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21-01-02

科学咨询 2021年21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高中语文核心

傅 聪

(璧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重庆 40276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核心素养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究创新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把学生培养成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优秀人才。

一、核心素养的涵义概述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一方面,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另一方面,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是学生知识、情感、态度、技能和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非常重要,老师要重视在学科课堂教学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更新语文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语文教师的语文教育理念也要不断更新,要摒弃传统的语文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经对传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调查研究发现,很大一部分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还是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整节语文课堂几乎都是老师在讲解词语意思、分析归纳文章大意,尤其是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学生更没有自己的思考,一直在机械地吸收老师传递的各种语文知识。这样的语文课堂,难以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无益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能够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的发展,高中语文老师不仅要转变教学模式,还要调整教学设计,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语文老师要不断进修学习,紧跟教育事业的改革潮流,更新自己的语文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积极学习各种新型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老师要将语文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和学生一起探究更适合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

新课改背景下,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是“以学生为本”。语文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设学生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共同探究学习语文知识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语文老师不仅要把传授基础知识作为课堂重要任务,还要全面落实课改相关要求,注重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2]。语文教师要科学运用各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学习语文知识,通过各种活动提升自己的语文学习思维和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紧密结合生活,丰富教学内容

语文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包罗万象,涉及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高中语文,是学生接触语文学习的关键阶段,语文教师要紧抓这一黄金时期,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将语文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生活。

在提出核心素养概念后,高中语文教学有了新的方向,要求通过课堂有效地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3]。语文老师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找到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衔接点,开展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站在语文的角度去观察生活,以语文的思维去探究生活,用语文的方式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现时和延时的语文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当作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不断进行自我教育,更新自身的语文教育理念,学习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老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活跃语文课堂氛围,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高中语文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