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21-01-02李少荣

科学咨询 2021年2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科心理

李少荣

(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第一中学 湖北荆门 431900)

一、问题的提出

俗话说:“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德无才是废品[1]。”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包含高学历,更包含高品德和高心理素质。为了培养出这样的“三高”人才,国家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即便这样,在高中校园里,不愿学习和有心境障碍的学生依旧屡见不鲜。所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三观,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当前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分析

近年来,高中学生伤害自己,伤害家人,甚至伤害同学和老师的负面新闻不绝于耳。这些正值美好年华的学生们,为什么会制造这样一起又一起令人痛惜的事件?这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

有些学生在初中时学习成绩很好,他们带着美好的愿望进入高中;但高中繁杂的知识,沉重的学习压力,激烈的竞争,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加上自己没有脚踏实地的努力,也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于是陷入一片苦恼之中……有些学生的父母忙于工作,孩子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因隔辈亲的缘故,其中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爷爷宠,奶奶爱;成长的道路上没有受到合适、有效的引导,未能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还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这些学生到了学校后,不会处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甚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导致他们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孤独自闭,遇事无处倾诉,不能面对挫折和失败,身心极度疲惫。如果这些学生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便极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可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从全国各中学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来看,大多数高中已经开设了心理辅导室;但迫于高中学生学业压力过重,很多心理课程流于形式,真正能让学生正确关注到自己心理健康状况的寥寥无几。故真正有效的心理疏导工作应该在各个学科平时的教学中逐渐渗透进去。

高中阶段,学生接触最多的成年人是教师,通过各学科教学,师生之间进行双边互动活动。在日常教学中,恰当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批评与表扬、对学生课堂行为的处理方式,以及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与评价方式等,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2]。因此,高中教师不能将教学单纯地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还应全面贯彻教育精神,结合学科素养,深入地分析学生心理,重视研究学生行为,对学生适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简单分享以下几点:

(一)润物无声,主动发现学生的问题

由于心理素质隐蔽性强,培养难度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只要有机会就要适时、有针对性地进行透渗,做到“润物细无声”。从学生入学开始,他们抒发情感的方式便在作业、书本特别是语文的周记等各个小地方逐渐暴露出来,如与父母的代沟、老师的冲突、同学的矛盾、男女生情感的萌芽、学习的困惑等。无论学生们将这些“隐私”(包括“隐事”和“隐情”)采取什么样的倾诉方式,任课教师遇到之后绝不能渲染和传播,这样会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影响他们身心健康。教师这时候最合适的做法是以平等的朋友身份给引导但不过分关注,给建议但不加以强制,认真观察并搜索各种相关素材,及早着手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疏导;同时,对他们一视同仁,严格要求,既不偏袒溺爱,又不埋怨歧视,鼓励他们:刻苦勤奋,乐观向上,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人与事。

(二)因人而异,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

高中生虽然都有一定的独立性与社会性,但归根结底还是学生,初衷还是想好好学习,努力上进。所以,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多和学生接触交流,尽快了解学生,以便在以后教学上制定的教学计划能与学生的学习计划、目标保持一致。同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情和个体差异,帮助他们确定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具体性、可行性、可测性的原则,帮助他们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要让学生对自己的目标充满希望,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然后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之中,在不断的进步中愉快地度过高中阶段。大多数高中生只要学习上不存在问题,心理负担就会减少许多。

(三)融合特色,激发兴趣和求知欲

很多高中生刚开始对学科的兴趣源于对老师的兴趣。开展学科兴趣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学科知识,更要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和个人教学艺术,将知识教学与学科趣味性相融合。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与之产生共鸣,就会激发他们很大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兴趣的培养可以是在课堂开始以精彩的开头引人入胜,可以是在课堂中间穿插精辟的讲解、师生互动、演示实验、小组合作等掀起高潮,也可以是在课堂结束时以精炼的总结概括、引人深思的悬念收尾。总之,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时,便有了最好的老师,对所学的事物就会敏锐而牢固,产生满意和愉悦等情感体验,从而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3]。

(四)加强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师生之间只有形成良好的情感互动和密切的配合,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然而,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有些学生感觉自卑,缺少自信,因而回答问题不积极,互动活动不主动,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即使有好的想法和观点也不敢表达出来,担心说错了被别人笑话。久而久之,心里开始闭锁、压抑,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素质和个体差异,阶段性和长期性相结合,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育,采取各种方式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同时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发挥自己的长处和强项,帮助他们逐步形成不自卑、有自信、不闭锁、会沟通、不抑郁、有活力的良好心理。

(五)树立榜样,培养健康心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古今中外史上一些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为素材,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拼搏向上的斗志。与此同时,教师本身也是学生的榜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不经意的学习老师的行为处事。所以,一位合格的教师应端庄大方、谈吐文明、举止文雅、善解人意,使自己传达给学生的都是乐观向上的正能量;还应善于营造自己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对自己充满期望和信任感。在期望和信任感之下,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个性品质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4]。

总之,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是一个十分必要的事情,需要所有教师不断研究和探索,进而更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学科心理
【学科新书导览】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