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创作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1-01-01刘艺邵泽宇

传播与版权 2021年11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刘艺 邵泽宇

[摘要]在互联网贯通南北、新媒体连接全球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新型复合应用类人才的需求量剧增,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快节奏的社会现实,快速上岗、高效作业的全能人才日益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本文以广州华商学院传播与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短视频创作课程为例,从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角度切入,探究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开创新型教学模式、挖掘学生创意潜能、提升高校传媒人才的综合素质提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短视频创作;教学改革;校企合作

短视频创作课程几乎是每所高校传媒类专业的必备课程,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短视频创作的综合能力,技术含量高、实践性非常强。该课程在新媒体的语境下,受到“计算机层面”和“文化层面”[1]的交互影响,这种影响和变革也给高校教育带来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传统的短视频创作课程以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为主,演示操作、实际训练较少,其部分所谓的实践多为学生在浅识理论知识后而做的“模仿”,缺乏真正的实践意义;同时,学生不了解当前行业的现状与要求,其创作存在实操能力弱、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但是若高校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存在其实践教学走入另一端,即教师缺乏传授理论知识、学生综合能力不足的风险。所以,高校相关专业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思维和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地对相关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授课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形成问题意识,解决实际问题,创作符合市场要求的视频作品。本文从以上存在的问题出发,就如何更新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高校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探究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短视频创作课程发展的新路径。

一、转换思路:课程建设的目标与策略

(一)目标设置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高校应对课程重新定位,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使教学活动更加卓有成效。短视频创作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重要课程,其课程类型一般为必修专业课程和选修专业课程。传统的短视频创作课程主要讲解有关短视频创作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包括短视频策划、短视频脚本编写、短视频导演、视频摄像、后期制作等内容。其将“讲解理论”作为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对短视频创作课程的“实践操作”及业界发展现状与變化趋势甚少提及或一笔带过。但是笔者认为,短视频创作课程的“实践操作”应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广州华商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短视频创作课程目标更加清晰明确,其培养新媒体视域下传媒专业人才,学生应具备短视频脚本创作、视频拍摄、后期制作等实际操作能力。这既体现了该课程的综合性,又突出了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其还设置一定的校内实验项目、校企合作项目,教与学都把“实践操作”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通过实际练习或项目实训,学生在理论指导下将知识吸收内化,并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创作更多有益社会的短视频作品,成为能够适应未来互联网及新媒体行业发展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打造短视频课程群

短视频创作课程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与多门课程配合,以发挥更好的效果。文案策划、视听思维、计算机基础、摄像机技能是该课程的基础,而该课程又是新媒体产品设计、新媒体运营等网络与新媒体实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在开始学习短视频创作课程前会先学习新闻采访、脚本撰写、短视频导演、摄影摄像、非线性后期编辑等对应课程内容,并学习美学、文学、心理学等与短视频创作课程相关的学科领域内容,夯实理论基础,锻炼基本技能,最后开始短视频创作课程的综合练习。

广州华商学院作为一所本科应用性较强的院校,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的培养以实践能力为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其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核心课程有新闻学概论、新媒体概论、传播学概论、数字媒体技术、新媒体写作、互联网传播理论、新媒体产品设计、新闻数据实验、短视频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动画创作、数字营销传播等,而这些都是与短视频创作课程具有重要互动关系的课程。同时,逻辑学、艺术概论、视听语言、摄影与摄像、非线性编辑、数字图片处理等课程,也是学生学习短视频创作课程的艺术理念基础,让学生对网络与新媒体的传播手段和创意偏好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2]。这些课程共同组成完整的短视频创作课程群,能够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迁移,让他们在顺向迁移和纵向迁移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创作新的作品,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通过短视频工作坊、校企合作、自主制作运营短视频账号等实际项目,短视频创作课程让学生在各类理论和实验课程的基础上,进入“企业课堂”“社会课堂”锻炼,进而提升学生的脚本撰写、现场导演、实践拍摄、上机练习、推广运营等技能,并独立完成高质量的短视频作品。

二、开拓方法:打好根基与实践操练

(一)丰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高校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其教学内容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对课程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学设计具有一套详细的操作程序,能够恰当地分配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内容,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3]。因此,首先,教师应紧跟教学前沿,在授课过程中即时更新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课程书籍。如后浪电影学院出版的《故事片创作完成手册》,其既有详细的理论讲解,又有丰富的实际操作流程指导。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内容,并针对不同学生的领悟能力、学习水平及目标诉求进行调和教学,再辅以课后辅导等手段,丰富学生的理论学习。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置更多实验、实训等综合性教学环节,丰富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由分组、自主构建创作主题并进行短视频拍摄,培养学生根据观察现实生活来随手拍摄创作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摄影摄像能力,让学生不仅会创作,而且热爱持续创作。

广州华商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短视频创作课程既基于课本内容,又不过度依赖课本,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融入更多课堂实验、实训项目。一方面,短视频创作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不容忽视,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短视频创作课程实操性很强,要加强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实际地运用理论知识。教师则以面授辅导为主,辅以网络教学、电子信箱、电话等多种手段来指导学生学习和创作,并针对具体内容进行有效的讲解。同时,教师采用“赛教结合”的教学方式[4],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广告大赛、大学生广告节学院奖、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赛事,按照所设置的参赛主题和作品类型,带领学生通过竞赛提升他们的创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个性化创作,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发布自己的作品。

(二)企业参与教学

短视频创作需要创作者充分运用发散思维,而捕获灵感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如何捕获灵感?这需要学生进行长期的预备性劳动、集中注意力训练、摆脱习惯性思维、充分利用原型启发心态,并积极随时记录[5]。目前,短视频创作课程的部分教师常年从事相关教学,已经形成一套过于固定的创作模式,极易让学生受其影响而陷入定势思维。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偶然一句话或一段特别的经历都有可能开启学生的一片思维天空。教学方法若一成不变、故步自封,不仅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而且会制约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停留于习惯思维。因此,一方面,学生自发创作可以尝试打破一定的思维限制,但是受限于自身创作经验不足,其需要专业人士指导,而相关企业的专业人员的创作积累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在创作上更进一步;另一方面,高校及其短视频创作课程教师应研发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依托新媒体的技术支持,结合学生特点,引入企业或校外专家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应更贴近市场,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广州华商学院的短视频创作课程采用了多元的教学方法,除了原理性的教学方法,其更多使用了技术性教学方法和操作性教学方法[6]。短视频创作课程教师以身作则,主动进入企业学习,建立企业实战与课堂实训的链接,让课程与校企合作项目无缝对接,学生可参与校企横向项目,获得前沿、真实的指导。如学生们分别参与撰寫剧本分镜、拍摄和制作等环节,各个年级、各个层次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团队协作,彼此配合、共同创作,企业的专业导演和剪辑师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首先,学生在创作主题、创意方面寻找差距,以创作更符合市场要求的作品。其次,在拍摄制作方面,学生亲自寻找演员并指导其表演,搭建拍摄场景、调试灯光并拍摄,再后期剪辑成片,且在专业导演的指导下进行修改,聚焦产品卖点,完成短视频创作。通过实训,学生的采、写、编、导、摄、制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其能够自觉地运用所学理论规律来配合企业的项目创作和工作节奏,进行团队协同,完成商业短视频、商业广告等创作。

三、反馈途径:课堂考核与企业实战

(一)平日学习跟踪检测

短视频创作课程具有鲜明的实操性,课程考核占据重要地位,学生需要通过平时的不断积累,以提升自身的实操能力。目前,在短视频创作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考核方式一般为10%+30+60%,即最终期末作品考核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而平时成绩又包括课堂出勤10%,平时表现评价30%。在这一考核机制下,学生只要平时上课,期末完成作业,就可以修完该课程。但是若学生对课程学习懈怠,对课程考核放松,那么不仅他们的理论和技能未能得到提升,教师的教学也会陷入困境,这不利于师生的长远发展。

广州华商学院的短视频创作课程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成果的跟踪考核,依照对平时成绩三次评估的做法,其分阶段地考核学生,考核形式多样,如结合比赛考核、组织展播评分等。短视频创作课程涉及短视频脚本创作、现场导演和拍摄、后期剪辑与制作前中后期三大部分。这三个部分对培养全能复合型人才来说缺一不可、同等重要。其每次考核是一个完整的短视频创作项目,但考核重点不同、难度逐步提升,考核和评分的标准也不同,考核评分标准明确,具体如表1的评分细则。评价主体可以是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及受众,且形式多样化,包括课堂现场展示、校内LED屏幕展播、网络展播等,每次考核都设置交流和评价环节,由多位教师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短视频创作课程的整体考核具有系统性和即时性,既考查了学生的专项能力,又让学生进行了完整练习。这不仅跟踪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提高师生参与度,让学生更细致地了解自己的问题,精益求精,继续优化作品。

(二)综合考核企业助力

短视频创作课程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一般在学校内部,由教师作为评价主体进行考核和评价,学生的创作虽然基本符合一般制作技术要求,但是主题小众,易脱离市场。同时,部分学生通过参加相关竞赛,由评委从专业制作角度对其作品进行点评;部分学生则通过把作品投放到网络进行展映,以获取社会大众的评价。但是网络对作品的点赞及浏览常常仅存在于学生层面,即学生最终仍然仅能从学生视角来看待自己的作品和自己作品所面对的受众,而社会大众对他们作品的看法和观点如何?学生无从细致了解。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因此,高校应对接影视单位或相关企业,让专业人士及其对应的受众参与学生作品的评判,引导学生转换视角,不仅让学生从自身看作品,而且让更广阔的受众看其作品,促使学生不断改进,使其创作更加符合市场要求。

广州华商学院的短视频创作课程引入了企业考核和反馈机制,即企业根据市场要求的数据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首先,由专任教师指导,学生深入影视单位或新媒体视频制作企业进行实训,参与一线的短视频作品创作,其作品上传到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如学生参与某企业轻食类项目,制作蓝莓干、拌粉等短视频,在企业的不断指导和修改下,学生的短视频作品上传到企业官方新媒体平台,通过企业运作,该作品被广大受众浏览、点赞,甚至引发受众购买商品的欲望。其次,这些视频相关数据被后台完整记录并收集,企业通过截取学生短视频作品的浏览量、点赞量等官方后台数据,为学生讲解该数据背后的含义,既让学生从普通大众的视角观看自己的作品,又使其了解观众的诉求及自身存在的问题,以有所改进和提升。在此考核机制下,一方面,学生通过企业项目实训考核,洞悉市场动态、了解企业需求类型;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考核,能够根据自身优势即时做出调整,为其毕业融入工作岗位提供助力。

四、结语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高校的课程建设也应不断改革,为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而竭尽全力。目前,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发展迅猛,短视频创作课程应把握先机、顺势而发,设置更加科学明智的培养目标,让学生既注重理论学习,又注重培养创作能力,创作符合市场要求的作品;课程编排与教学内容选择应更科学有效,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转化能力;考核和评价机制应全程跟踪学生的学习成果,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程度,通过考核形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和建立校企合作等机制,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动态、明晰市场需求。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和项目参与创作,在策划创意、脚本撰写、分镜设计、导演拍摄、后期制作、运营传播等方面不断锻炼自主创新和应用能力,成为有理论素养、会活用知识、能快速适应社会工作的传媒专业全能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列夫·马诺维奇.新媒体的语言[M].车琳,译.贵州:后浪出版公司,贵州人民出版社,2020.

[2]彭湘.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短视频制作课程教学设计与研究[J].科技视界,2021(24):144-145.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刘靖.地方高校影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非线性编辑”课程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7(16):28,50.

[5]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6]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2020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网络与新媒体、2019年广州华商学院“校级质量工程”特色专业项目网络与新媒体(项目编号:HS2019ZLGC2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艺(1991—),女,辽宁大连人,广州华商学院传播与传媒学院专任教师;邵泽宇(1990—),男,河南新乡人,广州华商学院专任教师,讲师。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