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提升策略研究
2021-01-02姚顺兰
姚顺兰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第四中学 陕西汉中 724200)
根据新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利用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是生物课程的主要目的。目前,我国初中阶段生物实验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1]。
一、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一)生物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
由于目前大多数学校经费不足,以及生物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大部分学校在教授生物这门学科的时候仍以讲述为主。生物本身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实践性学科,老师如若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非但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还不能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科没有过多的深入研究。不懂得挖掘身边与生物相关的知识,没有主动探究的精神。
(二)实验课堂效果差
有的学校为学生提供实验教学,但是由于准备材料不够齐全充足,教师没有精心设计实验环节,实验课堂纪律差,学生随意走动,课堂混乱,没有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效果。例如,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这个实验的时候,就需要不止一次地去记录实验数据,因此,这个实验要分步骤、分时段记录干湿度,还要排除周边水域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实验类型要采取不同的方法[2]。
二、提升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一)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生物教师在教授生物学科时,应当对学生“授之以渔”,多教会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不是只单纯地获得生物学家的生物知识。教师应当改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有主动做研究实验的学生予以鼓励和支持。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把握教学目标,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
(二)演示实验转为学生实验
在实验教学时,多是老师在台上演示,学生只负责观看。要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变为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从旁观者变为行动者,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生物实验可以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
(三)验证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生物科学的发展本身就是生物学家不断探究和实验的结果,将老师验证结论的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参与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探索精神。一个不变量因素,其他作为变量因素,探索结果的变化。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个实验时,选择不同类型的种子,让学生设计和提出假设,同样大小的种子为不变量,空气、水分、温度、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作为变量,同学们还可以提出其他如种子密度等因素,探究这些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影响。
(四)鼓励学生课外实验
初中生物中也有许多课外实验,课外实验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生活中有许多生物知识也值得学生去探索和揭秘。教师应鼓励学生将生活中与生物科学有关的发现讲述给老师和同学。例如,学习八年级上册讲“细菌和真菌”这个章节时,可以让学生用剩饭剩菜做实验,将剩菜和剩饭分别放在冰箱里和常温的室内,观察剩饭剩菜何时变质,产生霉菌。思考为什么冰箱里的食物可以保存的时间更久,这个种课外小实验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能淡化学生对生物科学研究的畏难心理。
(五)拓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初中课程科目多、作业繁重,学生容易感到疲劳,如何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是值得生物教师深思的问题。情景式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教师渲染的活跃气氛中,积极的交流讨论,有助于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竞赛式的分组实验,能够激起学生踊跃参与的动力。方式方法的变化有助于学生提起精神,从而促进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成立生物兴趣小组,让成员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动物、植物、细菌等,也可以做跨学科的生物化学物理联合实验,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综合素质。
(六)选择丰富合适的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选择不当,或者材料难以取得,都不利于生物实验教学,合适易得的实验材料能够增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七年级上册观察种子的结构这个实验中,教材选择以大豆种子作为观察材料,但是大豆种子很小,不易观察到胚根、胚芽、胚轴。子叶中含淀粉量少,使用碘液鉴定淀粉时,效果很差。教师可以选择颗粒较大的种子来替代,如芸豆种子,提前一天泡好,胚芽已经萌发。观察种子结构时就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胚根、胚芽、胚轴的结构。而且用碘液鉴定子夜的淀粉时,变蓝现象也会很明显。在“观察叶片的结构”这个实验中,选择材料时可以选择绿萝,绿萝叶子可以长时间不萎蔫,做切片比较理想,去花卉市场也很容易买到。
三、结束语
生物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部分,也是很好地培养学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的学科。为了更好地运用生物学科教导学生,需要学校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转变思想、精心设计实验,也需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实现新的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