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探析
2021-01-02邓艳玲
邓艳玲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连州中学 广东清远 513400)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注重在物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希望以此来降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难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扎实基础。这主要是因为高中物理中包含的知识点更加密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如果教师仅仅按照教材照本宣科,不仅教师讲解起来很吃力,而且学生理解起来也非常吃力,虽然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教学效果却常不尽如人意。而将生活化教学思路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完成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一)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高中物理的学习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来源于日常生活,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自身对知识的理解。物理与其他学科有很多不同之处,在教学中不能只讲解理论知识,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出现漏洞。然而,在实际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分侧重对物理理论知识的讲解,这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物理理论知识,但在遇到实际问题之后却不知道该怎么解决。此外,由于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面,没办法通过实践将所学的知识内化。长此以往,学生头脑中的物理知识会越来越混乱,对待物理学习的态度也会由一开始的主动探索转变为被动接受,最终影响整体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虽然现在一直都在强调“以生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很多教师迫于教学任务的压力,在教学中往往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急功近利的教学模式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学生一直都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很难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厌学心理。另外,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兴趣爱好都不同,教师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教学内容设计,学生之间的差距会被不断扩大,这不仅与当代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也无法促进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教学方式死板单一
现在的高中物理教学形式多半都是以传统的形式展开,尽管在教学中穿插了很多演示教学、实验教学等新型教学环节,但仍然是“换汤不换药”,创新力度依旧不够,无法将更深层次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呈现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对教材中的物理规律和现象无法做到真正理解,无法形成坚固、完整的知识框架,遇到稍微复杂一点的问题便会无从下手[1]。不仅如此,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内容是比较枯燥的,教师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更多的感觉是游离状态,无法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快乐,自然无法自主参与到对物理知识的探索中。这样一来,不仅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也很吃力,课堂教学效率自然无法提升,教学质量也就没办法尽如人意。
二、基于生活化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深挖教材内容
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拉近学生与物理学科的距离,带领学生发现学习物理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高中物理中有很多问题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使得学生无法找到学习物理的突破口。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在物理教学中融入更多生活化的内容来方便学生理解,以此来提高物理教学效率[2]。例如,学习“我们周围的磁现象”时,教师先列举了一系列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电视机、电话、核磁共振成像等,然后又列举了生物磁现象,比如鸽子、蜜蜂身上的微量强磁性物质。通过这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兴趣,随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了地磁场、磁性材料等知识。通过对物理教材的深入挖掘,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融入了更多生活化的元素,促进了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多引用生活化实验,强化学生理解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能为枯燥的物理课堂增添一丝活力。但是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引用生活化实验,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感受,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这样一来,能够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使学生在思考、动手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物理知识。例如,学习“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电阻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以及电阻率概念及其物理意义,教师提前准备了电流表、电压表、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等教学用具,决定运用自主探究实验法来进行讲解。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先拿出了两个电阻丝粗细不同的灯泡,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出其中的不同之处。通过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物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学习探究心理与欲望参与到实验当中,以此来强化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的实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动手实践当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感受,可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引导学生创新
课后作业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理解,还能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但现在大多数物理教师都是以解题为基础布置物理作业,这不仅消耗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扭曲了学习物理的真正目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虽然可能会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但却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布置生活化的作业,使学生充分理解物理原理并学会应用,以此引导学生进行创新,为之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3]。例如,学习完“认识静电”之后,教师并没有为学生布置各种试题作业,而是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防静电的方法,并搜集相关的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通过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引发学生对该部分知识更为深入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内容,能够有效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物理学习达到应有的意义。因此,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不断优化并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寻找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生活化元素,让学生发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促进学生更为全面发展的同时,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顺利完成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