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背景下巡回指导教师指导资源教师的策略
2021-01-02朱盛祥
朱盛祥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启智学校 江苏扬州 225126)
巡回指导教师要帮助普通学校有特殊需要学生的教师(资源教师)分析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发展情况,参与制订个别化教育方案及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估,共同研究并解决教育教学、康复训练中的困难与问题,指导资源教师开展康复训练等,本文将文件要求与实践相结合,具体谈谈怎么指导资源教师实践。
一、指导资源教师全面认识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并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资源教师对本班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认识仅限于自己所教的学科,或和其他老师口中获得,并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通过专业人员的测试,以韦氏智力量表为例,通过测试学生言语(常识、类同、词汇、算术、算法、理解、数字广度)和操作(图画填充、图片排列、木块图、图形拼凑、数字符号、迷津),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智力全貌和测量各种智力因素,为以后对学生进行缺陷补偿、潜能开发作依据。
二、指导资源教师进行课程调整,更好地为特殊需要的学生服务
依据普教和特教标准进行课程适宜性改造。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应依据国家颁布的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指南),针对不同学生的特殊情况,寻找两类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结合点,制定实施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分类教育或个别化教育方案。我们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课《找春天》为例,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普通学生教学目标:1.认识“脱”“袄”等14个生字,会写“冲”“寻”等9个字,会写“春天”“寻找”等8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3.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特殊需要学生教学目标可以调整为:1.能在老师指导下认识“脱”“袄”等14个生字,会写“冲”“姑”“娘”“吐”“杏”等5个字,会写部分“春天”“寻找”等8个词语。2.能读通课文。3.能找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教学目标作了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的重点也随之变化。《找春天》一文中“找”是字眼,表现的是早春时节,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是“找”的?普通学生可以从探出、触到、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等词语感受到时早春,需要找。早春有什么特点是重点,普通学生可以从“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这些句子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从第八自然段中“看”“听”“闻”“触”告诉我们是如何找到春天的,感受到春天的色彩、声音、气味、形体,多感官地感受到春天。而对特殊需求学生来说,只能由老师有意识地指导他们看图,小女孩在弯腰看刚探出头的小草,对词语的理解要创设情境,学生才能初步理解探出、触到、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等词语;而感受春天的美好,文中丰富的想象超出了有特殊需求学生的能力,只能简化成田野里有小草、有野花、树木长嫩芽、冰雪融化等现象来了解早春。
在作业设计时,要对书中的作业进行删减或增加。如书后作业第一题朗读课文,说说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可以完成,在读的要求上要降低点,在回答“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时可能内容较少,不全面,也是可以理解的。第二题是读下面的句子,试试怎样读更好。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地,我们闻到了地,我们触到了地。
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很难读出天真的感觉,在老师的指导下,只能读出几个词语的重音,比较生硬。
第三题是选做题: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仿照第4~7自然段或第8自然段说一说。
有特殊需要学生仿写很难,只能说说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且只能是比较简单的回答。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作业,让学生多感官地去完成,如读春天(关于春天的诗或短文,短文的选择要与课文的主题一致,要与学生的认知相符):小鸟说,春天是蓝色的,晴朗的天空瓦(wa)蓝瓦蓝的;小牛说,春天是金色的,田野(ye)上的油莱花金黄金黄的;小鹿说,春天是绿色的,满山的树木碧绿碧绿的),说春天(春天的景色)、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画春天(画画或涂色),制作春天(采用裁剪、粘贴的方式制作春天的景物),演春天(唱歌曲)。
三、指导资源教师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进行康复训练
在融合教室中,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一般为学习障碍及自闭症,下面分别简单介绍康复策略。
(一)有学习障碍和智力障碍学生的康复
学习障碍统称神经心理异常而显现出注意、记忆,理解、知觉、知觉动作,推理等能力有问题,导致在听、说、读、写或算等学习上有显著困难者,其障碍并非因感官、智能、情绪等障碍因素或文化刺激不足、教学不当等环境因素所直接造成的结果。在现实中,不少学生学习障碍行为表现为写字颠倒、上课走神、小动作不断、咬指甲读书丢字漏字、语言表达不到位,其实这些现象都是感统失调的表现。简单来说,就是大脑功能失调,大脑没法统一身体其他部位完成各个指令,导致学习能力障碍。
爱尔丝于1972年系统地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儿童行为理论和儿童心理学的完美结合。爱尔丝认为,营养和药物都治不好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症的脑功能障碍和学习困难,只有感觉统合训练式游戏才能治疗,才是对症下药。她强调感觉统合训练的特点是以游戏的方式使儿童乐意参加,这种训练能够改善大脑的功能,训练的关键在于控制感觉的输入,着重于对深部感觉的刺激[3]。
下面仅以滑板活动做说明。
活动:乌龟爬行及取物
1.作用
刺激特殊需要学生的前庭觉和本体觉,促进身体双侧协调。
促进特殊需要学生对自身力量的运用、速度的掌握。
促进特殊需要学生手臂力量发展,锻炼动作计划能力。
改善特殊需要学生眼球跳跃运动时的过度敏感或迟钝,提高眼睛的注视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2.操作
让特殊需要学生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头颈部抬高,双脚并拢抬起,以双手伸展慢慢往前直线爬行移动。爬行时双手要同时着地,手指张开,手掌和手指都紧贴地板,收缩手臂,对抗手掌和手指与地面的摩擦力,带动滑板和滑板上整个身体的重量移动,待动作熟练后,可以增加难度,在身体两侧放置一定数量的障碍物(如小木块),边爬行边避让开障碍物,待爬行至障碍物时再取物,学会控制爬行的方向、速度。
(二)孤独症儿童的康复
1.借助平台进行康复
我区与2019年购买了厘米推动儿童精细化教育干预平台,该平台是结合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糅合经实证的自闭症康复技术,主要包括自闭症儿童的评估与IEP制定、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与课程、实操互动三个方面,为资源教师老师解决“从哪里教”“怎么教”“教什么”的问题,简化了专业性。
2.教给资源教师常规性的教学方法——结构化教学法
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学习环境、学习材料及学习程序,让儿童按照设计好的结构从中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结构化教学法考虑到孤独症儿童在学习上的优势:视觉辨别及记忆要优于听觉的辨别及记忆。也就是说,孤独症儿童对看到的东西比听到的内容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住。例如,7步洗手法的教学,就是借助鲜艳的图片加少量的文字,指导学生正确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