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创新网络视域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型建构研究
2021-01-02李哲
李 哲
(韩国圆光大学经营学院,韩国 全罗北道益山市 570180)
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及技术水平日渐提升的背景下,企业的创新风险也日渐提升,导致创新价值链无法充分地融入企业发展中,难以帮助企业形成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创新范式。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企业需要依托嵌入式网络开展知识获取、信息集成及知识来源拓展等活动,需要将不必要的活动进行外移,以此提升创新速度,控制创新成本。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嵌入式网络逐渐成为知识管理的关键媒介和抓手,是企业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知识管理模型的根本所在。
一、知识管理、区域创新网络及嵌入式网络的理论内涵
首先是知识管理。根据相关理论研究能够发现,知识管理主要是一个“过程”,并非技术或工具。具体有4个重叠且联系的环节:知识应用、知识传播、知识组织、知识获取。而根据实际的应用状态及特征,也可将知识管理划分为知识保留、升级、共享及创造等过程。然而,结合中国基本国情和我国在知识应用层面的特性,国内学者普遍将知识管理界定为知识的扩散和吸收两个环节。知识吸收具体指数据知识从外部向内部转移的过程。而知识扩散则指知识从内部向外部转移的过程。知识吸收可根据获取途径划分为获取、整合、创造等环节。而知识扩散可划分为无意识的溢出和有意识的传递两种类型。
其次是区域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网络主要指在区域创新系统的前提下所形成的全新概念。主要包括科研院所、高校及现代企业等主体机构和中介、金融、政府构成的保障系统。其所处的创新环境,根据表现形态可划分为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制度环境劳动环境及市场环境等。本文所研究的区域经济主要指中介机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现代企业为主的创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中介、政府是辅助主体,发挥着协调和管理创新主体的功能,使知识流能够在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内部或外部自然流动。
最后是嵌入网络。嵌入网络主要指人的经济行为受网络结构和行为人关系的制约,可划分为结构式嵌入和关系式嵌入两种。其中,关系嵌入主要有互惠性、亲密程度、情感强度及互动频率等。而在结构式嵌入中,结构洞、中心性、网络必读、网络规模是评价该结构的重要指标。在嵌入式网络中,企业的知识获取,主要有知识挖掘、知识共享、知识溢出等机制,并且内外知识的有效整合对知识创造、结构式及关系式嵌入,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而根据相关理论研究,可以从“网-链-点”等角度出发,详细分析结构特征、节点特征、位置特征对知识扩散和吸收的影响,构建出切合实际的知识管理模型。其中,“点”主要包括节点位置、中心度、结构嵌入;“链”包括联结特征、关系强弱、关系嵌入;“网”包括结构特征、网络密度和结构嵌入等。
二、嵌入式网络对知识管理的影响
(一)知识吸收
首先是节点位置对知识吸收过程的影响。当中心度比较强时,企业所构建的联结较为密集,企业将拥有较多的信息来源和知识获取渠道,能够更加明确区域创新网络中知识的分布状况和种类类别。而拥有较高中心度的企业可通过分析知识图谱的方式,发现知识的创新空白,进而获取相应的市场机遇,挖掘出有利于企业生存和获得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
其次是联结特征对知识吸收过程的影响。通常来讲,弱联结可以帮助企业开拓或延伸知识渠道,让企业获取更多新颖、异质的知识资源,提升企业获取知识的弹性和广度。与此同时,也因为嵌入式网络的缘故,致使知识和企业无法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相较于弱联结,强联结可以构建紧密的信任机制,消除知识来源方对现代企业的疑虑,让企业在深度合作的过程中,获得核心知识。然而,强联结却让企业的知识获取路径和渠道受到影响,只能局限在已有的知识范畴(固定的知识供给源)中。
最后是结构特征的影响。网络密度较高,能够有效地提升信息和知识的传递途径,提升信息和知识的流动速度。对企业获取、整合及利用知识拥有难以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为企业的知识管理造成影响。容易使网络节点趋于同质,导致知识冗余现象的发生,提升了企业的资本和时间投入,并由于不诚信、不合作等数据信息的快速传播,导致知识传播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因此构建相应的惩罚机制和信誉机制拥有较强的必要性。
(二)知识扩散
首先是节点位置。在中心度得到提升的过程中,企业所接受的知识组织将逐渐提升。而知识接受组织是依托市场或技术层面所形成的特殊组织,因此又间接地帮助企业在节点选择、任务分配上拥有主导地位。所以中心度高时,现代企业将具有较强的主导权和灵活性。其次是连接特征。接受知识的组织和个体通过强联系,来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播和扩散,能够更好地提升知识的深度和准度,帮助企业更好地追踪和掌握知识扩散的方向及成效。不过频繁地交流和互动,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知识保护质量,导致企业的隐性知识与核心知识出现外泄的可能性。最后是结构特征。密度较高的网络结构,能够帮助企业获得较为多元的知识转移渠道,但与此同时也提高了知识溢出的风险。特别在知识保护薄弱或缺乏知识保护的情况下,节点组织会通过模仿和学习等方式,迅速地涌入市场,削弱了新知识的发展价值。而在稀疏的结构中,知识扩散和转移的速度较为缓慢,知识接受者所采用的不诚信、不合作的行为将难以被现代企业所发现,继而导致企业在知识传递中,受到经济效益和知识价值上的损害。
三、基于区域创新网络视域的知识管理模型建构策略
(一)知识获取与加工
在技术创新复杂程度和速度得到显著提升的过程中,现代企业已经难以结合内部知识推动并扩展市场空间,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所以在知识管理上,逐渐从传统的封闭创新发展为开放创新,继而在区域创新网络的支持下,进行知识信息的获取、整合及创造。即当内部知识难以切合创新需求时,现代企业便需要通过互联网或行业网,来汲取知识。而根据目标明确与否,可将知识获取划分为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在明确知识或目标时,企业需要在创新网络的支持下,提供供需服务,假如,知识能够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可将知识供给方作为合作伙伴,但假如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时,则需要将其作为预留窗口,为企业未来的知识创新、科技发展、做好准备。二是当企业不明确知识和目标时,则需要企业在区域网络中开展知识识别活动,借助行业发展、市场需求等手段,探析技术缺口。进而搜寻出对服务和商品创新拥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最终确定相应的来源途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企业明确相应的合作风险、资源约束、知识价值等内容,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知识获取质量。在知识获取后,企业需要将知识进行类比隐喻、综合归纳和概念提炼,继而实现对知识资源的编码工作而在支持处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明确现象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处理目标,确定知识在企业创新活动的价值属性,从而在加工与处理的基础上,沉淀知识、内涵知识,使知识有效地转移到组织或团队的知识库中。
(二)支持扩散与保护
首先,企业应将内部知识溶解为相互联系、相互独立的知识单元,并根据核心性和成熟度,将其分为不可转移和可转移的知识,进而在明确知识传递程度、开放程度的过程中,结合知识接受者的要求,在创新网络中寻找拥有合作诉求的节点组织,在评估、比较节点组织可信度和能力水平的前提下,筛选出最佳的节点组织,作为合作伙伴。而在支持传递和转移的过程中,企业应将现行知识以公式、图片、文字等形式呈现出来。而对于隐性知识,则需要企业根据具体的情景,通过经验提炼,逻辑分析的方式进行选择,继而在与知识接受者开展交流学习活动时,让知识接受者能够在“实践探索”中,更好地感受到隐性知识的内在特质和本质特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知识的扩散过程,总是伴随着知识的溢出,这种溢出,将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原有的知识价值。因此,企业在知识扩散的过程中,应做好知识追踪和监控工作,使知识外泄过程得到更好控制。一方面,隐性知识拥有较强的粘性,外部组织难以获得和模仿;另一方面,企业在显性知识保护上,应通过专利保护或技术保护等方式,提升知识保护的力度和强度。
四、结语
区域创新网络是知识转移、获取、流动、整合及创造的过程,企业在区域创新网络中,要想提升知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必须以“嵌入式网络”为抓手,明确知识管理的各大影响因素,进而通过构建知识管理模型的方式,提升知识获取及扩散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