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民族化品牌特色建设
2021-01-02古文珍
古文珍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广西·柳州 545002)
通过党建来促进民族化品牌特色的建设发展,是一种促进民族发展和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高校和地方发展紧密联系的关键,也是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一种具体体现。高校党总支积极的响应党中央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对党建知识的深刻学习,充分的领会《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文件精神,为党总支建设起到良好的指挥和协调作用,通过结合系部专业特色培育民族文化特色创新创业项目作为党建引领民族化品牌特色建设的其中一个支点,统一思想认识,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党员群众的“主心骨”,让党员同志带领群众共同参与建设,增强党建的辐射力。
1 党建引领民族化品牌特色建设的必然性
高校在发展中,为了有效的促进建设水平提升,必须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让党员干部积极的发挥带动作用,成为文化发展中国的主体,带领人民群众广泛的参与到文化建设中,通过对地方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合,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在高校发展中,应该充分的利用自身所具备的资源,通过对学校办学特色的优势利用,创立民族化品牌,进而形成良好的发展局面,让青年引领风尚。比如:可以通过建立大学生无人机测绘社团和非遗调查社团等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从而更好的发挥青年教师对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作用,进而形成十分有效的创新创业团队,加强发展实践,发挥对人才的储备人才作用;期间也可以通过党建来发动广大群众的力量,让其通过创新和创业项目的开展,加强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合作,让社会各界都能更好的体会到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作用,从而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从而为社会的发展输出更多优秀的作用,加强各个行业对文化产品的利用,加强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党建文化和服务更好、更丰富,在“中国梦”伟大征程中将党建文化的红色自信、内涵自信和活力自信体现出来。
2 基层创新党建品牌建设的价值
在实际的基层党建中,加强民族化品牌建设,就是充分的将优秀的民族文化与品牌理念、科学方法进行融合,为党建工作的开展创建一个更新、更有内涵、更具活力的载体。简单来说,党建民族化品牌建设就是对党建特色成果的一个真实反映,通过基层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学生素质提升等工作齐头并进,以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能在真实的项目推进中实现高校师生关心文化遗产保护、关心乡村建设、积极参与扶贫工作的精神引领和正能量的展现,起到发挥示范引领、典型带动作用,从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当然,在实际的民族化品牌创建过程中,会激发党员工作的积极性,让其工作更加努力,从而提升自身的素养和服务水平,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3 党建引领民族化品牌特色建设策略
3.1 利用办学资源,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技艺的传承
在高校发展中,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是主要的任务。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就要积极的传授给人才相关技术和技能,让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和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机结合,让高校党建工作引领文化建设。这就需要充分的对办学资源和发展优势进行充分的结合,积极的提高教师教育的实效性。比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系在党建工作的推进中,明确“我是文化传承人”的党建品牌引领,目的明确、有的放矢的与系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传承相融合,立足于学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区级传承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区级展示中心等资源,将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传承融入到基层党建工作之中,在党建工作的开展中有效地推进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走进大家的视野。通过党员教师指导学生摄制非遗文化纪录片、非遗文化公益广告等,并在柳州电视台、“在柳州”APP、公众号平台进行播放;以文化遗产保护、非遗文创、设计扶贫乡村等为出发点,培育大学生创业团队包括“桂北民艺”“迈东文化”“百疆文化遗产”“优农舍”等创业团队和品牌,实现党组织服务零距离,使党建引领更切实际、更具内涵,使党建工作的开展更有魂有魄,有血有肉。
3.2 党建引领下开展创新创业,促进文化、服务、产业多元输出
为了顺利的促进高校民族化品牌特色建设,就要积极的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高校要充分的将党建工作和创业就业工作进行深入的结合。通过对就业活动的开展,加强学生对创业有关知识的储备,做好对学生的课程教育,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在创业活动开展中,要充分的利用众创空间、双创大赛等形式,促进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为其提供更加有效的发展机会。例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系在系部“我是文化传承人”的党建品牌引领下,组建了“百疆文化”创业团队,团队在已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软件平台“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保护与传承大数据平台”基础上,由系部党员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通过赛前准备、比赛过程的学习和进一步提升,在真实项目之中促使学生在更真实、更具观感性的氛围里获得思想认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非遗大数据平台,开展“数据源供应”“数据云平台服务”“数据基础设施服务”等多元化数据服务业务,同时在非遗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挖掘、孵化、培育、运营优质文化遗产IP项目,实现了非遗文化相关的产品(服务)与产业化应用的输出,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弘扬。
3.3 通过办学项目建设,加强传统文化传播和发展
在现阶段的高校发展中,越来越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为了更好实现引领民族化品牌特色建设,促进党建各项工作的开展,就要充分的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积极的带动作用,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充分的利用当地民族特色和学院民族化办学特色等各项丰富资源,发挥出党员教师和高校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作用。为了实现文化的传播,充分的利用学校众创空间开展创业实践,通过大学生创业园文创孵化基地的平台资源,为就业学生提供更多有效的资源,通过对系部“五中心一库一平台”的搭建,逐渐形成一个全面、多层次的创新创业队伍,让其联合校园中的专业社团共同开展创业和就业实践任务,让其在开展创业实践的同时,实现民族文化优质项目和文化产品的输出,充分的利用IP势能加强对产品、服务的应用,从而形成“党建引领——民族特色创业项目——特色品牌(服务)——产业化发展”的良性机制,实现党建引领民族化品牌特色建设。
3.4 通过办学合作平台,加强校企合作
为了让党建引领民族化品牌特色建设,就要积极的加强对党建相关内容的学习,加强党员对党建相关知识的培训,从而更好的对政策精神进行把握,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办学合作发展平台,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实习岗位。比如:某高校地处茶叶发源地,其积极的加强组建茶业职教集团和茶文化研究院等协同育人,通过共同的平台创建,加强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这也既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这个茶文化的发展,可以将茶叶相关的文化延伸到校外,形成独特的茶文化育人空间,促进茶文化育人的影响力提升,促进整个办学合作中的文化发展,为更好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而加强对高校的党建工作开展,就要为了更好的促进其各种工作的有序开展,为高校的政治工作开展和组织工作开展提供政治保证。尤其是非在民族化品牌建设中,既要体现各个民族的品牌特色,也要体现发展中党在政治建设中的统领地位。
3.5 尊重传统,突出“文化味”
通俗地讲,关于党建品牌的建设就是对文化进行传承的过程。建设的过程中,每一个品牌的建设必定会树立一个特定的形象,从而丰富精神内核和文化底蕴,让党员在潜移默化中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所以,高校通过党建引领民族化品牌的创建,不仅要重视长期的渐进式品牌活动开展,也要积极的营造良好的党建工作人文环境,从党建工作体现独特的文化内涵。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在进行创建的时候,需要加强创新,防止出现活动味道多、文化氛围少的情况,所以应该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加强党建和传统民族文化的结合。例如,要积极的加强对党员的党性培养,毕竟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离不开文化资源的利用。比如“厚德载物”的追求道德高尚的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等,都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其对于民族品牌特色的体现发挥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在实际发展中,应该积极的将党组织的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进行结合,从而有效的促进党员的党性提升,体现党建的品牌内涵,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为了通过高校党建引领民族化品牌特色建设,就要充分的将民族化品牌建设的优势和亮点体现出来,加强对特色创新创业项目的探索,发挥党建引领民族化品牌特色建设的优势,优化建设路径,实现民族特色创新创业项目推动民族化品牌特色建设的目的,发展地方民族文化及非遗资源、培育民族文化特色创新创业项目、开发文创品牌、提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类的服务,在党建引领下发挥民族化品牌建设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