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德明法要求下的道德与法治微作业设置原则

2021-01-02

科学咨询 2021年17期
关键词:布置法治道德

白 茹

(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第二小学 广东广州 510950)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教育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可见,“德与法”的重要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微作业的设置就要围绕“德、法”这个中心。“微作业”顾名思义,就是要“微小、精简”,完成的时间一般以10分钟左右为宜,切合教学要求,对学生有促进作用。道德与法治微作业的设计微的是量,精的是内容,不是随意而为,也不是为了完成“布置作业”这一流程而布置,必须遵循课例的延展性,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未知的和需要了解或掌握的知识等有目的,有依据,有针对性,精挑细选,用心设置作业,引导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德与法进行学习与运用。

一、微小精悍原则

微作业,虽微却要精,有的放矢,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减负提效的目的。道德与法治的作业,不像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以书面作业为主,可以利用班的微信群、QQ群等,用语音的形式完成。例如,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第7课“健康看电视”,这一课,着重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看电视的利与弊,从而认识到要正确、适度、健康地看电视,走出房间,拥抱大自然,结交朋友,与亲人多亲密,倡导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学生中,有的看电视一看就是两三个小时,对作业不管不问,同学、家人、朋友叫出去玩也不屑一顾,还美其名曰:享受视觉盛宴。结合重点,达成目标,利用微信群布置两个微作业,用1-2分钟的时间用语音完成作业:第一个问题“你平常看电视多长时间?”第二个问题“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控制看电视的时间?”虽然有时间要求,但并不唯一,对于不善发言的孩子,能参与就好;对于善于表达的孩子,允许他畅所欲言,老师在评价中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认可学生的正确认识,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更关注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1]。

二、延伸性原则

正所谓教育无痕,但是我们的教学永恒。延展性作业是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掌握后加上拓展、运用,对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与传统作业相比,延展性作业题型多样,内容形式多变,就“道德与法治”本身而言,不是为了教既定的内容,而是借助书本的内容,传递、传授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引起学生关注身边的人、事、物,掌握一些技能、技巧。以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为例,这一课呈现的是学生一学期以来身体变化、生活能力、学习成果三个方面的改变,通过让学生从学习、生活方面感受自己的进步与收获,思考这些收获来自哪里,得到过谁的帮助,旨在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点点滴滴进步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新年的生活和学习中。在微作业的布置上,不是将核心内容布置在新年送什么礼物给帮助过自己的人方面,而是更加突出强调如何以更积极的心态迎接新一年的学习、生活,做好新年计划,以行动表示感恩。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画画的兴趣还是挺浓的,不会对他们造成作业上的负担,因此,可以这样布置微作业:用卡纸做一张小书签,用画画的形式或写一两句话表达新一年有什么设想,让它随时陪伴你[2]。

课时的结束,不是内容的结束,而是把思考的问题由书本延伸到实际的生活、学习的思考,迁移学生的思考性,更易于往后道德观念的形成。

三、拓展性原则

拓展性作业的布置与训练,可以是学生的知识、方法、行为习惯等,不再局限于课堂与教材,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延续课堂的生成与巩固、迁移与运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程目标之一是“掌握自身生活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这一学科内容的教学出发点是超越教学内容,达到育人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素养。不唯教材,生活皆教育,道德与法治微作业布置的内容就可以拓展到生活中去。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伴我成长”第9课“心中的110”这一课,书本上列举了独自一人在家智捉小偷两种情况的处理办法,教学时,教师沿着“陈宇的处理办法的可取之处→若是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这样的思路,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但很显然,书本的列举的例子是很有限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时候会遇到一些情况是需要有警惕性意识的,例如陌生人搭讪、故意丢东西让别人捡然后索赔、陌生人尾随……可以布置微作业拓展学生的思路:与父母讨论日常生活还有哪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心中随时装着110?我们该怎么处理?因学生的见识始终没有成人广,布置学生与父母讨论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迁移课堂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知道更多不安全的事例,提高警惕,保护自身安全意识,也能在必要的时候给他人提供帮助[3]。

社会复杂,坏人的伎俩层出不穷,防不胜防,教师在上课时应紧扣教学内容,把课堂搬到生活中,拓展社会生活内容,拓展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视觉的空间,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横向思考的能力。

四、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周末巧安排”的“怎样安排更精彩”一课为例,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可取之处。对于那些积极、主动型的学生,例如爱学习的就引导他们读读课外书,对于爱画画的就引导他们走进大自然,拿起画笔,画一幅画,对于爱运动的就引导他们呼朋引伴去打球、跳绳等;而对于那些比较消极、懈怠的,例如不想做作业的,不想上兴趣班的则给予鼓励,给他们提的达成目标要低一点,同时兼顾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让他们知道他们也有自己能做到的事,也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从而树立信心,产生正能量[4]。

五、预习性原则

预习是在课前进行的一种自主学习,可以是教师提前设置问题,学生根据要求学习内容或搜索资料等。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内容很多都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存在于社会大环境,甚至全球性,学生的认识水平又有限,预习这一环节就尤其重要了。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例,教师可以布置微作业:请选择其中一个作业进行网上搜索资料:1.请上网搜索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乐器、文字;2.我国少数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3.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迹。三个要求,对于五年级的学生上网搜索资料的能力来说,所用的时间不会太多,不会影响其他学科作业的完成。教师给出预习的要求,学生根据要求搜索资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还能培养学生审辨内容是否健康、适用的能力。

微作业的布置,没有重复书写,没有大量的问题,但却能对课堂教学内容起到有效的补充,能够拓宽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认知途径。以掌握“道德行为、法治意识”为核心要求,提高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为根本目的。因此,微作业的设置必须从这些目的出发,更好地为塑造学生品德、强化学生法治理念服务。

猜你喜欢

布置法治道德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特别号都有了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