,从而保障我国体育训练的安全和有效性,进一步推动体育训练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耐力强度
更 正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高校体育训练中如何培养兴趣探究
体育训练中的兴趣与培养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Vortex Rossby Waves in Asymmetric Basic Flow of Typhoons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