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历史人物教学 培养家国情怀素养

2021-01-02张梦夏

科学咨询 2021年21期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林则徐家国

张梦夏

(山东烟台初家中学 山东烟台 264000)

在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如何通过历史人物教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历史人物的选择很重要,教师在选择历史人物教学时,首要考虑的是历史人物对学生带来的正面影响而非知名度,教师应该充分思考历史人物对当代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否符合现代的教学理念。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更承载了一段又一段充满家国情怀的历史事件。在近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在探索拯救国家、解放人民的道路上,家国情怀更加突出和激烈。如果教师只按历史人物的知名度进行教学,会导致教学结果不理想,不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利用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就毫无意义[2]。

一、注重历史人物教学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意义

初中历史阶段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中感受到历史人物和各类事件背后的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提高学生的德育品质和综合素质水平。所以,注重历史人物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意义重大。

二、注重历史人物教学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策略

(一)选择优秀历史人物进行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中有很多的历史人物,教师需要挑选优秀的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善道德思想品质和培养理想人格。深入挖掘家国情怀内容与优秀的人物,将之结合进行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要性[3]。

例如,教学部编版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时,教师首先要从互联网信息平台收集关于鸦片战争之中的主要人物:林则徐相关的资料,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和浏览。然后老师要明确本篇文章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对中国当时产生的影响。

其次,授课老师要详细讲述文章中的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首先投影放映林则徐的资料,介绍林则徐(他是道光年间的一名有见识的大臣),随后放映影视资料《林则徐》。当时的背景是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人、尼姑、道士都在吸食鸦片,所以朝廷派林则徐进行处理。林则徐到达广州后就掀起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它宣布:鸦片一日不除,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随后林则徐通过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了中国严禁鸦片的动人画卷。

再次,老师总结出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国家英雄。要让学生吸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树立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忧患意识,只有大力发展“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我国才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中,国家的强大是我们赢得平安的保障。选择林则徐这一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是非常适合的。

(二)创设有效情境,体会家国情怀

国家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家国同构、仁爱之情、共同体等意识。老师在选择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时要注重情境创设,让学生充分感受,体会历史人物散发出的情感,从而受到启发。

例如,教学部编版初中历史《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时,首先要从互联网信息平台收集有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照片和简介,方便学生学习和了解。然后,教师要提前做好教案,优化教学内容。首先要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了解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理解中国同盟会建立的过程和作用;分析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含义。

其次,教师要做好有效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了解到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孙中山这一历史人物所散发出的家国情怀。让学生知道孙中山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先行者,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他弃医从政,担负起拯救民族存亡的重任。面对腐败不堪的清政府,他毅然走上革命的道路。成立兴中会,举行起义,宣传革命思想,整合革命力量,直到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从此中国革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一场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革命运动即将到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孙中山为了国家的存亡、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进行革命运动,体现了孙中山极高的家国情怀素养,让学生受到历史人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三)结合历史人物事件,强化家国情怀

初中历史教材采用的是通史体例。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事件的过程,突出那个时代的历史人物思想,让学生根据具体历史事件及优秀历史人物强化家国情怀,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4]。

例如,教学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时,首先要从互联网信息平台收集关于新文化运动中主要的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人物的图片以及详细介绍,方便学生了解。然后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以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也要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进行标注。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涵与意义;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矛头指向孔教?

其次,教师把新文化运动中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阵地等基本要素讲解清楚,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新青年》的创办;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他们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就是要提倡新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属于思想革命,是要通过简单、直接、明了的白话文去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从而扩大新运动的影响力。通过教师讲述历史事件的过程,将历史人物、事件与家国情怀相结合,让学生明白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他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觉醒,唤起了人民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体现了当时代表人物的家国情怀。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注重历史人物教学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进行培养的方式势在必行,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历史人物,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历史人物带来的家国情怀。让家国情怀具有传承性、时代性,将家国情怀的精神注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并内化学生的自觉行为、情感传递及情感动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素养,高度的国家认同意识和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感、自豪感,最终形成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猜你喜欢

新文化运动林则徐家国
楚怡学校与湖南新文化运动
《林则徐》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林则徐禁烟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SOLO理论指导下的听评课——以《新文化运动》观课为例
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
联墨双馨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