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形成策略分析
2021-01-02张敬强
张敬强
(河北省唐山市第六十二中学 河北唐山 063000)
一、传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本教育思想盛行
在传统高中化学教学中师本教育思想盛行,老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老师务求将有限的课堂时间全部用来进行知识讲解,师生间缺乏互动的空间和时间,常常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热闹,学生却对很多知识一知半解,无法及时反馈给老师,只能一边做笔记一边听下面的知识内容,这样的高中化学课堂,老师和学生都压力大,而且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效率低质量差成为较普遍的现象。
(二)传统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很多老师依然采用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系统性,需要学生展开大量的思维活动才能完全理解、吸收,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也是导致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效率低、质量差的重要因素。
(三)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兴趣
高中化学知识点多且结构复杂,理论性强、抽象性强是高中化学的鲜明特点,单纯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很容易给学生留下化学知识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难以全身心投入到知识探究中,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
二、高中化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一堂精彩高效的化学课离不开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环节是能否快速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决定课堂教学活动是否高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要认识到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性,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兴趣爱好和年龄心理特征角度开展教学设计,发挥出课堂导入的作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为学生积极主动、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好准备。比如,学习“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时,老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两种碳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和石墨,钻石的主要成分就是金刚石,价格高昂,而石墨在铅笔中应用广泛,价格非常低廉,两者主要成为都是碳,为什么价格天差地别呢?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进而围绕金刚石和石墨性质的异同展开知识探究,以同素、异形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同素异形现象和同素异形体概念,使学生学会从微观角度探索物质的结构和组成,使学生轻松高效地理解并掌握本课的知识内容,打造出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2]。
(二)发挥实验优势,增强教学趣味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载体。化学实验相较于理论知识学习,更加生动、立体、直观,能够为学生带来视觉、嗅觉等多重感官刺激,使化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为高中化学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用直观生动的化学实验使学生亲自经历观察、思考、探究、归纳的完整知识探究过程。比如,学习“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时,老师以生活中应用广泛的电能为着眼点开展实验教学,使学生生动直观地看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老师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溶液并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学生直观看到铜未与稀硫酸反应,故铜片表面无气泡生成,而锌片由于和稀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锌片表面生成了气泡,显示出化学反应的发生。然后将锌片与铜片接触,铜片上也有气泡生成,说明电子从锌片转移到铜片上,当用电流表检验时能够看到电流,说明电路中有电子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打造寓教于乐的高效课堂[3]。
(三)开展小组合作,提升学习效果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模式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转向探究式教学。老师结合知识内容为学生设置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合作探究活动,通过组内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和互助合作使学生轻松高效地完成知识理解,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构建起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比如,“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这课,老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合作实验探究,通过实际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含有相同价态铁元素的物质之间可以借助分解反应实现转化,含有不同价态铁元素的物质之间可以借助氧化还原反应实现转化”的知识内容,大大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需要老师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激发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展开思考和探究,从而打造出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