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外宣翻译的现状、问题与策略分析

2021-01-02游燕平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招式音译术语

游燕平 赵 娜

(石家庄铁道大学 四方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太极拳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因其深厚综合的文化底蕴和传奇保健功效,深受国人青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进入国际文化行列,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并被不同民族背景的健身爱好者认知和喜爱。但是,由于太极拳的典型中华文化特点,一些招式、术语、原理难以被外国友人真正理解。虽然有关太极拳的译文版本琳琅满目,但翻译标准不一,大多都难以体现其本意。因此,在进行太极拳外宣翻译时,译者需全面深入地了解太极拳的文化背景,博古通今,知其所表,进而有效地传播中国太极文化。

一、太极拳的翻译现状

太极文化亘古流长,太极拳更是浓缩了太极文化的精髓,汇集了中国传统哲学、武术学、医学、养生学及传统美学等内容,又将儒家“天人合一”、道家“阴阳相济”和孙子的“以柔克刚”的思想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特的中式“太极八卦”体系[1]。英译这种带有中华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太极拳相关内容,自然会暴露出词不达意、表意不明、不知所云等问题。据调查,现有译本仅对“太极拳”一词的翻译就多达十几种,比如:Tai Chi,Taijiquan,Shadow boxing,Tai Chi Chuan,Taichi,Tai-chi,hexagram boxing,Taichi Boxing,Tai Chi Fist,Traditional Chinese Taici 等。太极拳译本和相关术语翻译版本众多,表明翻译界和出版社还没有统一的对太极拳术语的界定,也从侧面反映出太极拳自身的奥秘。根据文献调查发现,太极拳领域的翻译资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与音乐、舞蹈、美术、广告、法律等其他领域的资料有一定差距。因此,对太极拳领域的翻译研究急需改善和深入。可喜的是,通过将过往研究的出版时间纵向对比发现,该领域已被重视,但有待进一步发展。

二、太极拳外宣翻译的问题

太极拳集百家之长,融传统哲学、美学、医学、兵学、宗教等各个领域的特点于一体,内涵较为丰富。对中国传统文化不甚了解的目的语读者来说,直接了解太极拳是个不小的挑战,这是译者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术语翻译缺乏统一规范

经查阅,太极拳的英译作品中,除“太极拳”一词的翻译版本不一外,还存在众多翻译不统一的现象。比如:常见术语“丹田”被译成“The Public Region”“Stomach”“Elixir Field”“Hara”“Dan Tien”“Cinnabar Field”,等等。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在于“丹田”一词具有浓厚的武术色彩,而气运丹田、气沉丹田和意守丹田等是修炼元气的术语,广泛应用于各派气功招式中[2],但对其具体所在身体位置,各派别说法均不统一,本意模糊势必造成目的语翻译障碍和读者理解难度增加。

(二)文化缺失与文化冲突,无自然对应物

学者王东风曾提出,翻译是一种双重交际活动,译者既要跟原语作者进行交际,又要与目的语读者进行交际[3]。太极拳中有很多招式,中国人一看便懂,而目的语学习者则难以理解,这主要是由于目的语文化中缺乏自然对应物,语言转换难以准确对等。例如:太极拳招式“手挥琵琶”,将此招式直译为“Hand Strumming the Lute”或者“Hand Playing the Lute”,因琵琶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古典乐器,中国人很容易通过字面意思理解,而外国学习者则会感觉一头雾水。又如:“揽雀尾”“左右揽雀尾”,有译者将其译为“Grasp Peacock’s Tail”“Grasp Peacock’s Left/Right Tail”,中国读者看到此译文很容易联想到孔雀美丽的外形。然而,在西方“peacock”一词具有贬义意味,意为炫耀、自大和灾难等,因此,西方读者体会不到此招式的美感。于是,有译者将其改译为“Grasp the Bird’s Left/Right Tail” 或 是“Grasp the Sparrow’s Left/Right tail”,不伦不类,导致中国读者啼笑皆非。

文化缺失与不对等,没有统一的拼写标准,造成太极拳爱好者视觉和心理的混乱,影响业内人士的交流与切磋,不利于太极拳真正走向世界。因此,有必要统一标准,便于翻译和学习,促进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三、太极拳文本翻译策略

针对上述太极拳翻译发展的现状和有关译文暴露出的问题,不难看出太极拳翻译需注重“功能对等”翻译原则,既要传达出中国的传统太极文化与招式说明,又要使目的语读者感知准确,弥补文化缺失,避免因无自然对应物的缺陷产生翻译偏差,影响目的语读者理解。因此,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特殊领域采取特殊翻译。就现代太极拳外宣翻译而言,笔者建议应用以下3 种方法进行翻译。

(一)音译或音译加注法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指出:“在任何两种语言的互译中,特别是当有关的文化很不相同时,抽象的、泛指的词汇是最难处理的。”[4]例如,源语中的人名、地名及术语在目的语文化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词汇。对此,可采取音译或音译加注释法。比如:“太极拳”可以改译为“Tai Chi Quan/Taiji Quan”(a kind of Chinese martial art)。虽然从字面看像汉语拼音,但并不影响理解,且在国际武联和中国武协中是有这种注音习惯的;再者汉语普通话音译的方法也有助于国外太极拳爱好者全面接触并深入学习汉语,推动汉语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太极拳相关术语中的很多名词都是由中华文化积淀而来的,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内涵和特色,用直译和意译的方法都难以再现原文的真实本意。比如:“阴阳”就是典型的中式词汇,英语文化中无对应物和对应词,针对这类词汇便可以借助英译加汉语拼音夹杂翻译法,将“阴阳”译为Yin yang 或 Yin and Yang —the opposite sides。又如:“开太极”和“合太极”可译为“Opening Taiji”和“Closing Taiji”,“虚实”可以音译为“Xu-Shi”,“五行”可以音译为“the Five Elements”。这样的翻译既保留了源文化特色,又结合了目的语文化,可以更好地引导目的语读者理解中国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二)直译或直译加注法

太极拳的招式精练柔韧,富含中国古代文化和神韵,重在练气。外在神韵与内在体会完美结合,是练习太极拳的要点,也是英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达到的高度。例如:二十四式太极拳第十九式“海底针”,若采取逐字翻译的方式,不能突出其文化内涵。经查阅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海底”是人体会阴穴在太极中的别称,此招式本意是手若银针插入会阴穴位。因此,可用加注法将其译为“Needleat Sea Bottom—hand is as a needle stabbing the opponent’s crotch”,这样的译法有助于目的语读者更准确地理解招式的内涵。又如:四十二式太极拳第十七式“掩手肱捶”可以按直译加注法译为“Hide Hands and Strike Fist” —so as to spring out in relaxed form[5];二十四式太极拳第五式“手挥琵琶”便可译为“play the Pi’pa(a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再如:“白鹤亮翅”意思为“如白鹅之鸟舒展羽翼象形也”,可译为“white crane spreads its wrings”或“white stock stretching its wings”,其他诸如“左右野马分鬃”“左右搂膝拗步”等太极术语均可采取此种译法。这种直译加注结合法的翻译方式,不仅能够清晰解释招式,而且可以准确传递太极文化的内涵。

(三)意译融合文化阐释法

太极拳集中国传统哲学、医学、心理学、生理学和运动力学等多种学科于一体,动作刚柔并济,阴阳协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太极拳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特征,这就需要译者知其意,译其本,译出文化神韵。比如:二十四式太极中的第十四式“双峰贯耳”,意思是头颈正直,松腰松胯,两拳相握,沉肩垂肘,将其译作“Striking Ears with Both Hands”,来传达动作的意境。又如:“金刚捣碓”中的“金刚”在中国佛教文化里指佛教中的护法者,因此,可译为“Buddha’s warrior pounding the mortar”,其中“Buddha’s warrior”保留并传播了此招式的佛教渊源。类似的太极术语还有很多,用文化阐释辅助翻译不仅有助于读者理解动作的内涵,而且能够体现其深厚的文化价值。

结语

太极拳及其文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吸引着国外众多太极爱好者,鉴于此,能否做到准确翻译关乎其对外传播的范围。本文通过分析相关的策略以启发现有译者,也希望更多的英语从业者能投入太极翻译行列并不断完善相关翻译策略,促进太极拳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猜你喜欢

招式音译术语
音译研究(2007年~2021年)回顾与反思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针对高考物理计算题,教你增分三招式
等比数列解题十招式理论与实践
谈谈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词语的翻译(三)
基于字形与语音的音译单元对齐方法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