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启示
2021-01-02巫佳茜
巫佳茜
(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
一、陶行知乡村教师教育思想的内涵
陶行知深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他将自己的所学与中国乡村实际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并且运用到中国乡村教育实践中,尤其在培养乡村教师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养成农人的身手
乡村教师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也需要做农活。教师的闲暇时间应该用于乡村务农以缓解农忙压力,通过切身体会农夫的困难,站在农夫的角度思考问题,拉近与农民的关系,让儿童享受恰如其分的乡村教育。
(二)养成科学的头脑
陶行知多次强调“手脑并用”的重要性,并提出两种实行大众教育的途径:教农民和工人使用大脑;教学者和学生使用双手[1],后者已经在“养成农人的身手”中有所体现,而前者则是教师日常教学的主要任务。“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因此在教会农民使用大脑之前,教师必须先拥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
(三)养成改造社会的精神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单靠扫除文盲、普及新文字、掌握新知识还远远不够。因此,教师肩负着更为重要的任务,即开化民智。教师需要有更强的信念感与责任感,他们像一台发电机,把自己的微光传送到乡村的家家户户,通过教育让农民懂得文字与知识,甚至懂得民主。改造社会的精神是三个要求中最高的一条,做到这一条,中国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二、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十三五”期间,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从前乡村教师队伍中存在根深蒂固的问题,如综合待遇较差、职业吸引力较弱等,在得到重视后有了较好的转变,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短板。
(一)教师队伍人才缺失严重
第一,从人才引进来看,一些偏远地区的教师招聘常常出现报名人数少于拟录取人数,抑或是报考人员在录取后未完成最终的报到工作等情况。第二,从人才维系来看,新招聘的教师在任职一段时间以后可能另谋高处,或者有些教师任职几年后在合同到期前提出辞职。综上所述,我国乡村教育长期存在“下不去”与“留不住”的问题,在人才的进与出上均未实现理想管理。
(二)整体教育教学素质偏低
相较于城镇教师,乡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整体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学历水平整体不高,乡村教师的最高学历大多集中在大专和本科,研究生以上的学历较少。第二,学科师资配置不均衡,据《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20)》显示,农村小学语文、数学教师兼任音体美学科教学的现象非常普遍[2]。第三,乡村素养整体不高,乡村教师可能存在死读书、读死书的情况,其所学所教完全与乡村割裂,不能突出乡村教育的特色。
(三)综合薪资待遇不够理想
为了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在乡村教育的相关政策上也有所倾斜。2018年,教育部发文表示“乡村教师工资不能低于当地公务员”,而《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调查显示,乡村教师月工资在3000元以下的人数比例(22.67%)显著高于城区(15.39%)和镇区(15.47%),在5000-8000元的人数比例(18.6%)显著低于城区(26.54%)和镇区(24.69%)[3],以上数据表明乡村教师的实际收入并不理想,城乡差距显著。
三、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路径
陶行知的伟大,不仅在于扫除乡村文盲,还在于通过教化农民提高了农村的生产力,宣扬了民主精神。因此,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有重要借鉴意义,可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思路。
(一)培养浓厚乡土情怀,提升乡村教师内驱力
养成农人的身手,从字面上看是要求乡村教师能掌握乡村本土知识,参与到乡村的日常生活中,实际上隐含着乡村教师对乡村教育的热爱,即乡土情怀。乡土情怀在本文的语境中有两层含义:第一,乡村教师的首要工作是教书育人,因此乡村教师要有教育情怀;第二,乡村教师的教学与工作应围绕乡村展开,因此乡村教师要有乡村情怀。乡土情怀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突破的难关,乡土情怀的培养应该从师范教育课程和在职培训两方面展开,以此强化乡村教师“留下来”的内驱力。
(二)完善本土师范培养,提升乡村教师硬实力
陶行知在南京晓庄等地开展教育实践工作时,学校依村而建,即在哪里教学生就在哪里培养师范生。此前我国也针对部属师范院校颁布过相应政策,如免费师范生赴农村任教服务两年,但收效甚微。据对2011年毕业的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调查发现,陕西等6个省区首批免费师范生在农村学校任教数量仅占总数的4.1%,福建等10省区则无一名免费师范毕业生赴农村学校任教[4]。可见,部属院校师范生的就业志愿不在农村,而乡村教师绝大多数毕业于地方师范院校,由此转换思路,这项政策交由地方师范院校执行更为妥当。
(三)提升综合薪资待遇,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2018年修订完善的《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明确指出要“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5],因此,系统、科学地编订乡村教师的综合薪资待遇机制,在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上有重要意义。首先,乡村教师的工作有一定特殊性,应定期上调乡村教师的基本工资标准,以缩小城乡教师工资的差距。其次,鉴于乡村教师存在超课时(原始教学科目+音体美科目)、超工作量等情况,应在基础性绩效上给予合理的津贴补助。最后,设置专岗津贴、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与住房保障机制,保障乡村教师的安居乐业。
四、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加速,城乡二元化表现显著,城乡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愈来愈大。在教育领域中,城乡教育、学校和教师都存在巨大的差距,其背后原因在于乡村教育没有明确找到适合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而是盲目追随城市的脚步向前推进。乡村教育的发展从内含到独立,有成绩亦有不足,直至现在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观古思今,陶行知先生在乡村教育、师范教育上卓越的教育思想依旧能给予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许多启示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