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充电”要能力 向细节要效益 向模式要质量——新时代农村“控辍保学”背景下教育教学新举措
2021-01-02李荣信
李荣信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中屯镇郭家河九年一贯制学校 云南昭通 657200)
一、教书育人,备满“一潭水”
新时代农村“控辍保学”背景下,要想胜任教育教学谈何容易?教师应通过多渠道充电以补充知识、更新知识:向同行求教,向网友求教,买书本自学……学习领域应尽量拓宽:专业类为主,非专业类为辅。在长时间的学习中让知识储备量越来越大,让职业技能显著提升。但现在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学中,“教然后知不足”的现象随时会有,因此,未来的教学生涯中教师应依然“上下而求索”,继续为自己“充电”。
二、班级管理,细节决定成败
(一)把握细节,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学生是有生命力的生命体,是学校永久的教育主体,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校健康教育的开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新时代农村“控辍保学”的关键。教师可通过与学生推心置腹地交心谈心,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学习情况等,让孩子们感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鼓励他们积极上进;教师应重视学生自主管理,重视班级德育建设、可用张贴励志书法、宣讲名人故事等多种形式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应用热心、关心、爱心感化班里的问题学生,善于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共建和谐上进的班集体,让全体同学都感受到班级就是他们温暖的家,使全体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注重细节,关注班级群体的建立
班级管理如果不注重细节,后果将不堪设想。新时代农村“控辍保学”背景下的班级学生具有复杂性,因此可在班级设立不同的组织团体,因材施教,人尽其用,让每位同学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幸福:善于管理者加入纪律组;爱干家务者加入营养餐组;待优生加入促进组;好学者加入奋进组;优秀生加入冲刺组……人人有自己的合作者和竞争者,在和合共赢中力争天天阳光,人人进步,个个成功,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快乐。
(三)着手细节,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俗话说:“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相反,恶劣的行为习惯则会让学生受害终生。
一个成功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善于利用细节去感染、教育、管理学生的人。教师应在班级里立下一些可行的规矩:规矩一,坚持不迟到;规矩二,午自习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规矩三,不乱丢垃圾……无规矩不成方圆,当学生把这些规矩转变为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学生的各方面的素养就慢慢习得。
任何教育活动都是由一个一个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我们常说的“细节决定成败”绝非虚言。因此,在新时代农村“控辍保学”背景下,教师应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实处,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关注细节,让规矩转变为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三、移植嫁接,探索高效的教学模式
即使班级班风抓好了,在新时代农村“控辍保学”背景下,因受学生家庭背景、学生学业基础、学生离校距离、学生家长对学生求学的支持力度、学生主体学习兴趣的强弱等影响,教学质量提升极其困难。因此,教师还得依托适合自己班情的教学模式。“大环节教学—互助性提升—差异式发展”教学模式力,求把现当代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新时代农村“控辍保学”背景下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取适合的部分进行移植、嫁接,改造,力争提升新时代农村“控辍保学”背景下班级教育教学质量。
佐藤学(日本东京大学教育学博士)提出:“课程设计越简单越好,如果要点过多,教师往往会专注于自己完成目标,而忽略孩子们的反应。简单的课程设计可以给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关注学生,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简约的课堂教学环节不仅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从“注重教”向“关注学”转变,这与新课程改革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课堂上教师需要关注学习与应用两个环节。这样的课堂教学应该从环节上“一分为二”实现整合式教学,故称为“大环节”。所以,大环节教学核心是关注学习和应用。
怎样开展大环节教学的呢?
(一)教师引导思辨——聚焦核心问题
“学而不思则罔”,学习的过程离不开思考,也少不了在对与错的矛盾中内化知识,此过程即“思辨”。而思辨开始于问题,因而设问是关键。教师可常以“是否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是否引领学生深度思考、是否有效引领课堂教学不断深入,达成学习目标”为设问原则,力求聚焦课堂核心问题,通过教师的一系列追问,让学生力求通过直观猜测时感觉不知所措,抑或让学生利用“假设—矛盾”的论证法进行思考时感觉显得麻烦、混乱。当师生思辨没有结果时,教师顺势而下,引导学生抓住一系列显露或隐藏的信息,合理推理,解决问题。就这样在一次次的追问与生成中深度辩论,辨明真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有效追问和深度辩论,师生、生生互动,增大班级交流与沟通的覆盖面,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与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享受受教育的快乐,以此提升学生主体的幸福指数。
(二)学科素养提升——依托典型习题
从某一学科层面而言,学科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在本学科内的学习所应达成的专业素质,这些素质包括通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所形成的专业思维,以及通过这种思维促成的专业知识的积累、专业技能的增强、专业经验的丰富,通常包括学科知识、技能、经验、品质、态度等几个方面。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性地接受、审视这些知识,提高能力,提升学科素养。从学习知识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应用,也是学科素养提升的过程。依托典型习题,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不但有助于检测知识内化的程度,帮助教师及时改进与适时点拨,而且能真正做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它是新时代农村“控辍保学”的一剂良药。
大环节教学的课堂紧紧围绕“核心问题”和典型习题,会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动笔应用,做到真实而扎实,虽简约而不简单。
当然,大环节教学必须由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来促进学科素养的提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这一过程不妨称为“互助性提升”。此过程,教师可要求合作小组尽可能地为学生,尤其是要为基础较差、经常失败的学生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只要发现他们的进步,就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小组成员因失败而处于情绪低谷时,教师和其他组员应及时对他开导,鼓励其乐观、豁达地承受挫折与失败,树立学生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的坚强决心。为促进小组成员学科素养有所提升,教师可从打造小组的凝聚力着手:培训一名得力的组长;确定本小组的共同目标;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建立合作机制与监督机制。
(三)利用差异式发展理念,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教学活动有差异,它往往表现为教学活动起点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学活动终点的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活动的差异。苏霍姆林斯基说:“最重要的是在每个孩子身上找到最强的一面,找出他的‘聪明点’作为人类发展的源泉,让孩子充分展示和发展他的自然品质,取得他这个年龄可能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成功并不仅是分数的拔尖,它可以是书写上由潦草到工整的转变;可以是纪律上由爱打爱闹到静心听课的蜕变,可以是品质上由自私自利变为大公无私的质的飞跃……在大环节教学环境里,班级里每个具有差异的学生个体通过互助性提升,在差异式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同学们都将学有所获,将自信、自强的精神突显出来。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正视失败,让学生在失败面前绝不屈服,还要利用学生一次次的成功(哪怕是学生的小小闪光点,都是学生获得的成功)孕育新的成功,最终催生出新的成功。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好学生一次次的成功,激发学生心中想获得新的成功的欲望,才能让学生在充满坎坷的学习之路上且学且成功,也只有这样,才会让新时代农村“控辍保学”背景下的农村学生更自信地完成自己的学业。
总之,教师应以“不仅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时时勉励自己,鞭策自己,弘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神,在新时代农村“控辍保学”背景下教好书,育好人。班主任更应当有效更新自己的班级管理理念,进一步构建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从自己的工作经验里总结出更为有效的管理策略,进一步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和效率,为“控辍护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