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训练 精巧讲评——谈提升初中语文阅读复习效果的策略

2021-01-02

科学咨询 2021年21期
关键词:现代文文本分析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中学 广东广州 511400)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在初中语文复习课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语文备考阶段的复习效率,是广大一线语文教师长期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传统语文教学的复习课,特别是现代文阅读训练课,常常显得非常沉闷;要么是教师悠闲地踱来踱去,学生闷着头苦思冥想,凑字数填空白;要么是台上老师讲得唾沫四飞,黑板上的板书写得密密麻麻,讲台下的学生练得天昏地暗。一节课结束后,师生双方都显得疲惫不堪,但收效甚微。有些语文教师认为,将注意力都集中在得出结论上,可是这些问题又不是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不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学生虽然能够获得正确结论,但却会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得不偿失。

笔者认为,要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复习的课堂效率,老师要根据以往的考纲要求,结合部编版教材对阅读教学的目标来设计、指导中考阅读复习,在设计、讲评上多下功夫,做到精心设计、精巧评讲。

一、精心设计,精准训练

精准训练的一个重点是,要精准把握现代文阅读训练的目标。近年来,广州语文中考改革的趋势是已经不考课内现代文,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核,要求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为基本内容,从重要词、句的语境含义;段、篇的结构和层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不同文体的主要写作方法;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等五个角度进行考查,重点检测筛选能力、解释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等五种阅读能力。所以,我们在选择或编写现代文阅读习题时,要有意识地从这五个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培养学生相应的阅读能力。在复习教学中进行阅读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读懂课内文章,精选语段训练

在复习的第一阶段,一定要立足课内,确保学生读懂初中六册的课内现代文所学的内容,推敲名家名篇中的写法,落实部编版新教材的相关目标。尤其是可以精选课内语段,进行典型题目的训练,提取方法,举一反三。

(二)摸清阅读“软肋”,进行精准强化

中考主要考查三种文体的阅读能力,即说明文、记叙文和议论文。在训练选择时要适合考纲的要求,针对以往测试中学生普遍丢分较多的语段或者丢分较多的某类题型进行强化训练,训练题的选取可以是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也可以是考试说明的例题,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脱离实际“对牛弹琴”,也不能“一言堂”唱“独角戏”。

(三)选择遵循梯度,进行归类训练

题海茫茫,题目繁多,教师在选题训练时,要注意题目难度的层次性,选题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梯度原则,精细地选择教学专题,做到精选精练,循序渐进,力求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培养能力,进而起到“以一当十”“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比如,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考的题材大多有“亲情”“成长”“友谊”“感恩”“人生感悟”等。而“人生感悟”类近几年倍受青睐:《书房的窗子》《一只羊其实怎样》《地铁客的风格》都与之相关。系列训练后进行整合,精读几篇,而后触类旁通。在归纳比较中发现同样体裁,同一题材文本的一般规律及特殊作用。训练时,对同类题材的文本进行归类分析,备考一定能事半功倍。

我们可以同类题材集中训练,然后归纳整合:从选材、结构、情感的微妙区别、写法技巧等诸多方面来归纳分析。还可以联系以前读过的经典,如《紫藤萝瀑布》《一颗小桃树》等文章,让学生明白有关世界哲思的感悟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也有各自的特征,以后再遇到这类题材的阅读就能驾轻就熟了。

从体裁上看也如此。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散文和小说。复习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从文体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整合,总结出某一类文章的普遍适用方法,建立起阅读这类文本的图式。

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我们可以在阅读讲解完后,对文本的写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归纳,再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突破阅读和写作的壁垒,全方位利用文本。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与写作的能力都能在实践中得到提升,一石二鸟。

(四)反馈注重及时,提炼典型错误

在复习教学中,训练贵在精要,反馈贵在及时。如果老师只是对答案,缺乏对问题的具体分析,学生最终还是难以形成能力,所以,在复习训练中要注重反馈,及时统计完成率和正确率,追究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训练中既找准问题、明白差距,又看到进步、看到希望。特别是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要力求每训练一次,就有一次的效果,在小结时,要提炼出典型的错误,归纳知识要点,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在预测考试题型时,给出典型的训练题,保证复习效果,提高目标的达成度[1]。

二、精巧讲评,注重激励

复习训练的讲评贵在精巧、重在激励。以往每次测验训练之后,老师通常喜欢逐题讲解,指导学生逐一纠错。可是在短暂的复习时间中,如果对每一道题都平衡用力,都——给出答案,就难免有效率低下浪费时间之嫌。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进行阅读训练题讲评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讲评要有激励性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发展中的个体,教师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的闪光点,赞扬他们的付出和思考。适当的表扬,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差生更应该以敏锐关爱的目光“放大”其错误中成功的因素,要从解题思路、答题语言和书写格式上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二)讲评要突显自主性

在习题讲评中,老师要把自主权尽可能交给学生,重在引导、不宜包办,提出训练中所出现的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并找出问题形成的原因,同时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老师只在难点和易错点上适时点拨即可。为了让讲评课更加生动活泼并富有实效,笔者进行了以下几种积极的尝试[2]。

其一,反其道而行之。在复习训练中,要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训练中的不足,找出这些不足中的因素,对于这些错误,教师在讲评时不要急于给答案,下结论,而是要引导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做法,可将错误作为教学资源,通过讨论分析,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

其二,方法多元,及时提炼。有的教师为了拓宽学生的解题路子,多种解法逐一罗列、逐个讲解,对于学生而言,犹如走马观花,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教师不妨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与讨论,自己找出多种不同解法,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看看哪些解法更巧妙、哪些解法更简便、哪些解法更实用等。

说话做事都要遵循人们认识接受事物的逻辑顺序。做阅读题也不例外,必须讲究思维的逻辑性和表达的条理性。因此,教师要依据逻辑顺序来逐步提炼。

如《书房的窗子》要求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教学这一类阅读题时,就需要引导学生建立答题的逻辑框架:确定修辞手法,分析这一修辞手法对表现事物特点的作用,对作者表达情感的作用。例如:分析“苍蝇的搓脚,微尘的轻游,都带些倦意了”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就可以依据这一个逻辑框架,进行表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苍蝇微尘赋予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书房的宁静安逸[3]。

如《1985年的一场电影》对人物举动的评价。对人物、事物或者观点进行评价,是目前常见的一种题型。这一题型如何提炼出逻辑框架呢?同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思维模型:明确观点,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佐证自己的观点。因而就可以对文中父亲放电影庆祝姐姐上大学的行为进行评价。

阅读复习教学中,我们只有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具备答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条理清晰的表达能力。如此,虽然教师讲解得少了,但学生却掌握得更好,理解得更透了。

总之,在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训练的设计和讲评中,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精巧讲评,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切实提高初中语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现代文文本分析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