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前列腺疾病致男性不育的临床应用

2021-01-01刘萍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8期
关键词:前列腺癌

刘萍

【摘要】目的:探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前列腺疾病致男性不育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 12月至2020年 12月来定西市中医院就诊的有关男性不育的患者25例纳入患病组,并选取同时段有正常生育能力的25例男性纳入对照组。分析两组精液中精子的常规参数,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诊断脱落细胞 DNA 的异常特征。结果:患有前列腺疾病的患者精液中精子常规各项指数均低于正常男性精液精子各项指数,精子畸形率的变化也明显增大(P <0.05);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发现患有前列腺疾病的患者,其精液精子染色体都发生了异常变化,其中前列腺疾病中患有前列腺癌患者的精液精子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变化,导致精子畸形率升高,男性不育率也随之发生变化。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能准确检测分析前列腺疾病患者精液精子染色体的异常特征变化,在临床上用于早期筛查前列腺疾病和早期诊断前列腺癌,以及治疗监测前列腺癌的预后和复发情况。也可以鉴别诊断发生男性不育症的原因,因此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临床应用方面还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前列腺癌;前列腺疾病;男性不育

【中图分类号】R737.25 R69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8-0168-02

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中前列腺癌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恶性肿瘤。国内外的有关报道显示[1],其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差别也很大。在中国,前列腺的发病率和前列腺癌的死亡率虽明显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几年来前列腺的发病率也出现了上升趋势,并且其发病的年龄也趋向年轻化[2]。对于前列腺患者的临床诊断,其临床体征和症状表现非常重要,但一般在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已经到了晚期,所以需要早期进行诊断和发现。前列腺癌是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恶性肿瘤,在疾病早期阶段,许多患者属于隐性病例,一旦前列腺癌开始快速生长或扩散到前列腺外,病情则比较严重[3]。由于职业环境和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现中年青年引起前列腺炎症的也比较普遍,长期处于炎症状态时会引起不育,且转变为癌症的概率也会增高。早期筛查前列腺癌的传统的手段是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测定以及前列腺直肠指检检查,这两种检查方法是目前前列腺癌的最佳初筛方法,但是这两种检查诊断精准率并不是太高[4]。由于前列腺直肠指检并不是一种定量的检测方法,且所有前列腺癌细胞和非癌细胞均都可以产生血清PSA,同时血清PSA的检测值受许多因素的影響,而导致其检测值升高,致使不能早期预测前列腺疾病。为此,本次研究选取25 例前列腺疾病的患者以及25例正常男性,探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前列腺疾病致男性不育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2016年12月至2020年 12月来在定西市中医院就诊的相关男性不育的患者中选取25例患有前列腺疾病的患者(患病组),年龄为23~35(28.50±4.14)岁,病程2~5(3.46±0.82)年;并选取同时段有正常生育能力的25例男性(正常组),年龄为22~35(28.39±3.98)岁。两组受检者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实施;(2)育龄男性与女方同居2年以上,有正常性生活,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女方生殖机能正常;(3)年龄18岁以上者;(4)除前列腺疾病外没有其他疾病者。

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有异议者;(2)除前列腺疾病外有其他疾病者;(3)没有正常性生活者;(4)年龄不足18岁者。

1.2 方法

(1)精液标本的收集与保存。在收集标本前,嘱咐所有受检者要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近期无其他疾病的发生,不要过度疲劳、不要酗酒、也不要熬夜,心情要放松。嘱咐受检者采集良好精液标本的全部注意事项并采集全部精液,以便收集到一份良好的精液标本,标本采集后保持温度在 20℃~37℃。

(2)所用试剂与仪器。采用精子分析仪(上海北昂医药科技,型号为 BEION S3-3)、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系统(上海北昂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为BEION V4.90);试剂采用康录有限责任公司试剂盒。

(3)实验分析方法。将收集到的精液标本按照常规分析步骤正确分析其精液常规数值以及观察其精液中精子的畸形率和精子形态学的异常变化;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一系列的标本处理、玻片预处理(破坏细胞膜有利于探针杂交;蛋白酶消化、 HCI处理)、变性、杂交、洗涤和复染操作,制片完成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图像的采集情况和保存图像以及进行 Fish 结果的分析判定。

1.3 观察指标

(1)精液常规参数。包括液化时间、酸碱度、精液量、精子数量;(2)精子活动率主要通过检测两组前向运动(PR)、非前向运动(NP)和不动精子(IM)的活动情况;(3)精液生殖细胞的形态变化。包括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4)染色体和精子畸形率以及精子畸形率变化。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具有正常生育能力的和患有疾病的受检者染色体变化和精子畸形率变化、并分析前列腺疾病中前列腺炎以及前列腺发生恶性病变情况下的染色体变化和精子畸形率变化和精子畸形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4.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 ±s)表示,行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当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精液常规参数比较

两组精液酸碱度以及精液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患病组精液液化时间较正常时延长,且精子数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见表1。

2.2 精子活动率参数比较

患病组PR精子数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患病组IM 高于正常组,但NP无差异(P>0.05),见表2。

2.3 精液生殖细胞的形态变化比较

患病组精液各类生殖细胞数值中,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数值均高于正常组数值,精子细胞数目低于正常组(P<0.05);且患病组和正常组的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数值均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3。

2.4 Fish检测结果数据分析

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精子核DNA染色时,其荧光染料与患者精子核中DNA结合以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显示红色或黄色的荧光。上述数据统计了具有正常生育能力的受检者和男性不育患者的精子染色体异常变化和精子畸形率的变化以及患有前列腺疾病时其脱落细胞DNA 的特征变化,筛选患有前列腺疾病病例25例进行染色体分析,分析前列腺疾病中前列腺炎症和前列腺恶性病变时导致患者精液精子畸形率和染色体变化以及脱落细胞DNA 的变化情况。当前列腺发生恶性病变时,其脱落细胞DNA 的变化特征在临床上提供了诊断依据。见图1。

3讨论

目前诊断前列腺癌的方法有 PSA 的检查、直肠指检和前列腺穿刺活检。临床上常用来诊断前列腺癌的金标准是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由于前列腺穿刺活检时组织较少,且为微小的癌灶,在光镜下就很难区分良性与恶性的变化[5]。但目前前列腺穿刺活检技术很难诊断早期前列腺癌,因此利用FISH 技术的检测可以早期准确地对前列腺癌进行筛查和诊断。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病组精液中精子常规各项指数均低于正常组,精子畸形率的变化也明显增大(P<0.05);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发现患有前列腺疾病的患者,其精液精子染色体都发生了异常变化,其中前列腺疾病中患有前列腺癌患者的精液精子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变化,导致精子畸形率升高,男性不育率也随之发生变化。究其原因,精液常规分析是对精液理学检查和动力学及形态学进行分析,但由此来判断其男性生育能力很不全面,它只能确定患者精液精子的质量问题。而临床上在分析男性不育患者精子质量来诊断和治疗其患者时没有考虑到细胞遗传学异常在临床上导致男性不育的因素。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利用荧光物质依靠核酸探针杂交的原理在核中或染色体中显示DNA(或 RNA)序列位置的方法,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将已知的荧光素标记的单链DNA(或 RNA)与待检材料中未知的单链DNA(或 RNA)进行特异性结合,形成可被检测的杂交双链核酸。该技术安全、速度快、灵敏度高、检测信号强、杂交特异性高、能同时显示多种颜色等,不仅能显示细胞中期分裂相,还能显示间期核[6-8]。其可以通过检测精子染色体的异常变化来对诊断男性不育的病因和指导分析临床治疗,在诊断前列腺炎時必须对泌尿生殖系统及直肠进行全面检查,利用新兴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其染色体的特异变化,确定疾病类型,针对病因选择其治疗方案,为男性不育等方面提前做好预防与治疗。

综上所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能准确检测分析前列腺疾病患者精液精子染色体的异常特征变化,在临床上可用于早期筛查前列腺疾病和早期诊断前列腺癌,以及治疗、监测前列腺癌的预后和复发情况;也可鉴别诊断发生男性不育症的原因。因此,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临床应用方面还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昭琰,汪文军,张静. 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手术治疗价值分析[J].临床研究,2021,29(7):65-67.

[2] 李柄辉,唐诗迪,王永博,等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并发症类型及其发生率的系统评价和 Meta 分析 [J]. 医学新知,2021,31(2):12.

[3] 达叶春 . 优质护理对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患者并发症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J]. 心理月刊,2021,16(14):114-115.

[4] 李国平,常秀亭,罗小菊,等 . 褐藻素通过线粒体通路和氧化应激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 [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1,41(6):953-959.

[5] 李维,吕巍,王威,等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非整倍体研究 [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6,24(6):28-29.

[6] 刁夏尧,蔡锦华,郑俊炯,等 .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 7 号染色体非整倍性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相关性 [J]. 癌症,2021,40(5):204-218.

[7] 吴新秀,李维芬,杨学煌,等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不良孕产史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J]. 黑龙江医学,2016(5):408-409.

[8]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技术共识》编写组 .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技术共识 [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9,48(9):677-681.

(收稿日期:2021-03-23)

猜你喜欢

前列腺癌
什么是前列腺癌
关注前列腺癌
吃蘑菇降低患前列腺癌风险
又高又壮的男人易患前列腺癌
苹果皮“饿死”前列腺癌
别把前列腺癌误认为增生
前列腺癌治疗有了新选择
前列腺癌懒馋顽
50岁以上男性应做前列腺癌筛查
前列腺癌早诊早治:解除“难言之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