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1-01-02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战略目标预算编制部门

陈 畅

(中铁建重庆石化销售有限公司,重庆 401120)

一、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内容概述

国有企业预算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对企业经营活动、筹资活动进行全面分析的一种管理模式。通过预算管理这种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发展的情况进行判断,并制定企业未来发展的计划,督促企业按照所制定计划开展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预算管理的内容包括企业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预算管理主要环节是编制、执行、分析、控制、考核,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管理失效。企业的预算管理活动与企业战略目标、经营活动密切关联,且是一个需要企业的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其中的全面管理。

二、企业预算管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不完善

在实际工作中,国有企业在部门职责划分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比如,没有建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企业的预算管理被集中分配给企业的财务人员负责,而企业的其他部门很少参与到企业的预算管理中来,或者其他部门虽参与编制预算,但从思想上并没有认识到预算的重要性,往往疲于应付,导致预算编制质量较差;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但是在管理上却缺乏管理经验,导致预算管理在权责上并没有明确的划分,最终导致企业制定的预算管理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等等。

上述预算管理方式必然会使企业的运行方案在一定程度受到阻碍,因为在企业预算管理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参与制定的人员并非涉及企业中所有部门,由财务人员为主导编制的预算数据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从而导致预算失真,不具备可操作性。此外,权责划分不明确,控制流程不清晰,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也会出现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的现象,很难实现有效的控制。

(二)预算执行目标不明确

部分国有企业对预算管理缺乏全面的认知,对制定预算执行的目标没有提出明确的方向。有的国有企业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只是将预算编制的重心放在了企业的考核目标上,而忽视了其他的影响因素,导致所制定的预算执行目标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还有的国有企业并没有制定长远的运营发展目标,仅仅只是制定了短期的目标,这也不利于部门工作的开展和预算管理的发展。若国有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能制定明确的运营目标,将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若企业想要持续长久的发展就必须要制定一个明确的全面的预算管理目标,并科学地落实预算编制,以便能够更好地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

(三)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

企业是否有制定出一个有效、合理的考核机制,将直接影响到企业预算管理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所制定的目标。很难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的原因:一是部分企业属于国家控股的企业,在制定考核机制时必然会受到上级单位或领导的影响,很难保证在对预算管理考核的过程中保证考核的公平性;二是企业对预算管理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制定得过于简单,考核方式也很单一,不够灵活,或仅有年度的固定考核指标,缺乏月度、季度的动态考核指标;三是考核的奖罚机制和考核机制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只是强调客观因素对结果所产生的影响,而忽视了其他因素也会对考核机制产生影响。

(四)缺乏信息系统支撑,预算编制及控制效率低下

目前对于很多国有企业而言,其信息系统通常侧重于会计核算方面,而在预算管理方面应用较少,企业的预算管理还停留在手工编制与汇总表格的阶段,预算控制纠偏工作也全靠财务人员人工监控。这样不仅严重影响了预算管理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工作难度,还极易造成人为随意调节数据,直接导致预算管理失效。全面预算工作涉及的所有部门,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系统处理软件,很难做好全套的预算编制与分析工作,没有通过信息系统打通业务与财务部门沟通的桥梁,也就很难实现“业财融合”。

三、加强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有效执行的措施

(一)制度先行

国有企业若要让预算管理有效执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在制度中,要明确全面预算从股东大会、董事会到经理层、职能部门、职工全员参与的组织机构,明确各层级机构及责任人的职责与权限;明确预算管理从编制、执行、分析、控制、考核各个环节的部门职责、人员职责。在制度上解释清楚预算编制方法和程序,及由谁来提供数据,由谁来编制汇总,由谁来审定,由谁来执行控制,执行控制中谁具有审批权限,谁负责预警,谁来纠偏,预算调整条件及程序,考核指标是什么,考核程序如何制定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制度建设是全面预算能否有效执行的先决条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管理就会松散,管理就没有方向。

(二)明确预算目标

预算管理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而服务,要求全面预算目标必须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企业应按照战略目标,确立预算管理的方向、重点和目标。战略目标通常具有指导意义,具有全局性、抽象性,且时间跨度较长;预算管理目标就需要将战略目标进行细分,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可以以年度、季度甚至月度为单位,将战略目标具体化,详细化。此外,在具体操作中还需要体现预算目标确定的先进性与可行性原则的结合,即不能以企业既有资源为出发点订立目标,也不能盲目订立过高的目标,过低的目标不利于发挥预算导向性及挖掘企业潜力,过高的目标缺乏可行性,容易导致预算管理失效。

(三)完善预算考核体制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预算考核管理,建立健全的考核体制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能够为企业之后的预算工作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是提升预算执行能力。完善相应预算考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首先,企业要建立健全完整的绩效考核制度,分解企业的预算指标到各责任中心,将企业的利益和部门、员工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在预算管理期间要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完善预算考核体系,同时在预算管理期间要加强对预算管理的监督,以便为了能够及早地发现问题并改正问题,在改正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考核制度。其次,在考核的时间上也应改变一年一次的固定考核模式,做到季度或者月度考核,通过动态的考核,与预算监督工作的节奏保持一致,及时激励与纠偏,如可以建立单项指标积分制度,针对单项指标完成情况,分阶段给出一定的分数,作为年终绩效奖兑现的依据。最后,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薪酬体系,企业应该设定可变工资占固定工资的比例,通过这种比例式的薪酬体系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所制定的考核标准必须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因为企业所制定的考核标准不公平而挫伤员工的积极性。若预算考核制度不能起到上述作用,则所制定的预算管理体系则无实际意义,企业若想更好的发挥考核制度的实际作用,就必须建立完善且可靠的考核标准,减少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差异,根据部门间的表现按照考核制度标准来进行相应的减分和加分。

三、加强预算信息系统建设

企业应建立科学先进且符合企业实际的预算管理信息化体系,实现全面预算管控信息化、规范化、精细化。整个系统从上到下要保持收集数据格式、口径一致,解决上下级之间,业务部门到财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及时传输问题。在预算编制阶段,预算总体指标下达可以灵活地从上到下层层扩展,数据上报时,又可以实现层层自动汇总,实现归集预算数据自动化,从而降低人工编制预算的差错率;在预算控制阶段,前期的预算编制数据信息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对接,自动预警,及时纠偏,大大减少了人工进行监控及预算执行分析数据提取的工作量,提高了管理效率。预算信息系统的自动化,为做好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结语

国有企业要想实现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必须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必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各个环节的管理,从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控制、考核全方位下功夫,抓住关键控制点,任一环节的薄弱,都会影响预算管理的效果。国有企业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与总结,避免再次出现之前的种种管理失效问题,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创新管理方法,不断提升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战略目标预算编制部门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煤炭洗选技术的发展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企业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企业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管理中的难点及对策
全面预算管理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推行综合平衡记分卡的战略目标与实践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