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内部治理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其优化
2021-01-02摆国元
摆国元
(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四中学 甘肃兰州 730000)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学内部治理结构逐渐从单一模式向多样化、多元化的方向转变。学校治理结构的转变不仅是管理体制、机制上的改进,更体现了学校的管理模式、管理架构、育人理念等方面的深层次变化。全新的治理结构对学校领导部门的职能划分做出了调整,但是在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过程中,传统治理结构的影响尚存,对新的治理结构制约作用依旧存在,加之部分学校领导干部对治理结构转变的必要性不够理解、学校监督评价等方面制度的缺位、学校制度文化不够完善,导致许多中学在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方面缺乏动力,工作推进困难重重。
一、中学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校长权责边界不够清晰
一是责任边界不够清晰。部分学校把校长全面负责变成了校长一人负责,学校大事小情,由校长一言而决;各类责任,由校长一人承担。校长负担了许多职权范围之外的责任,不仅极大地增加了校长的负担,也不利于干部成长和学校发展进步。二是权力边界不够清晰。我国法律对中学校长权力的界定不够明晰,公立中学在管理方面隶属于教育部门,一些校长奉行教育部分的管理方针和方向,办学行为受制于上级文件或行政命令,自身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理念难以得到有效实施和体现。实际工作中,校长在人、财、物方面受限较多,多有掣肘,导致一些校长开展教育革新的主动性不强,闯劲不足。
(二)民主管理体系有待健全
中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关键在于民主管理体系的健全。我国中学大多已建立了校委会、教代会、家委会等实现民主管理的机构,但因制度化、规范化不够,加之受到评价机制、干部作风、工作人员素养等因素影响,这些机构还未充分、有效地发挥民主管理的作用。另一方面,校委会、家委会组成人员不固定,缺乏专业培训,履职意识、履职能力有限,难以有效担负参与民主管理的责任。此外,在执行层面,由于执行层过多,导致决策到执行需要经历过多的转递,导致决策任务分散化、权责不明确,出现执行效果层层递减的情况。
(三)监督制约机制尚未形成
十八大以来,各学校党组织认真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在权力监督和廉政风险防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从整体来看,大多数学校党组织在监督的科学性、规范化方面还做得不够好,工作重点也大多集中在对班子的政治监督、廉政纪律监督,较少涉及中层及以下干部教师,偶有涉及的,也极易受人情因素影响,容易出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情况。此外,工会监督职能发挥不够、家委会对学校管理参与少、学生会团委监督职能缺失、校务公开不够彻底等现象还大量存在,真正建成中学内部治理过程中监督制约机制还任重而道远。
(四)制度文化建设还须改进
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离不开制度建设,尤其是制度文化建设的支持和保障。从现实情况来看,各学校在制度建设方面,做得相对较好,学校章程和相应制度体系多已建立,但章程的“总纲”地位不够突显,按章程办学还需严格落实。许多制度的科学性、操作性不够强,存在长期不修订的情况,而且大多数制度不为师生所了解,师生遵守制度、认同制度的文化氛围还未形成。另外,受传统人情文化、管理权限等因素的影响,制度约束力不足、适用性不强等问题普遍存在,制度执行中遵规不严、执行不力、惩处难度大等问题也时有出现。
二、中学内部治理常见问题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学校党组织要切实负起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责任,加强考核评价,督促党员干部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同时,要主动作为,积极引导和教育师生员工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学校始终保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同时,要加强党对思想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以思政课建设为抓手,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抓实精神文明建设、诚信体系建设和学校法治建设,整体提升师生的文明、诚信和法治水平。要加强党对组织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选优配强学校中层干部,加强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和作风建设,为学校内部治理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1]。
(二)构建监督体系,推进学校治理的公平化
学校要建立党领导下的全方位的监督控制体系,要积极发挥工会的日常监督职能,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创新开展工作,切实维护教工合法权益;要认真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应公开尽公开,主动接受教职工民主监督;要强化内部控制,不断建章立制,严格审批检查制度,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形成自我监督机制;要抓实廉政风险防控,积极发挥纪检监察室作用,配强工作人员,主动作为,加大监察力度,形成震慑力;要鼓励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参与到学校治理中,对教育教学、权力运行进行监督,使学校治理更加公平公开。
(三)完善决策机制,严格落实校长负责制
要在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遵守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尊重校长的管理权,努力形成奖优罚劣、多劳多得的奖惩机制,形成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保障决策的顺利实施,使校长能把握学校的发展方向,成为学校发展的掌舵人。要尊重校长的改革权,在充分发挥职代会、校委会作用的基础上,使校长能在学校治理方面拥有改革权,在教学、教职工的管理、工资制度等方面开展创新性的工作,最大限度保障校长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在校内得以实施。要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在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的基础上,扩大中学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提升自主发展、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不断健全学校办学自律机制,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
(四)推进民主管理,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重视制度建设,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校委会、家委会、群团组织在学校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尊重其权利地位,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实现有职有权有责的目标。要倡导学生参与治理,充分发挥学生会、团委在自主管理方面的作用,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保障其合法权益,最终形成政府、社区、学校、家长、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的民主管理格局。要构建起相应的评价机制,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建立群众满意度调查、第三方专业评价、多方参与治理的评价制度。
(五)完善制度文化,提高学校依法治理水平
尊崇学校办学章程,形成一校一章程的格局,在章程统领下,加强建章立制工作,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群众路线,做到“制度建设为了群众、制度遵守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加强宣传引导,使重要制度能为师生所熟知,制度执行得到师生拥护,形成内部治理与制度文化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结束语
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石,中学只有真正的完善其内部治理结构,形成科学治理模式,才能够实现学校的特色化发展。中学内部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更多的人积极讨论,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措施并付诸实践。同时,针对中学内部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也需要学校领导层面能够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基础上,形成科学严谨的制度体系,构建明确高效的监督机制,保障内部权责合理划分,营造良好的制度文化氛围,促进内部治理与制度文化协同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