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阅读
2021-01-02秦丽
秦 丽
(上海市嘉定区新城实验小学 上海 201800)
一、案例背景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还强调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并没有养成阅读习惯,也没有阅读的兴趣。尤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游戏、短视频等娱乐项目越来越丰富,学生更喜欢快节奏的事物,对读书这种需要静心思考的活动更是缺乏探究欲望。这导致学生很难从书中获得启迪,也难以在优秀书籍的熏陶下加强思想建设。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尝试通过创新阅读教学策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同时,在阅读中更加注重德育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联系生活,培养意识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自然类文章,介绍了大自然的神奇,也讲述了一些判断方向的技巧。在开展本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认识文章中的生字词以外,还联系了实际生活;先询问了学生当迷路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有的学生回答“可以给妈妈打电话,我记得妈妈的电话”;有的学生回答“可以询问叔叔阿姨方向”;还有的学生回答“可以寻找警察叔叔帮忙”。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引入了本篇文章,询问如果在野外迷了路,没有办法联系到其他人怎么办。此时,学生受到生活经验和阅历的限制,没有办法解答这个问题。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学生通过阅读发现在野外判断方向时可以看太阳,中午的时候太阳在南边;在夜晚的时候可以看北极星,北极星永远在北边;树叶稠的是南边,树叶稀的是北边……在学生找到答案之后,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自然的神奇,教师还为学生展示了实际生活中的照片:中午时旗杆的影子,天气变暖时水沟里的雪,指南针的指向;让学生根据照片中的提示判断方向。学生按照在书中学习到的知识,果然准确地判断了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自然的神奇,感受到了读书的用处,养成了积极乐观、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片段二:引导想象,发散思维
在开展《彩色的梦》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引导想象,发散思维”。这篇文章中提到彩色的笔画出了蓝天、白云等。于是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你还想要用彩色的笔画出哪些东西?受到教材内容的影响,学生想要画出的东西有小兔子、玫瑰花等。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教师进行了示范:我想用彩色的笔画出一艘宇宙飞船,去太空中遨游,拥抱月亮,和太阳说“你好”。受到教师的启发,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开阔。比如,有的学生说自己想要画自己的爸爸妈妈。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教师还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绘画的理由。于是学生回答自己之所以想要画出爸爸妈妈,是因为想要爸爸妈妈多花一点时间来陪陪自己。学生回答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心声传递给爸爸妈妈。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不仅放飞了想象,还使想象带上了温度。学生最终树立了热爱生活的意识,还学会了与家长认真沟通,尊重父母,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
片段三:学科融合,提升审美
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还将阅读与其他学科结合在了一起。比如《找春天》这篇文章中写道:“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结合文章的内容,教师组织了绘画活动,让学生画一画文章中描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许多小学生对于绘画的热情非常高,积极投入到了绘画活动中。甚至有的学生还进行了创造,将春天的眼睛画成了春天常见的桃花;有的学生在春天的头上用小鸟编织成了花冠。学生在绘画的时候,仔细回忆了自己在平时不注意的细节;在美化春天的过程中,也确实感受到了春天生命力的旺盛。在这种方式下,学生的审美素养得到了提升,树立了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片段四:小组合作,营造氛围
人都是群体性动物,小学生尤其喜欢交朋友,与朋友聊天。于是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时,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如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快乐读书吧”推荐了四本书:《神笔马良》《愿望的实现》《七色花》《一起长大的玩具》。为了让阅读活动取得最佳的效果,在开展本次活动之前,教师可以提前调查学生的阅读兴趣,将阅读兴趣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如有的学生喜欢《神笔马良》,教师可以将相同兴趣的学生分到一组,在读完本书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这本书主要讲的内容是什么。由于阅读的书目一致,学生在讨论时也更加积极。此外,在同组讨论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互动,由于阅读的书目不同,所讲的内容不同,学生可以各自说一说自己所阅读书目的故事梗概,让其他同学也可以了解大致的内容。通过不同组之间的交流,学生可以阅读了解到不同的书目,拓展阅读视野,也能营造良好的阅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更加深入地探究书籍中展现的人物品质,也逐渐受其影响,加强自我建设。另外,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能够树立团结意识,激发小组荣誉感;在与其他同学沟通时,也能尊重其他人的想法,加强对自我行为的管理。
三、经验萃取
在长时间的熏陶下,我们班级的学生果然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在平时也会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换书籍;遇到不太理解的问题时,还会主动向学生询问。当然,在此期间,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以下反思:
首先,要坚持前面提到的联系生活、引导想象、学科融合和小组合作等策略。一方面这些教学策略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而在养成阅读习惯之后,学生逐渐受到了书籍中优秀思想的熏陶,能够逐渐学会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审美情趣。而在探究交流中,学生也养成了尊重他人、积极合作的习惯
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爱好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带给我一些思考:比如,在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我发现有些学生阅读的书籍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对学生的思想没有教育意义。通过询问,我发现这些书籍都是家长在听到各种各样的推荐之后买的,自己没有进行阅读。针对这一问题,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给予家长一些建议,使家长为学生购买更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书籍。另外,可以为家长展示一些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书目,像《寓言故事》。除此之外,可以分享一些阅读引导技巧,使家长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能够提炼出其中的德育思想,促进学生在阅读中提升精神境界。
除了学生阅读的书籍不适合自己,我发现许多学生的阅读习惯也不太好。比如,许多学生在阅读时没有做笔记的习惯,因此,在一些讨论活动中,阐述内容时会出现磕磕绊绊的情况。鲁迅先生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中记录自己的观点和理念,是一种与作者对话的表现;当学生在重复阅读一本书时,这些圈点批注也可以成为学生与过去的自己对话的辅助资料。因此,在之后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我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进行圈点批注。因为圈点批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可以使学生在与作者、与过去的自己对话的过程中加强思想建设,进行自我反思,这对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也有积极意义。
苏轼说过:“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即便是穿着粗布破衣,但腹有诗书的人气质依旧光彩照人。由此可见,读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思想素质有积极意义。因此,在之后的教学中,我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开发更多的阅读方式,促进德育思想在阅读中的渗透,最终使学生在阅读的熏陶下提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