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逆向思维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2021-01-02戴晓玲
戴晓玲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戊戌中学 广东湛江 524335)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对初中数学而言,逆向思维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什么是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通常也被称之为求异思维,是指将惯性思维或司空见惯的观点进行逆转进行反向思维的一种思维方式,通常是从对立面角度进行思考,解决问题时从相反的角度进行深入探索,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体现,比如正常顺向思维是由已知条件来推导结论,逆向思维是从结论往回推,用求解的结论来推导已知条件,从而使问题变得简化。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是逆向思维的典型案例,有人落水顺向思维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在情急之下运用逆向思维“让水离人”使人成功获救。
二、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意义
初中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性的思维学科,知识点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很多新知识内容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和延伸,很多知识内容仅靠定向思维难以理解吸收,还需要逆向思维来弥补,逆向思维能明显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其次,初中数学教学中涉及大量的公式定理,需要学生运用双向思维来掌握并灵活运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积极的发展。在初中数学解答问题过程中,很多问题都不能仅凭定向思维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还需要运用逆向思维来多角度剖析,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在发展逆向思维能力的同时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升[1]。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教学策略
(一)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数学概念通常具有抽象性、发展性、生成性的特点,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由于中学生主要以定向思维为主,数学概念成为了学生的理解难点,导致学生一知半解的情况较为普遍。因此,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概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使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的过程中定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对数学概念理解更充分,为学生接下来的灵活运用奠定基础。比如,初三学习“反比例函数”的数学概念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之前学过的正比例函数概念来展开逆向思维,将反比例函数当作正比例函数的一个逆向运算来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反比例函数的本质是正比例函数的变量关系的变换,从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使学生既能轻松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数学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逆向思维能力,推动学生知识与素养的协同发展[2]。
(二)在定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公式、定理、性质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开展数学公式、定理、性质教学时,老师可以采用顺向讲解逆向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进行推理论证,这样既能使学生真正完成对数学定理、公式、性质的理解、吸收,也能达到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以“图形的相似”这课教学为例,需要学生掌握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并加以灵活运用。在开展本课教学时,老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展示相似图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对比分析出相似图形的本质特点,对相似图形建立起初步概念,然后老师引导学生亲自经历相似图形性质的探究过程,通过逆向思维来对相似多边形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进行验证,使学生在深入探究中通过反向推理归纳出判定两个多边形相似的条件: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轻松完成“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以及判定定理的学习,使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得到积极发展[3]。
(三)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将逆向思维能力培养融入巩固练习环节,通过具有灵活性和综合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反向思考,使学生在练习环节解答问题的同时逆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数学题可以千变万化,老师可以设计锻炼学生逆向思维的相关题目,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自觉走出思维定势,展开大量的逆向思维活动。比如“相似三角形”这课的课后练习题,老师可以设计需要学生运用反证法来证明和求解的题目,引导学生从假设结论的反面出发来发现其中的矛盾,进行推翻假设、肯定原结论,使学生发现逆向思维使问题简单化而且更具说服力,使学生高效解答出问题的同时,逆向思维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引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自由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运用定向思维的同时运用逆向思维进行知识理解吸收,使学生发现逆向思维的实用性,同时在老师的持续培养下使逆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实现学生知识与素养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