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耦合视角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1-01-02钟超文

科学咨询 2021年21期
关键词:耦合育人科学

钟超文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江苏常州 21310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小学科学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思维,因此,教师应该特别注意构建高效的小学科学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应能力的培养,在耦合教学的视角下教与学密不可分,如同DNA的双链缠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耦合教学的思想,将“教”与“学”两种概念结合起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从“相加”转化为“相融”,让学生在小学科学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趣味性的体验,通过科学学习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逐步形成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耦合视角下教学的价值追求

耦合视角下教学的价值追求主要从三方面展开,其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文件的应然要求,立德树人是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的具体需求,是从德育发展的角度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念,其整体战略布局包括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与全过程育人三方面,耦合教学视角则是从结果出发,联系教与学的关系,结合社会多边的教育力量进行实践教学的方法。其二是教育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既然要求,通过教育学教学方式耦合观念的转变,能够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分离的教学现状,因此,耦合视野下新型教学方法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教育理念创新与发展的基本要求。最后是学校课堂教学迭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点指出实践教学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改变教学的思想和路径,实践教学应该包含每个时代应有的特质和时代对社会公民素质、时代英才的要求和期盼,而这些恰恰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的,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要跟随社会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清晰地认识学校教育和课堂改革发展的路径。

二、耦合视角下的实践教学任务

(一)构建教学双链耦合的立体模式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要确立双链耦合的立体教学模式,以耦合教学观念为指导思想,进行具体的改革。基于耦合视角下教学的价值追求,教师可以根据立德树人的整体战略布局来构建数学双链耦合的立体教学模式,首先将最底部“教”与“学”两种概念联系起来,然后思考如何将其细节进行对接,其一是全员育人,在全员育人过程中,教师需要联系家庭、学校以及教师三方进行实践教学,保障教学的完整性。其二是全方位育人,科学教学本身属于全方位育人中的课程育人,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与其他育人方案联系起来,增加学生对课程本身的感受和体会,以此提高教育效率。其三是全过程育人,在全过程育人中此处只探讨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之间的联系,即如何构建合适的双链耦合教学模式。

(二)培育师生协同共生的核心素养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将思想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础上,这也是构建高效小学科学课堂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耦合视角下,“教”代表教师,“学”代表学生,这两个词语既是名词[1],也是动词,教师需要深刻理解教学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把握学习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育师生协同共生的核心素养。

(三)促进学校整体变革和内涵发展

在耦合视角下,促进学校整体变革和内涵发展,即全过程育人中的课程体系与教育体系的变革,在耦合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教师要着眼于优化传统的课程体系,改善其课程内容,因此,在现代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联系生活进行教学内容的构建,提高学生的内在素养,实现班级与学校的整体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校的整体变革和内涵发展。

三、基于耦合视角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在耦合视角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其建设内容主要包含“教-学”结构分离的外在表征、“教-学”耦合互动的联结路径、“教-学”双链联动的评价机制三方面,而在实践过程中,其目标主要在于耦合互动联结路径的改革,结合不耦合的外在表征进行分析,具体改革方案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落实教学主体,改革教学方案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出现冲突,这些都是不耦合的外在表征。因此,在耦合视角下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其建设内容上首先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深刻理解“教”与“学”的位置转换,在课堂上灵活转变参与者的角色,要实现这样的课堂改革,教师首先需要落实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改革教学方案,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实现参与者转换的需求,让学生参与到转换过程中,实现互动教学。小学科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必要的,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才能完善耦合视角下的教育模式,教学过程才能够得以展开。

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教学内容“关节”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活动一下身体,仔细感受自己身上能够活动的关节,并在课本上将这些能够活动的关节标注出来,此时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属于学生自学的过程,是耦合视角下“学”的部分。然后教师可以依照人体的分布顺序进行提问,从上到下询问学生有哪些关节可以活动,学生在自己感受的过程中,肯定存在一定的空缺,这时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查缺补漏,这是耦合视角下“教”的部分[2],也是教师以教师为主体的实践教学过程,接下来教师可以再次组织活动,用木棍胶带或者绳子,将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固定起来,让学生再次体验关节在人体活动中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再次参与到活动过程中,课堂从教师为主导,再次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这就是实现教学过程当中的“互补”部分,教师要利用丰富的教学方式,通过不断置换课堂参与者的角色,以实现课堂“互动”的效果。

(二)确定教学目标,改善教学环境

在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目标预设与素养提升之间的矛盾。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执着于教学进度和教学成果的验收,课堂中明显存在一些“赶进度”的现象,这种时候就不得不牺牲一些学生的课堂体验,以换取教学进度的提升,这使得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丢失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明显没有认识到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对实践教学的目的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使得教学存在这样的不耦合外在特征。这时,教师需要基于耦合思想的教育方针,明确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主,改善教学环境,实现“互合”“互利”的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强对现有教学技术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之上开发新的教学技术,打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对“力”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力是一种抽象存在的效应,小学生难以理解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力的性质,让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效果,由于实际教学环境分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层面,在物理层面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多参与实践活动,达成物理环境层面上的耦合,如通过橡皮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通过弹珠让学生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对于这种抽象的概念教师不能用口头语言一概而过,在心理层面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改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气氛,采用多种多样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参与体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此改善教学环境。

(三)明确内在需求,改变课程内容

在实践教学课程中,往往会出现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符的情况,具体而言,就是某一教学内容既不符合当前的教学环境,也无法实现对该教学内容的教学,或者教学内容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不大,这时教师就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明确教学的内在需求,以此改变课程内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内容达成“教-学”互生的目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不拘泥于传统课堂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多多参与实践,打通课上与课下的壁垒,让学生的学习内容能从课上走到课外进行实践,达成“互生”的目的。

例如,在“调查”这一教学内容中,存在许多无法实现的教学内容,这时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预设的方案[3],让学生先确定想要调查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这些问题中挑选一些操作性强、具有实践意义的问题,选取几个问题过后,可以划分小组,分派调查区域,让学生准备需要调查的器材和工具等,开展现场调查。学生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可以通过“互交”原则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时,不可能仅使用到科学探究方面的知识,在小组进行合作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耦合视角下的教学,能够全方位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实践过程中,教学的内在需求主要分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渴求,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目的,在这样的指导下,教师可根据内在需求灵活改变课程内容,通过内需构建起“教-学”联系。

四、结束语

在耦合视角下,小学科学迈入了新的道路,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学生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此,教师要放眼于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以探究实践为核心,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其徜徉在科学的海洋中,探索科学的奥妙,进而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耦合育人科学
基于增强注意力的耦合协同过滤推荐方法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