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精神培养策略探究
2021-01-02钟贤禄
钟贤禄
(四川成都彭州市三界小学 四川成都 611900)
一、小学科学教学对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和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当今国际社会是一个急速更替、飞速发展的时代,创新精神尤为重要。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国家,才能让自己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市场是无情的,竞争是残酷的,只有坚持创新,个人才能体现价值,企业才能获得优势,国家才能繁荣富强。所以,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国家的需求,教育领域在对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上已经是重中之重,受到全社会重点关注和期待。小学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时期通过学习科学这门综合性的课程,有利于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通过科学探究以及实验活动,学生能够学会尊重事实,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学会根据所学知识大胆猜想并进行实践检验。
二、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创新精神的具体策略
(一)引导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重要学科,而现在部分教师采用的是师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教师讲课,学生被动学习。老师单方面讲解科学理论知识,使学生做实验变成了看实验老师讲实验,学生读实验,为了考试最后学生背实验。对孩子们来说,这样的学习枯燥无味,并且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进而禁锢学生的创新思想。所以,教师应该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学习上做学生的引路人,将课堂学习时间交给学生自己探索。在学习“学习用品中的科学”时,学生可以先自主预习,预习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环节,在老师讲课以前,学生自己先独立阅读本节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工作。预习能使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得以提高。另外,预习能使课堂学习更有针对性,可以带着问题去听讲,提高学习质量。带着问题上课,学生就会保持着较强烈的求知欲。此时,学生会集中精力听教师讲重点、突破难点和掌握要点。听讲时学生必须发挥主体作用。例如,学习“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各式各样的马铃薯,教师准备清水、酒精、盐水等液体,在课堂上学生认真实验并观察同一马铃薯在不同类型的液体中的沉浮情况,让学生大胆提问,大胆发表看法,积极参加讨论,形成“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模式,在实验中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对生活小事产生思考,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1.教师可以做学生的朋友,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敢想、敢说、敢做,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发展。2.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在科学学习的课堂上,老师可以打破传统教学观念,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1]。例如,学习“观察小动物”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制作动画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蜗牛、蚂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自己带几只蚂蚁和蜗牛到课堂上,用纸盒将蚂蚁隔开,再将食物放在其中一只蚂蚁旁边,然后让学生观察蚂蚁如何通知同伴,如何协作运输食物。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动物都可以这样集体协作,让同学们相互交流,畅所欲言,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好奇心,积极探索事物本质,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鼓励学生探索,标新立异
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思维禁锢在标准答案中,学生思维模式固化,对老师、答案的依赖性大,学生懒得思考,懒于创新,这样的教学不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精神,敢于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意见[2]。例如,学习“各种各样的天气”时,一开始便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各种各样的天气,天气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课堂学习与讲解。可能在学习结束后学生有新的疑问,如天气的预测,古代谚语中对天气描述的准确性等,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说明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敢于思索,有问题,学生才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来说,这也是一种创新。
三、结束语
总之,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科学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还需要训练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与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