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权的困境及对策探析

2021-01-02北京交通大学葛祥雨

区域治理 2021年40期
关键词:话语权网络时代教育者

北京交通大学 葛祥雨

在网络时代这一背景下,发达的信息传播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权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复杂的网络环境又使其陷入特殊的发展困境。复杂的话语环境、多样的传播手段、海量的信息资讯等,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新的需求,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需求,教育者的话语权日渐式微。因此对其发展困境进行研究,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权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权的困境

(一)话语主导权弱化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占主导地位。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多元的信息传播渠道,快捷的、自由的、平等的网络交流平台,海量的、新颖的信息资源,使得个性独特、渴望自由的高校学生迅速占领网络平台,成为网络空间的活跃主体。目前,在网络空间中,高校学生不再只是信息的接受者,还是信息的传播者,他们与受教育者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因此,在网络时代,教育者的话语主导权难以有效实现,导致其话语权在不断衰弱。

(二)话语吸引力减弱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针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步骤地输送给教育对象的带有价值引导性的思想政治信息。”[1]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强烈的政治性、鲜明的目的性和突出的先进性,在现阶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包括多方面的具体内容”[1],且在教育者的设计下形成了严密的系统结构。相比之下,网络话语平台上出现了许多生动、幽默的话语形式,它们迎合了高校学生的兴趣,吸引着高校学生去使用、模仿和进一步创新。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与快速传播和更新的网络信息以及生动、幽默的网络话语相比,教育者的话语吸引力不断减弱。

(三)话语有效性降低

方便快捷、自由开放的网络话语平台,快速、及时的信息传播方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帮助,拓宽了其话语空间,丰富了其话语理论内涵,创新了话语交流方式。但目前看来,缺乏规则约束、充斥多元信息的网络空间不断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其在面对具有唯理论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时难免会产生逆反和抵触心理,从而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的说服力和有效性。而且网络平台的特殊性对教育双方的互动交流也产生一定消极影响。

二、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权日渐式微的原因

基于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权的发展困境,此处全面分析教育者在网络时代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情况和独有特点,从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和话语渠道三方面对其进行归因。

(一)教育方式固守传统,单一而缺乏活力

首先,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教师以课堂为主要教学地点、以课本为主要施教工具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述,虽然还以社会实践活动来辅助教学,但教育环境仍相对封闭。封闭的教学环境使得教师大多处于信息闭塞的状态,他们不愿主动接触和吸收新信息、新知识、新思想,一些年龄较大、思想保守、观念顽固的教师甚至会排斥流行文化和思想。这就导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思想观念的差距,俗话说就是“落伍”。

其次,网络传播的方便、快捷,网络信息的丰富、新颖,网络表达的幽默、风趣等都深得高校学生的喜爱,使得学生开始在网络空间内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表达自我,话语权也不断提升。相比之下,大多数的教育者反应过慢,他们虽然也看到了网络时代的绝对优势,但受制于教学规章制度、学校基础设施、自身思想观念等因素,他们仍固守传统的教育方式,而不能快速融入网络浪潮之中。而且,在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平台上,教育者大多采取单向灌输的传统方式,教育内容缺少创新,与受教育者之间缺少互动交流。

(二)教育内容有骨无肉,缺乏“故事性”和感染力

首先,教育内容存在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包括五门基础课程,这些课程的教材都是由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编写完成之后,由教育部下达各高校统一使用的要求,期间还经历了多次修改。由此可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材具有极高的一致性和权威性。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实“骨架”,支撑着基础理论课的开展和进行,但同时,它也导致了教育内容的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在教育过程之中,权威性的教材和硬性的规定使得教育内容大多都是重要会议的文件话语、空洞的理论和法律知识或深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与网络平台上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话语内容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显空洞教条、枯燥乏味、缺乏创新。

其次,教育内容表达缺乏“故事性”和感染力。由于高校的传统观念和硬性要求,教育者的话语表达较为单一、严肃和规范,他们简单、直接地表达和传授教育内容,以理论灌输为主要方式。然而,对于作为网络原住民的高校学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经严重脱离他们的生活,晦涩的理论也无法勾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大打折扣。

这样的现状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像一副缺少“血肉”的“骨架”,虽有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骨架”支撑着,却缺少富有“故事性”、感染力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作为“血肉”来补充,使得教育内容枯燥乏味,缺乏“生机活力”。

(三)教育主客体沟通不畅,缺乏有效交流渠道

首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缺失共同话语。共同话语是指交往互动的双方有相似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相似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在交流过程中有共同的话题。共同话语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有效沟通交流的保障,使他们能够在平等交流、民主讨论中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情况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年龄、教育背景、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意味着他们之间的共同话语较少。伴随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受教育者接受能力更强,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而教育者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差。

其次,教育者运用网络平台的能力有限。随着网络在线教育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教学开始成为线下课堂的重要辅助,因此教育者越来越需要应用网络平台进行教育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中,教育者的年龄跨度还是比较大的,年长者和年轻者都有。年长的教育者虽然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专业能力,但由于年龄较长,他们对新兴的网络话语平台的接触较少、兴趣较少、应用能力较低。与此相反,年轻的教育者本身就对网络话语平台较为熟悉,应用能力较强,但他们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能力又相对不足。因此,年长者和年轻者应相互学习,互补互惠。

在这个以高校学生为使用主体的网络时代,教育者如果不与时俱进,故步自封,不及时了解社会热点话题、不培养与受教育者的共同话语、不提高应用网络话语平台的能力,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交流渠道仍会不畅,二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就会受到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的效果就无法提高或实现,因而导致其话语权的日渐式微。

三、网络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权的对策

面对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权的困境,基于它们形成的原因,可针对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提出解决对策,从而增强教育者话语权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权的不断提升和有效行使。

(一)转变教育方式,增强教育者话语吸引力

教育者应该改变自己对网络的态度,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对待网络流行文化和思想,积极主动地了解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他们的意愿和需求,这样教育者才能找到合适的教育方式,从而增强其话语的吸引力。

首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应用新的教育方式。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教育方式,把知识单向灌输和传授给受教育者,很少了解甚至是忽略受教育者的意愿和需求。因此高校传统的思政课堂具有较高的可控性,教育者可以主导课程的进展和话语的表达。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高校学生的话语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渴望与教师对话,而不是一味地听教师的说教。在线下思政课堂中,教育者可以不用拘泥于传统的课堂形式,应用新的教育方式。

其次,实现新旧教育方式的完美融合。虽然在网络时代,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一些缺陷,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仍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我们不应该完全否认和抛弃传统的教育方式,而应该寻找新旧教育方式的融合点,把两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最大化。

(二)创新教育内容,增强教育者话语感染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系统的体系,但理论性过强却使得其枯燥乏味,加上教育者表达方式严肃、直接,导致教育者的话语缺少吸引力与感染力,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因此,提升教育者的话语权,必须要充实教育内容,增强教育者话语的感染力。

首先,创新话语理论体系。一方面,要“翻新”理论。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理论作出新的阐释,使得固有的理论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符合实际,更具有时代价值;另一方面,要创新理论。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对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新思想和新成果进行概括和总结,从而实现理论创新,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话语更具有实效性。

其次,丰富话语内容。一方面,增加生活话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等同于政治话语,因此在政治话语之外仍有其他方面的话语内容,生活话语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在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意识功能有效发挥的同时,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从实际生活中吸收话语资源。另一方面,借鉴网络话语。新兴的网络话语具有新颖、有趣的内容和多样、生动的形式,而且它们大多来自网民的现实生活。网络话语的鲜明特点吸引着个性鲜明、自由开放、勇于探索的青年学生,使其成为网络话语的使用主体。因此,为了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的感染力、增强教育者的话语权,必须要借鉴网络话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

再次,创新话语表达方式—“讲故事”。“讲故事”的观点源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他在2013年的“8·19”讲话中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的思想,之后他又反复提出“讲好中国故事”这一观点。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践验证,不难看出“讲故事”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关键。因为话语的表达方式与传播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易于被受教育者接受的表达方式有助于话语的有效传播。我们应该把“讲故事”这一表达方式引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增强教育者话语的趣味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引起受教育者的兴趣。

(三)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教育者话语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共同话语的缺失,与网络时代的脱节,使得其话语的实效性较低,难以有效行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因此,教育者必须转变自身教育观念,树立网络意识。

首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要平等对话,缩小话语差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摒弃“唯我独尊”的传统教育观念,尊重高校学生的话语权,实现与高校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平等的对话关系才能使高校学生对教育者袒露心声,并对教育者的话语充满信任,从而用心去体悟和理解。

其次,教育者要主动学习网络知识,特别是网络平台的使用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网络技术培训,主动阅读相关书籍,并且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掌握大量网络知识的教育者,还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增强网络话语平台的运用能力。

猜你喜欢

话语权网络时代教育者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品读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网络时代
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消费观
网络时代
媒体话语权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