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1-01-01石耀龙
摘 要:当前,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主要以班级为单位,通常情况下,体育教师会引导学生参与合作类型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强化合作与竞争意识的培养效果,活跃课堂氛围,在设计体育课程时,教师首先应明确教育目标为强身健体、品格培养,要分阶段增强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公平竞争精神。文章简要分析了小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研究合作与竞争意识培养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积极意义,探究了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合作意识;竞争精神;小学体育教学
一、 引言
在新形势下,小学体育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养,使其初步具备合作与竞争精神。在此背景下,教师应明确体育课程的基础性质,从实践与理论两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内化体育运动所蕴含的竞技与合作精神。基于此,文章对小学阶段体育教学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的培养进行深入探究。
二、 小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
(一)年龄因素
小学生普遍年龄较小,其身心发展特点表现为生活经验与日常知识不充分、极易遭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与干扰、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小学生的上述特点均对其参与体育学习活动造成了影响。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其更注重体育课程的趣味性,不在意体育项目的锻炼效果与学习目标,更不注重体育技能的学习。因此,若体育教师引入趣味性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即可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与主动性。相反,长期反复的体育技能训练活动则很难被学生接受。总得来说,年龄因素影响了小学体育教学效果,也无法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精神。
(二)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对小学阶段体育教学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方面,国内家庭拥有大量的独生子女,而在独生子女的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中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以及孩子父母都会全方位爱护并关照孩子,并会替代孩子处理很多事情,这也使得学生在步入小学后,缺乏分享与合作意识。在父母与家人的影响下,小学生普遍不具有较强的竞争精神与合作意识,也不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现代化教育理念给予家庭显著影响,多数家长更信服分数代表一切的观点。大多数家长认为应试能力是对孩子综合素养进行衡量的核心标准,他们督促孩子将主要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学习文化课程,不提倡孩子参与体育锻炼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孩子合作意识与竞争精神的形成。
(三)社会因素
近些年,各地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的持续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旧有观念。现阶段,社会各界愈发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过度的重视也引发了大量问题。比如,社会更注重智育,而对美育、体育等方面不够重视,尤其不重视体育教学。而升学压力也迫使中小学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体育课程的课时,不注重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大量的课业负担,这也对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 合作与竞争意识培养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挖掘学生潜能,推动其实现自我超越
在素质教育体系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品格培养、强健体魄、积累经验、丰富意识、拓宽视野的重要时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部分小学生未能积极参与校园生活,甚至有部分小学生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其主要原因在于,多数小学生接受的家庭教育相对单一,而独生子女拥有家人的过度宠爱,其对任何东西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而且父母也会亲手将大量的物质给予孩子,小学生无需参与竞争,即可获得充足的物质资源,这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日常的社交与学习活动中,部分小学生不具有上进心。体育教师应着重利用体育教学时间对小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进行针对性地培养,挖掘其潜能,推动其不断自我超越。通过设置合理、科学、有效的体育课程安排,可引导学生充分感知体育课程的独特魅力,引导其深刻意识到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会面临大量的竞争对手。为达到目标,小学生需要努力奋进,逐步意识到自身的差距与不足,培养自身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通过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审视,小学生可寻找自身的长处与不足,弥补不足,有助于其在后續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坦然面对多方面挑战,紧抓机遇,迎接美好生活。
(二)合作有助于小学生取长补短
目前,国内各行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只有依靠团队并发挥团队的力量,方能解决实际问题,达成既定的目标。同时,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与不足,而合作有助于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展现集体的力量。基于此,体育教师应从小学开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设置体育课程时,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发育情况,引入趣味性的体育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热情。比如,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可依托打排球、打篮球、踢足球等多样化的锻炼方式,引导学生感知到团队对抗的力量与魅力。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应结合班内学生的身体优势与身体条件,为每位学生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使每位学生均可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共同完成团体竞技活动,这也有助于小学生充分意识到合作的积极意义。
(三)为后续的人生发展打好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体育精神强调更快、更高、更强,只有持续参与体育训练活动,方可突破极限并超越自我。团队合作与团队竞技可发挥个体的最大力量,而体育精神也不仅仅涉及专业运动员,更蕴含在体育活动的各个角落。因此,教育工作者应从基础教育着手,引导学生从体育精神与体育训练中汲取精神养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训练,调动学生的活力与斗志,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避免学生出现不合群的消极、颓废心理,使其能够始终以乐观、积极的态度迎接日常的学习与生活。
四、 小学阶段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设定阶段性目标与个性化的参照标准
当前,小学体育的模式为集体教学,在体育训练活动中,小学生会展现出差异性较大的运动水平与运动机能。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间的差异性挖掘学生潜能,开展分层次、阶段性的教学活动,为班内每位学生设定个性化的竞争目标与阶段性的学习目标,使其积极融入各项体育训练项目中,切实增强其个人身体素质。通过开展战队型的体育项目教学活动,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体育能力。同时,教师可引导小学生分别参与跳高跳远的比赛,详细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记录各类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对部分运动能力超出班级平均水准的小学生,教师可为其设定较高的体育锻炼目标与参照标准,挖掘其潜能,拓展其发展空间。而对部分测试成绩不理想或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将班级平均水准设置为参照标准,适当降低阶段性目标,勉励学生分不同阶段完成设计的体育学习任务,有效提高该类型学生的跳高与跳远成绩。
训练量与训练时间的持续增加可使学生更有信心完成既定的体育锻炼目标。对部分不具有较强运动水平的学生而言,通过将运动目标设置为班级平均水准,有助于切实增强其个人运动能力,潜移默化地增强核心竞争力,使其可逐步超越自我,感知体育竞技的精神。简而言之,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明确班内每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给学生设置合理、科学的竞争目标,安排科学系统的训练量,使其在良性竞争中相互督促,相互进步,进而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进行激励式教学,强化学生竞争信心
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为学生制定合理的竞争目标,使其在拼搏努力中感知逐步进步的快乐。而竞争精神可增强学生的个人能力,让其充满学习的动力,从而积极参与各项运动活动,切实增强体育课程的合理性、有效性。例如,在围绕跳绳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应意识到班内每位学生拥有不同的运动基础。在学习跳绳技术时,班内学生会展现出不同的速度,在跳绳比赛的一分钟测试活动中,教师很容易发现部分学生手忙脚乱,无法取得理想成绩。为强化学生的运动信心,推动其积极投入跳绳训练活动中,教师可引入精神胜利法,将最低成绩作为学生的运动起点,争取让学生在每次跳绳训练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步一点。当学生初步达到班级的平均水平后,教师应注重引导其先保持水准,再追求跳绳数量。上述激励式的教学方法可初步培养学生的自我竞争意识,深入挖掘学生潜能。
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竞争所蕴含的体育拼搏精神时,教师也可将体育比赛视频播放给学生。比如,在围绕排球理论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将中国女排精神讲述给学生:中国女排利用无死角、全方位的反击,冷静应对美国女排的攻击,最终赢得奥运会金牌。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竞争精神还蕴含着国家精神与集体荣誉感,有助于强化学生的体育竞技意识,围绕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有助于挖掘学生潜能。基于此,在具体的体育项目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结合班内学生的差异性,引导运动能力有待提升的学生形成超越自我的意识,培养其竞争精神,使其初步感受战胜自我的快乐,调动其体育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三)依托素质拓展活动,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为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合作集体意识,教师可引入素质拓展游戏,将班内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促使学生喜爱上体育游戏。素质拓展游戏可强化小学生的组织能力与互动能力,依托不同体育项目强化小组成员的配合意识、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比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引入趣味性的4×100米竞赛活动,让各组选手将水桶携带至100米区域,将装满水的水桶传递给组内成员。哪组成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将装满水的水桶送达终点,则可获得最终的胜利。在比赛过程中,各组成员也应相互配合,保证跑步的平稳性與跑步速度,尽可能降低水量的损耗。对竞赛活动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教师也应进行严格把控,因为部分小组成员可能会对其他小组的比赛进行恶意破坏。对此类现象,教师应迅速阻止并耐心教育,使学生深刻意识到体育竞赛所蕴含的“比赛第二、友谊第一”的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将体育竞争的公正性、公平性、公开性的基础原则传授给学生,强化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简而言之,通过将素质拓展项目引入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形成合作意识。而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活动也有助于学生提前适应团队竞技项目,使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对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产生正面影响,有效增强小学生的运动素养、体育精神以及合作意识。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深刻意识到合作与竞争意识培养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积极意义。通过设定阶段性目标与个性化的参照标准;引入激励式教学法,强化学生竞争信心;依托素质拓展活动,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助于切实增强小学生的合作与竞争精神,全方位提高其体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康.体育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生团队意识培养的实验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2]魏琼.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J].成才之路,2016(25):36.
[3]陈增飞.小学体育基础教育课改过程中合作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16):216-217.
[4]郭爱刚.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价值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5):51.
作者简介:石耀龙,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云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