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企改制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规划-岗位协同设置*
2021-01-02邝文国
徐 艳,邝文国
(1.《江苏农业科学》杂志社,江苏 南京 210014;2.《江苏农业学报》编辑部,江苏 南京 210014)
关于出版行业的企业化改制问题早就有相关研究报道,主要内容有企业化改制的方法[1]、财务管理[2]、人力资源[3]等。在编辑职业规划研究方面,已有研究主要是结合跨文化的职业规划[4]、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5]等热门话题进行的讨论,或者是结合各个出版单位的实际专业进行的研究[6],尚少见结合“转企改制”进行科技期刊编辑职业规划的相关研究。目前,科技期刊编辑职业规划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时代性更明显、专业性更强及研究主体年轻化等方面。
本文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其独资企业江苏农科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江苏农业学报》 《江苏农业科学》 (以下简称“两刊”) 的编辑部为例,进行转企改制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规划-岗位协同设置研究。通过分析转企改制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在个人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对期刊经营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均衡出版效率与效益、工作效率不高导致没有市场竞争力等) 设置新的岗位与职业规划;按照编辑部分工的不同,对审稿、编辑、编务、排版、新媒体等各岗位的人员职业规划进行重组。通过研究得出个性化的科技期刊编辑职业规划方案,旨在使新的岗位与职业规划有利于编辑-期刊双重发展。
1 转企改制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规划现状
转企改制后,科技期刊的运营模式、管理方式等与传统纯公益运营模式相比产生了差异,亟需从提升服务质量、扩大稿源、提升服务附加值等方面寻找突破,从而提升综合竞争力。已有的科技期刊转企改制研究有以具体期刊为例的应对策略研究[7]、以同一集群期刊为例研究具体运营模式等[8]。但是目前关于转企改制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规划研究甚少,因此,做相关研究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2 转企改制后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发展困惑
期刊编辑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初期的科技期刊编辑普遍对自身发展方向存在困惑。科技期刊进行转企改制后,新的运转模式使得不少编辑对其工作的稳定性产生担忧,他们在心理上期望找到一种职业归属感,这种现实与理想的差异对其构成了困惑,随着期刊市场化的深入,这种困惑会更加突出。另一个较大困惑是能力结构不适应。转企改制前,编辑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是编校水平、专业基础知识等,而转企改制后,科技期刊要考虑运营成本与收益问题,对编辑增加了相关业务的能力要求。此外,不少编辑存在困惑的原因是对于自身能力提升途径不明确及信心的不足。
3 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规划-岗位协同设置
3.1 细化岗位类别与分工
转企改制后,两刊拟根据日常工作需要重新设置并细化岗位类别与分工。重新设置细化后的分工如下:编辑部主任与副主任等岗位主要负责编辑校对、审稿、人员分工、培训、纪律制定与监督、对外交流等;初审、复审编辑、主编等岗位主要负责组稿、审稿、来稿的质量把控等,其中主编还参与对外交流、约稿等;编务岗位主要负责期刊的宣传推广、编辑部杂务(登记并发放稿件、投稿网站内容更新、办公用品管理、办公设备维护等)、作者服务(接收登记稿件、发送录用通知、发放稿费、寄送书刊) 等;普通编辑、专业编辑、排版等岗位主要负责稿件的编辑、校对、排版、印刷、发行等;新技术与新媒体等岗位主要负责期刊内部的云交流活动与平台的设计、对外宣传、在线出版等。
3.2 基于人才类型与特长制定精准编辑职业规划
在转企改制背景下,两刊将不同的编辑人员进行分类,不但将审稿、编校工作岗位与各编辑的专业背景、特长相结合,而且根据各个编辑工作能力的差异,在工作内容上给予差异化区分。具体有以下3 个做法:一是对于不同岗位的编辑人员,结合其实际工作表现与领导观察结果,制定具有岗位专属性的职业规划;二是对于同一岗位的不同个体,根据其在工作中的表现差异,通过双向选择,制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三是注重编辑能力的全面培养,在转企改制背景下,期刊在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对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支随机应变能力强的编辑队伍。
3.3 主动规划与被动规划结合
以往的职业规划研究是领导层面向员工层面进行设计,即顶层设计,对于编辑个人而言是被动的。而在两刊的新探索中,拟采用编辑主动规划与被动规划相结合的策略。具体设想有:编辑通过自我能力评估,总结、归纳工作以来取得的成绩、潜力并将其量化,初步评价自身的优势,并起草短期职业规划,同时提交能够充分证明自身与所期望岗位匹配的资质证明、分析报告等;领导层依据编辑的实际工作表现,借助一系列评估工具(胜任力模型等) 量化其工作成绩、潜力,对照各个岗位设定的能力要求对其资质(证书、工作成绩等)、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其在目前岗位上的能力匹配度及其与所期望岗位的匹配度、胜任度,确定其短期职业规划的可行性;在编辑的短期主动规划与被动规划的基础上,由单位、个人双向协商,形成中期、长期职业规划。
3.4 个人职业规划与期刊发展规划的协调
1) 根据期刊发展需要制定个人职业规划。编辑个人的发展离不开期刊的整体发展,目前对两刊的探索有3 点:一是根据期刊发展需要给编辑提出紧缺岗位的信息,并制定胜任标准,编辑可根据自身的情况与兴趣制定目标明确的职业规划。例如,当总校人员缺失时,领导适当向编辑透露这一信息并告知总校人员的基本胜任标准后,有意向的编辑在工作中的表现更加积极主动了,经过适当考察,编辑部便可以按需扩大总校人员的队伍。二是领导层面主动培养、规划各类编辑岗位。例如,期刊发展需要精通计算机软件的人员,通过基本的考量(专业、资质等),两刊在日常工作中定向培养一些编辑,为其制定职业规划。通过长期有针对性的培养,精通计算机软件的编辑在处理相关问题时更加高效与专业,甚至可以指导其他编辑。三是在开发新媒体传播途径的过程中,领导可以提前将信息透露给编辑,有意向、有基础的编辑便可以调整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多掌握新媒体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最后可根据个人意向与编辑部考核的双向测评模式,决定是否聘用。
2) 从激励个人发展的角度实施期刊发展规划。在制定期刊发展规划中,两刊将具体条例细化到个人,使编辑人人都有参与感,提升了编辑的大局意识与担当意识,保证了期刊发展的根本动力。经初步实践发现,这种做法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增强了编辑的参与意识,无论是在期刊发展的具体事务上,还是具体编校问题中,主动与领导沟通交流、讨论的编辑人数明显增加;提高了编辑的责任心,由于工作进一步细化,编辑的主人翁意识、责任心明显增强,主要表现在对待简单重复问题更善于找技巧、对待复杂问题更有耐心等;淡化了不同岗位之间的“界限”,增强了归属感,以往的领导与编辑之间“界限”明确,对于很多编辑而言处于被动地位,在具体工作中不够主动,实施编辑规划新探索后,普通编辑能够积极参与到期刊发展的具体事务中,归属感增强了。
3.5 积极借鉴企业办刊的成功经验
在进行新职业规划的设计中,通过研究已有企业办刊的成功经验[9],两刊从中提取对于编辑岗位与职业规划设置有利的因素,以期缩短期刊转企改制的过渡时间,快速融入市场化发展环境,规避一些不利的做法。此外,从企业家角度研究期刊编辑的职业规划可以弥补期刊原有纯公益性运营模式在人员绩效考核、业务拓展、培训、差异化发展、竞争意识等方面的不足。
4 结束语
对于需要进行岗位与职业规划设置的转企改制科技期刊而言,由于企业化运营模式下科技期刊与纯公益化运营模式有很大不同,因此应对不同人员制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例如,编校岗位转企改制后可以向编审岗位发展;编务岗位转企改制后可以向期刊经营、多媒体运营等职业方向发展;排版岗位转企改制后可以考虑向编校岗位的方向发展等。为了使编辑的岗位设置与职业规划更科学、规范、可操作,今后可以结合期刊实际发展情况适时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