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车企发展战略转型及路径选择核心要点构架探析

2021-01-02张中原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转型战略汽车

张中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商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北京 100029)

一、前言

长期以来,国内本土汽车企业因聚合度差,经营管理效益低,自主研发能力弱等问题,导致整个行业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较低。近年来,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汽车产业价值体系的重构,本土汽车企业将不得不面临发展战略转型问题,并因时就地选择好架构路径。而作为国内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企业的发展战略转型,不仅是汽车工业需要关注的问题,同时更是推动我国汽车工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升级的重点。尤其在全球化经济不断凸显的大背景下,研究探索我国汽车企业发展的战略转型更加具有紧迫性。

二、企业发展战略转型愿景

国内本土汽车企业最初的发展战略,是以国内市场的内消耗为执行出发点。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这种本国防守型经营战略受到了严重冲击。尤其受高成本低效率的影响,国内传统汽车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明显下滑[1]。

对此,固守内循环内消耗的发展战略必须有所突破,国内本土汽车企业投身国际化竞争必将成为未来战略发展的主导方向。同时,也应认识到国内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整的产业链,已助力中国成为世界汽车制造规模第一的大国。国内本土车企要利用好这些优势,加快企业零部件加工建设,积极投身跨国采购体系,借助组装零部件的政策优势,探寻与跨国企业的联合发展,以不断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战略转型具体方向

1.转型初期产业价值链升级

产业价值链升级是传统汽车企业转型初期战略调整的主要表现。现阶段,在全新技术导引下,国内传统汽车企业已逐渐完成产业化升级。但是,低效生产、高能输出的问题依然存在。对此,产业价值链升级就成为过渡期必须明确的阶段目标,既要保证短期获益,又能确保长远发展[2]。因此,政府要加大政策引导,尤其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持续给予中远长期支持。同时,企业要探索集团化运用,加快与国内外零部件生产商的结合,探索内部框架的整合完善,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在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上,国内外技术悬差还将持续存在。这方面的技术突破,除加快与跨国企业合作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本土企业要不断加强自主品牌研发、加大科研投入、搞好基础建设,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转型初期的这一阶段,竞争将使本土汽车企业的经营紧迫感加剧。正是这种外动力的驱动,本土汽车企业与国际的交流合作日趋频繁,自主研发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2.转型中期新驱动模式的创新

随全球能源危机的出现,探索新驱动模式成为汽车企业战略调整的崭新出发点。就当前发展远景来看,全面推进混合动力、纯电驱动的汽车研发、推广,全面普及中高级及主力车型的电动化为本阶段发展的突出目标。

在创新新驱动模式的战略布局中,最基础和关键的一环是制定技术路线。逐渐成形的技术路线,将成为本土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脉络、政策导引、资源匹配主依据。在新驱动模式下的汽车企业,依据使用动力性质的不同,主要有这几类:燃气车、纯电车、混动车、电池燃料车、替代燃料车。综合几类燃能动力车辆,依据国内新能源企业战略布局规划,在转型中期新驱动模式创新上,逐步需向技术过渡,有选择地增加电能比例,构建配套技术路线,最终走向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轻量化、电动化将是中期战略调整的主导方向。

3.转型后期自主研发品牌海外推广

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市场,结合本土车企经营情况,处于转型后期的本土车企,应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将自身的战略优势发挥到最大,找准突破点研发与海外同类产品在质量、性能等有抗衡的竞争产品,以获得国际汽车市场的一席之地。

实际上,随前期战略调整的推进,国内汽车产业的价值链价值、产出效能将得到大幅提升,经过不断的收购、并购、结盟,国内本土车企将积攒足够的资金和实力用于研发自主品牌,像那些传统的本土汽车(如比亚迪、长城汽车等等)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将迸发出极强的活力[3]。

总的来说,自主研发品牌海外推广应作为转型后期战略调整的主导方面。一方面,依托国内庞大的制造业集群,以优势的价格、过硬的质量逐渐霸占国际市场,获得庞大的资金流用于再生产。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尝试多元化市场体验,丰富国际市场销售经验,拉近与国际企业的差距,不断壮大自身经营实力。

四、战略转型路径选择核心要点构架

1.建构接轨国际市场的企业行业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制定符合中国国情且能接轨国际市场的行业标准体系,是汽车企业转型发展的核心架构要点之一。当前,国内修订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标准近百项,其中安全要求、充电连接、低速提示音等都已与国际行业标准接轨。但是,考虑到新能源汽车产品较快的更新换代速度,国内汽车行业标准体系还需跟进潮流不断完善更新。要能在分析国外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综合本国政策导向、技术发展、市场成熟度、消费者购买能力等多因素,重新修订完善新能源汽车行业标准。

2.构建与战略转型调整适应的配套服务体系

创新汽车制造业配套服务体系。根据国内外市场竞争需求特点,重点做好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研发。同时,要尊重国内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科研支撑为带动,多科研平台资源共享差异性变化的现实,努力创建具有官产学研为一体的自主研发体系。在此,要保证每个大型汽车企业,都能拥有自己的大型研发中心。政府在其中要发挥好宏观引导作用,着力提升科研经费补贴,确保企业配套科研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汽车行业协会发挥好协调作用,积极搜集市场科研服务信息,做好行业间技术交流,始终保持汽车企业科研高活力,以确保在技术研发领域有新的突破。

在核心技术服务领域,考虑到民众对环保重要性的加深认识,新能源汽车正逐渐引领消费市场并被民众所认可。而突破驱动力电池的技术研发壁垒,不断提升电池的续航能力,则成为技术科研攻关的关键点。在此,市场引领和政府扶持也将逐渐向该领域聚拢,并逐步为优化充电服务配套完善服务设施。同时,零部件保养、经销商运营等服务体系也将得到跟进发展。

3.构建能跟进战略转型可行的行业融合机制

行业融合是企业战略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表现。实际上,就产业发展而言,独立单兵作战导致的行业壁垒,非常不利于行业间的融合补充,更不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推进行业融合,会使得行业、业务间的边界更加开放,会赋予传统企业更纵深的价值链体系,更加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而健全行业融合机制,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还需要行业协会、制造业企业的配合,并体现在可行的融合评价指标体系中。从执行行业评级指标来看,要能保证功能性差群体在融合发展中的一致性,并确保在同一指标体系中形成可比性,政府要发挥宏观引导作用,避免出现本行业组织分化,并为未来融合的重点指明方向。此外,跟进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以信息技术绑定推广企业融合相关产业的评价机制将持续得到完善,并将逐渐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共性特点而得到重视。

4.构建与战略转型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才是企业战略转型的核心资源,今后本土车企能走出国门,务必要执行好人才保障战略,加快推进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与战略转型匹配的人力资源体系。作为本土汽车企业,要把引进培养高技术人才为己任。就此,注意引进有国际化战略背景特殊技能的人才,在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优惠,保证高素质人才能引进,能留住。同时,根据战略转型需要,定期派遣技术人才到国外挂职锻炼,拓宽其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提升其业务和素质水平;定期组织青年骨干业务培训,充实企业青年军力量;定期组织技术骨干培训,围绕高新技术做好实地调研,认清技术短板,调整好业务培训方向。此外,要利用好一切机会,做好海外汽车项目洽谈,借机引进高素质海外人才,为技术型人才多元参与汽车开发创造条件,以进一步储备高素质技术人才。

五、结语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走国内市场消耗、坚持本国防守型经营战略,将难以跟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面对未来的发展,要认清行业导向,继续将本土汽车企业投身到国际化竞争中去,以进一步拓宽市场经营范围,不断增强本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发展导向来看,实现价值链升级是转型初期向下一阶段发展的跳板,最终的转型目标应实现自主研发品牌海外推广,逐步拓宽本地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份额。在做大路径的核心建构过程中,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市场,结合本土企业经营情况,制定符合中国国情且能接轨国际市场的行业标准体系是前提保障。同时,要根据国内外市场竞争需求特点,重点做好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研发,创新汽车制造业配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构建与战略转型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实现为本土汽车企业发展战略转型的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转型战略汽车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