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实现策略分析
2021-01-02赖屹
赖 屹
(重庆市巴南中学校 重庆 401320)
音乐教学是艺术情感培育的重要平台,在音乐的意境中能够感受美,或者是一种美好的祝愿,或者是一种向上的精神,再或者是一种对于美的描述和传达,学习者和观赏者由此产生共鸣。高中音乐本身就具备德育的功能,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只需要具备挖掘德育主题,优化德育课程的能力,就可以发挥该课程在德育方面的功能。
一、挖掘德育主题,构建德育氛围
高中音乐教材中有很多都与德育挂钩的,由此可以将其作为德育素材进行不断挖掘,继而将德育作为实际音乐教育目标中的重要内容,这对于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和环境是很有必要的[1]。
以“独特的民族风”课程教学为例,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呈现了几首内蒙古民歌、藏族民歌、新疆民歌和维吾尔族民歌的素材,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歌曲的不同特点,体会歌曲与民族文化,民族特点之间的关联。针对这样的课程,教师可以将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德育内容渗透其中,详细讲述,其实现路径为: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引入蒋大为演唱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作为德育主题教育的基本素材,引导学生站在民族团结的角度去审视各个民族的民歌,继而为后续的民歌学习奠定夯实的基调。再者,学习各个民族民歌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民歌鉴赏,分析不同民歌的风格和特点,并思考民歌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探讨过程中,学生开始意识到民歌是各个民族文化的载体,了解民歌,就是了解各个少数民族,作为大团结的一家人,有必要去熟悉他们,了解他们,珍惜他们的民歌文化,由此进入更加理想的民歌学习格局。在这样的过程中,德育主题会更加鲜明,德育学习氛围和环境也会朝着更理想的方向发展和进步[2]。
二、鼓励班歌编写,激发音乐创作热情
高中的学习节奏开始变快,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都会与高考对接,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比较大,班级建设的难度也开始不断提升,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学习到的音乐知识实现班歌的编写,可以全班参与其中,在音乐老师的指导下,选择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旋律,然后结合自己班集体的特点,来填词,继而创设出符合自己班级特色的歌曲。
比如,某高一班级学生在集体商议之后,决定选择以王力宏的《改变自己》为基本素材,以小组为单位实现歌词的填写,歌词中体现出学生不断向上的精神诉求,也表达出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改变自己的愿望,与昨天说再见,积极的心态去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并对未来充满信心,展现出朝气蓬勃的学生状态。在班级歌词商讨结束之后,可以在音乐老师的帮助下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实际的内容与词调是融合的,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演唱。在此基础上,在音乐课堂上进行集体演唱,不断磨合,实现班歌演唱技巧的掌握,由此使得学生感受到音乐创作的成就感,继而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实际的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在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中,都可以将这样改编的班级歌曲作为重要的宣传素材,以体现出班集体积极向上的班风,由此确保音乐成为德育的重要平台[3]。
三、援引音乐故事,发挥榜样力量
人音版高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音乐作品,在众多音乐作品背后还有丰富的音乐故事,或者是对音乐事业锲而不舍地追求精神,或者是对音乐创作的严谨态度,或者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主题等,这些都是良好的德育素材。在此方面,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感悟音乐榜样的力量,继而对音乐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可以实现自我德行的不断矫正。
以高一音乐课程“京剧大师梅兰芳”学习为例,在课堂的过程中对梅兰芳的人物进行介绍,对人物故事进行诠释,引导学生观看梅兰芳相关的影视作品,并且在看完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如下的实践活动:撰写自己的观后感,谈论自己对于梅兰芳的看法,敢于积极创新的艺人风范,懂得传承传统文化的情怀等,这些都是良好的切入点。鼓励学生去模仿梅兰芳的演唱,在小组范围内进行交互,使自己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梅兰芳戏曲的特点,确保音乐体验朝着更加深刻的方向发展;感怀梅兰芳的人生经历,思考这对于自己的启示,继而将其作为榜样,做一个勤勉好学,为人谦和,忠于自己事业的人。很明显,在实际高中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学生对音乐理论的掌握,音乐技巧的锻炼,还需要从音乐素养,音乐文化等角度入手,确保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在良好的环境下得以发展和进步[4]。
四、结束语
高中音乐的德育教育功能是其天生就具备的,这与音乐教育素材的特点、音乐教育的落脚点是一致的。因此,文本中的音乐素材,就是良好的德育主题,教师应懂得在良好的德育教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并树立音乐榜样,这些都将引导德育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