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21-01-02林晨晶

科学咨询 2021年21期
关键词:导学教师应历史

林晨晶

(重庆市江津中学校 重庆 400000)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问题导学的模式是新兴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好问题导学的模式,引导学生对于初中历史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对于历史这门学科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初中历史的课堂上,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问题,落实课堂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设置合理的教学问题,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落实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明确课堂教学的主旨,做好对于课堂教学主次的分析。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的历史课堂学习变得更具有针对性,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效率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于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有着更为深入的记忆性,让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具有质量。

例如在学习《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这一课时,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教学问题“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引导,完成对于初中历史知识的探究,让学生完成本节课课堂教学主旨的学习,理解隋朝所采取的暴政制度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问题难度适中,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应重视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出合理的教学问题,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教师在制定教学问题时,不能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要设定符合学生认知基础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在初中历史的课堂上,接受到符合自己的初中历史问题,有效结合学生的课堂学习所得,完成历史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历史知识的储备,让学生学会解决自己的历史学习问题。

例如,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一课时,在课堂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可以制定教学问题:“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贞观时期朝廷推行革新的具体措施都有什么呢?通过合理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让学生学习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通过布置问题难度适宜的教学问题,契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

三、拓展学生的学习知识面,引导学生把握历史知识结构

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问题教学法,改变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提升问题教学的深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深度思考。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拓展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在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上,架设一个历史知识结构,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不将目光局限于教材中。

例如,学习《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这一课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补充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的资料,让学生认识人物,在头脑中建立起对当时南宋抗击元朝的历史知识体系,做好课堂教学的拓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着深入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四、课后做好反馈工作,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对于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所表现来的种种情况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方式,做好课堂教学的反馈。完成了课堂教学后,教师应重视做好课堂教学总结,及时归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在下一节历史课堂上,做好教育教学的改进,创设良好的历史课堂,保证历史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学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时,在完成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概括玄奘的历史贡献,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在课堂教学练习时,教师也应重视布置重点知识的练习,找到学生在学习时的薄弱环节,为学生下一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在布置教学练习时,教师可以围绕“日本遣唐使来华时主要学习什么”“日本遣唐使来华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的问题进行设计,提升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深入认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问题教学法,教师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提起一定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时,对教学知识有着深入的认识,保证历史课堂教学能够取得最优化的效果。

猜你喜欢

导学教师应历史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