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2021-01-02陈肖璐
陈肖璐
(宁波经贸学校 浙江·宁波 315100)
1 核心素养的提出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2016年9月,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项目组报告阐述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2017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出台。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正式发布,提出了由职场语言沟通、思维差异感知、跨文化理解和自主学习组成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中职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
2 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阅读教学,是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然而,在目前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2.1 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一方面,教材与学生专业和实际水平结合度不高。不同的专业,不同入学分数的班级,选取的英语教材却往往是相同的。另一方面,教师缺乏教材整合意识,照搬教材中的内容和步骤,缺少应有的、针对不同专业和学情的延展和补充。
2.2 教学环节缺乏引导性
在中职英语阅读课堂上,教师普遍是按照教材内容,逐词逐句讲解,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让学生走进阅读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阅读。在这样的情况下,难以渗透、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2.3 忽视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培养
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英语阅读教学更侧重语言知识的识记和掌握,忽视了通过文本,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拓展学生课外视野等目标。在中职英语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常采用蜻蜓点水式的文本解读模式,只教授文本内容所传递的浅层信息和语言点,忽略了文本所传达的深度情感和长远思考。
3 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
虽然当前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状况不容乐观,然而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英语阅读课程,一方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另一方面,通过英语阅读学习,也是学生磨砺意志,发展思维,拓展视野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英语阅读教学,对中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根据目前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笔者将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和《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引入核心素养理念,以期帮助学生深挖文本内涵,加深主题理解,拓展课外视野,变被动答题为主动探究,让学生真正参与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辨品质。
4 核心素养视域下中职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一堂宁波市中职英语学科优质课为例
笔者将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1》基础模块Unit 7的ReadingandWriting为内容,探索一堂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英语阅读课。
4.1 课前准备
4.1.1 读懂学生,激发学生热情
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传统的满堂灌的阅读教学模式较为抵触,喜欢新鲜事物,较易接受创新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整堂课设计中,教师整合教学素材,设计难度既接近学生的能力水平又体现一定梯度的活动,激发学生全员参与课堂活动,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同时,通过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及一系列有深度的拓展内容,学生将进一步感知英语阅读、用英语思考及表达的乐趣,切实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强化社会参与、培养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
4.1.2 整合素材,引发学生共鸣
本节课主要以E-mail为阅读载体,用现在进行时,描述志愿者活动。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和步骤符合常规英语阅读课的基本流程,但是操作起来比较机械枯燥,缺乏深度,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在此情况下,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的教育情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在核心素养大背景下,对教学素材进行“二次开发”。
首先,根据本节课的阅读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搜集学生担任各项活动志愿者的照片。由此,词汇的呈现将更接地气,也更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其次,教师用卡片,分解制作E-mail的格式框架,以便让学生在课上能更好地排列邮件的篇章结构,通过“做中学”,将格式框架按顺序粘贴于黑板上,加深对邮件格式的认知。
最后,准备海报,描绘框架,让学生在writing产出部分,结合实际情况,小组通力合作,完成海报设计与撰写。
4.1.3 确立四维目标,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在学科核心素养立意下,从职场语言沟通、思维差异感知、跨文化理解和自主学习四大方面,确立教学目标。
掌握与志愿者活动相关的词汇;初步习得现在进行时态的基本结构;了解E-mail的总体框架和具体内容。
了解志愿者精神,培养乐于助人,懂得感恩的良好品行。以“志愿者”为契机,倡导健康生活、强化社会参与、培养责任担当,不断提升核心素养。
通过阅读活动,培养观察力、分析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提升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持续的英语学习兴趣,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4.2 课中授课
4.2.1 活跃气氛,铺垫情感(Warming-up)
教师结合本校学生担任志愿者的活动照片,引出文本阅读中关于volunteer的话题,导入部分目标词汇和短语,活跃气氛的同时,铺垫本课的情感主旨,自然衔接本课E-mail的内容。
4.2.2 参与活动,掌握新知(Fast-reading)
学生通览文本,勾选文章主要大意。全班学生分为5组,阅读E-mail,派代表上台完成E-mail格式的标签粘贴活动,掌握邮件的基本结构。
4.2.3 有序推进,导学同步(Close-reading)
学生再读文章,根据段落中的核心语句,概括段落大意。之后,根据核心语句提炼关键词,归纳文章结构,化繁为简,把书读“薄”,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本篇e-mail的脉络,同时,渗透阅读策略。
教师结合邮件特点,将“帽子”这一具象化的图片比作E-mail内容本身。学生精读文章,抓取篇章主要结构,根据核心词汇完成思维导图MindMap,在细节阅读中完善各部分信息,把“读薄的书重新读厚”。
学生运用underline的阅读技巧,找出重要的、关键的语言信息,并利用worksheet,通过gapfilling的方式练习细节阅读中应把握的4W原则,即:who,what,when和where,完成“帽舌”。
学生解读E-mail的核心部分,即志愿者工作,明确Who is/are doing what的对应关系。在与what有关动词词组的讲解学习部分,学生根据动作演示和上下文巩固词义,如putup,handout和place等。书本中“静”的文字变成了课堂上“动”的语言,学生自己行动,将本节课的重点词汇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在自主阅读中,顺利完成“帽顶”。
利用完善信息后的Mind Map,完成“帽尾”,自然形成整个E-mail的衔接和串联。整个阅读过程从教师的presentation再到学生的practice,有序推进,“导”与“学”同步进行。
4.2.4 合作展示,升华课堂(Post-reading)
教师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升华本堂课主题:Being volunteers brings us happiness,richness and togetherness.It’s just like a gift,making you happy and making others happy.So,take actions immediately,spare no effort to help others.Be a volunteer!
教师设置8个志愿者活动场景,全班学生分组通力合作,运用本堂课所学词汇和句型,完成志愿者活动的海报设计和内容撰写,最后上台展示。
4.3 课后拓展
课后,倡议学生访问本市志愿者网站,身体力行,参与到更多的志愿者活动中去。
5 核心素养视域下中职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的思考
本堂课从五大方面展现了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职英语阅读教学探索。第一,教学理念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相对于“教”,教师更侧重“导”,在任务的驱动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实现“做中学”。阅读课堂不再沉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实现了导学良性循环。
第二,教学目标由掌握语言知识向语言综合运用及核心素养培育转变。学生学习E-mail,不再只是掌握语言点或邮件的格式,更是在实践中运用相关词汇进行思想的表达,形成文化理解,提升志愿者服务意识,促进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等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教学内容由单纯知识点的讲授向技能、知识、策略、情感、文化的综合转变。在本堂课中,教师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学生不仅学习了关于邮件、志愿者的语言点,还操练了阅读、写作技巧,总结了阅读策略,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感受了志愿者文化,最终促进了情感的体验和升华。
第四,教学方式由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向多种教学方式转变。教师重视主题情境的创设和对主题意义的深层探究,任务设置梯度合理,课堂讲授生动活泼,语篇分析深刻到位,实现了传统英语阅读课“静的课堂,静的思维”向“动的课堂,动的思维”转变。
最后,教学评价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一堂课下来,难以用绝对性的指标来全面衡量学生的收获。许多学生的进步和转化都是在一堂又一堂课的合力之下逐渐完成的,核心素养的培育更是如此。形成性评价使得评价更为客观和全面。学生通过自主练习、互动交流、合作探究,能够进行深度的思考。同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每个学生都将有更多的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自身的长远、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