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社会治理创新的制约因素与民主路径解析

2021-01-02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覃俊

区域治理 2021年40期
关键词:群众服务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覃俊

社会治理创新是当代中国改革的重要任务,不仅关系到保障民生,而且关系到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我国社会治理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加快社会治理转型的步伐,积极加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文建设,提升社会治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大力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改革,消除对社会治理制约或限制的因素。

一、社会治理的本质及主要特征

(一)社会治理本质

社会治理是促进国家稳定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社会管理转型的必由之路。从本质上看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组织形式的创新,强调在转变社会治理主体结构的过程中优化社会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我国当代社会治理正在由传统的管理型治理向服务型治理的方向转型,力求达到“还政于民”的效果,促使公共利益最大化,实现社会治理创新。

(二)社会治理特征

现代社会治理的本质是社会资源的科学化分配,强调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化的社会治理体系。首先,我国倡导社会治理多元化,突破政府一元治理的结构,力求将社会治理渗透到方方面面,在保证社会治理公平的基础上有效消除社会矛盾,实现政府、个人与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建设合作共赢的模式。现代社会治理还要明确目标,提高治理工作效率,力求在高效的基础上实现公平,进一步把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宗旨,保证公民享有社会治理的参与权和发言权,实现政府与被管理者的紧密联系,进而构建服务与被服务的新型关系。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治理手段更具有复合化特征。单一手段已经不满足开展社会治理工作需要,政府还要从公共需求出发,合理创新社会治理服务方式,尝试采用市场化的社会治理服务方式,积极推动社会组织的参与,通过非营利性组织或手段提供多种社会治理服务。

二、社会治理遵循的主要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现代社会治理应当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牢固树立社会治理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进一步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经济建设,不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弊端。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强调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证社会治理实践的全面性,能够抓住社会治理个性化改革重点,优化社会治理的途径,采用人性化治理办法,全面提高社会治理的针对性。

(二)有法可依原则

现代社会治理还要充分遵循法制化原则,强调建立健全社会治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一方面,保证社会治理的规范性,强调社会治理程序合理,按照既定的标准开展社会治理实践。另一方面,大力提高社会治理公信力,保证采用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开展社会治理实践,突显社会治理的公平性,从根源上有效化解社会问题,达到合理有序进行社会治理,切实消除社会矛盾的效果。

(三)开拓创新原则

现代社会治理还要采用开拓创新原则,重视社会治理的全面化与科学化。社会治理不仅会触及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所以要细化社会治理的具体目标和任务,还要关注社会的每个层面,不断实现社会的全方位治理,提高社会治理的总体能力。社会治理应当构建开放性的体系,促进各方面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实践,积极运用信息化的方式实现社会资源整合,全面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

(四)协调互动原则

合作共赢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理念,社会治理应当由管控向服务的方向快速转型,重视在协调的基础上共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达到社会资源协调统一运用的效果。我国社会治理倡导群策群力和积极沟通,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强有力的信息沟通互动平台,既能够保持政策执行,又能了解群众呼声,从而积极响应群众的需求,提高社会治理的灵活性,解决社会治理中的现实问题。

三、影响社会治理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治理方式较为陈旧

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传统的“管控”思维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治理工作的需要,仅仅采用单一的、同质化的治理方式不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个性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尤其在我国经济结构多元化,人员结构复杂化的背景下,还要有效解决社会治理发展方式单一,管理体系复杂,无法有效适应社会变化的问题。目前,社会治理方式陈旧的突出表现是漠视群众的创造性作用,在社会治理中不能构建群众广泛参与的机制,不能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未能形成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社会治理走民主化路径还未能落地生根。

(二)资源配置与人口发展不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加快,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构建更加完善的城市管理体系日渐重要。但是,我国城市的基础配套设施与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城市基础建设的发展建设速度较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的依赖政府,未能构建社会化的参与机制。还有的城市基础建设过度着眼于当下,未能把握未来发展趋势,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因此制约了基础发展建设发展的整体有效性。

(三)信息获取的方式较为传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日渐多元化,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方向快速发展。在互联网不断发达的时代,任何细微的社会矛盾可能会被无限放大。掌握社会舆情信息,把握社会舆论热点,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的话题日益重要。但是,我国政府职能部门的社会信息获取能力还有待提高,信息传递的渠道较为狭窄,未能进一步了解基层社会情况,传统的社会治理方式无法有效满足人们的信息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例如,在社会治理实践中,我国政府过于依赖传统媒体,未能通过新媒体与公众保持紧密的互动,不能把握舆论“新高地”,制约了信息公共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信息化时代还要优化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构建科学的信息传播机制,积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多渠道联系,积极广泛地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从而不断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取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四)管理体制还有待完善更新

随着大数据与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社会治理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要,现代社会治理应当保持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与专业化特征。强调把社会治理作为科学事业,积极开发科学的治理规划,把握阶段性的社会治理重点,从根源上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但是,我国一直以来没能高度重视社会治理技术革新,没有大力引进社会治理的专业技术人才,不能基于信息化的方式全面收集社会治理信息,社会治理实践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社会治理的发展速度缓慢。

(五)社会治理供需均衡性不足

我国社会治理的供需平衡性不足,突出表现为社会资源供给服务水平相对滞后,个性化社会服务能力不足。随着人民群众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社会供给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我国更强调开展“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清理无效供给,有效提高社会治理的服务品质。例如,新时期我国社会服务资源总量较低,突出表现为医疗、教育、行政理等社会资源的总量还不充分。社会管治理的规范性较低,社会治理随意性较大。有些职能部门不注重加强社会调查,不能了解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没能加强社会治理的总体规划,不能基于未来需要提高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影响了社会公共治理的整体水平。

(六)社会治理网络体系待优化

传统治理方式具有线性特征,未能构建科学化的管理机制,不能有效应对网络化发展趋势。尤其在现代社会日益开放、多元化和具有辐射性特征的背景下,社会治理应当转变方式,进一步在开放的环境下提高交互性,积极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由线下向线上转变,信息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也加大了信息传播的风险性。而我国政府机构社会治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舆情监控能力不强,政府应对舆论和有效沟通的能力有待提高。例如,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使得舆论不可控性提高,政府表现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信息安全受到较为严峻的挑战,需要政府提高信息的把控能力。

四、社会治理民主化的工作路径

(一)更新社会治理理念

现代社会治理应当融入以人为本理念,积极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治理理念转变应当有效破除以往从上到下治理思维的弊端,认识到有效疏解负面情绪的重要性,积极通过科学发展观优化人们的思想认知,进一步营造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环境。在治理目标上,应当秉持求同存异原则,以双方满意共赢作为基本目标并化解社会矛盾。社会治理的深化改革还要推己及人,采用协商谈判的治理方式,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进一步满足各方面合法需求。实现社会治理目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社会治理工作对象千差万别,社会矛盾与时俱变,还要采用渐进治理方式,融入理性妥协思维,从而提高社会治理有效性。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效用,强调把社会治理看作系统工程,对社会治理进行通盘考虑,做到各司其职、多方共进,鼓励各方面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实践,根据群众需求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在集中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调控。

(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现代社会治理需要有效消除或缓解现存的和未出现的矛盾。只有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社会矛盾,才能体现出社会治理价值。为了解决社会矛盾,需要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有效防止社会矛盾的升级。首先,社会治理过程中应当保持民本性原则,强调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包容的态度解决容易引发干群冲突的问题,促使党政干部换位思考,包容群众,积极在创新治理上下功夫,经常开展实地调研活动,了解群众需求,积极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这样才能把握群众心声,进而创新性的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其次,化解社会矛盾还要具有务实思维,保持治理社会矛盾工作的足够理性,能够在社会治理中给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达到共赢目标,增加社会发展“润滑剂”。第三,化解社会矛盾还要以制度改革促进公平建设,进一步严格的审核公共资源分配情况,围绕着“共同富裕”理念加强公共服务制度化建设,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基础上有效提高社会保障的质量。

(三)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要突破社会治理的各种问题,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还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围绕着人民群众需求提高治理工作的有效性。例如,在落实养老保险制度过程中应当优化社会保险的转接办法,通过政企互动,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体制,简化养老保障办理的程序,提高养老保险办理与管理的服务效能。现代社会治理强调提高专业性,依托专门机构和专业人才开展社会治理实践,从而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形成社会治理品牌,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为了提高社会治理的总体效能,还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完善群众投诉和建议机制,积极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做好社会治理的数据分析,根据社会治理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奖惩机制,从调动职能部门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性,推动社会工作形成科学长效的运转机制。

(四)重视解决民生问题

现代社会治理正在由管控治理向服务治理的方向快速发展。社会治理的本质不是把社会“管住”,不是防止发生“乱子”,其本质是通过强有力的社会服务保障机制提高社会活力,构建和谐有序的环境,传递新型社会发展理念。首先,应当把改善民生作为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切入点,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保证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等。其次,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大力兴建基础服务。第三,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水平,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有效杜绝危害公共秩序问题。例如,加强公平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制度化与标准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各种服务需求。民生服务还要大力贯彻向服务倾斜的理念,倡导政府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充分合作,积极发展社会组织参与的公益服务项目,围绕着社会性的扶贫救助、医疗卫生、妇幼保健、促进就业等进行协作,推动城市管理的社会化建设。

(五)完善公共服务网络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还要优化公共服务网络,建立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完善市长热线、政务服务等沟通交流机制,充分的发挥政策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社交APP或其他网站等的社会治理作用。通过各种网络信息平台了解民情民意,高度重视通过大数据平台等加强舆情监控,及时向社会公布热点事件信息,发挥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平台宣传核心价值观,有效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理解。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监督机制,通过在线平台回复解答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重视完善公共知情权保障机制,积极解决信息公布滞后、定位模糊等问题,有效杜绝社会治理方面出现的网络暴力问题,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治理与法治的契合,积极通过网络促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和村民自治制度的落实,重视和不断拓展上访维权渠道,鼓励人民群众以各种渠道积极地参政议政。

(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新时代的社会治理还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上。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应当立足长远,把优化人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作为的城市管理的重点,采用务实管理的方式,推动城市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进行。首先,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城市管理应当纳入城市发展建设的总体规划,从源头上加强城市管理,本着量力而行的思维积极完善各项配套基础设施。例如,大力兴建保洁设施,加强停车场规划等。其次,城市管理还要具有鲜明特色,注重盘活资源,实现城市建设主体多元化,强调体现政府的引导投资功能,例如,尝试优化城市公共设施的管理方式,追求公共交通经营的科学化运营,通过转、让、拍、租赁形式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整体质量。第三,综合评估城市服务短板,明确城市管理的重点。例如,我国城市管理者还应当积极做好服务流动人口工作,避免人员过度集中,合理引导城市人口流向。第四,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机制,创新社区活动的形式,积极推广落实相关政策精神,有效增强社区服务意识。城市管理应当倡导法制化,强调依法开展治理工作,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大力维护社会秩序,积极为党和国家发展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结论

社会治理是实现民主的重要载体,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系。我国社会治理创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方略,体现了中国体制的本质属性。还要认识到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围绕着社会治理民主化进程拓展治理思路,创新治理工作路径,积极进行各种社会治理资源的整合。

猜你喜欢

群众服务
服务侨企创新业 创先争优展作为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