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扫描联合血清AFP-L3、CEA在诊断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1-01翁捷晓曾礼勤黎焕赵新春刘玉雯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8期
关键词:肝细胞影像学病灶

翁捷晓 曾礼勤 黎焕 赵新春 刘玉雯

【摘要】目的:探究肝细胞癌诊断中 CT 扫描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市南沙中医医院2015年 9月至2019年 9月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作为观察组参与本次临床研究,另自同期收治的良性肝病患者中抽取40例作为对照组,配合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学及 CT 扫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血清水平以及 CT 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结果:两组患者血清 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对比来看,观察组均较高,两组患者血清 AFP-L3以及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对比来看,观察组均较高(P <0.05),40例观察组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统计来看,最小肿瘤直径为0.6 cm,最大肿瘤直径为13.2 cm,肿瘤直径为(5.13±0.59)cm。结论:与良性肝脏疾病相比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清水平以及 CT 增强影像学表现均有明显差别,临床诊断中可以将其作为肝细胞癌患者诊断的重要指标,可促进肝细胞癌诊断准确率的提升,以便于尽早为患者开展针对性的治疗,提升治疗效果及患者康复质量。

【关键词】肝细胞癌; CT 扫描;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

【中图分类号】R445 R4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8-0164-02

肝癌是恶性肿瘤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其死亡率仅低于胃癌及食管癌,而中国是肝癌发生率较高的国家,在全世界肝癌发病统计中能够占到40%以上,每年有将近20万的肝癌患者死亡,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1]。

有研究表明[2],肝癌的确诊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相应的死亡率越低。病理诊断是肝细胞癌患者诊断中的金标准,但是该诊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大,实际操作要求比较高,难以进行广泛的推广[3]。随着相关治疗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临床诊断中可供选择的诊断方式也越来越多,为此,广州市南沙中医医院就引入 CT扫描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检测诊断,并围绕患者血清水平以及 CT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展开研究,详情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選取广州市南沙中医医院2015年 9月至2019年 9月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作为观察组参与本次临床研究,男女占比27∶23,年龄46~75(53.41±3.53)岁,患病时长1~4(2.87±0.16)年。另自同期收治的良性肝病患者中抽取40例作为对照组,男女占比21∶29,年龄41~74(53.35±3.31)岁,患病时长1~4(2.74±0.25)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年龄、性别、患病时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观察组患者病理检查均确诊为肝细胞癌;(2)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欲下降、肝区疼痛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3)患者均无其他系统功能异常,无意识障碍,患者及家属均自动配合本次研究的开展。

排除标准:(1)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2)合并其他系统疾病;(3)合并意识障碍或者精神异常情况;(4)临床资料不完整等因素导致患者无法正常配合本研究。

1.2 方法

1.2.1 血清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AFP-L3以及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检测患者检测样本均为晨起静脉血, CEA、CA-199、CA- 125均使用自动电化学免疫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进行检验, AFP-L3以及 GP73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进行检验。

1.2.2 CT检查及诊断

CT诊断使用GE扫描机,所有患者均进行CT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为患者膈肌至耻骨联合下缘位置,增强扫描时螺距为1.5,扫描层厚为5 mm,横断位重建检查中层厚为2 mm。使用碘海醇优维显进行增强扫描,每次扫描中所用剂量为 80 mL,每秒造影剂注射3 mL,造影剂注射完成20~25 s 之后进行肝动脉期扫描,60~70 s 之后进行门静脉期扫描,3~4 min 进行延迟期扫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血清水平以及 CT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

(1)统计两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均值后分组对比;

(2)分别分析两组患者 CT增强扫描影像表现。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用 t 进行检验,当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

两组患者血清 CEA、CA-199、CA-125水平对比来看,观察组均较高(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血清AFP-L3以及GP73水平

两组患者血清AFP-L3以及 GP73水平对比来看,观察组均较高(P<0.05),见表2。

2.3 观察组患者CT增强扫描影像表现

观察组肝癌患者 CT增强扫描图像特点如下:(1)门脉期患者的病灶组织密度比较大,主要为高密度或者略高密度。(2)动脉期患者的病灶影像观察明显可见病灶有强化表现,病灶部位密度与周围正常肝脏组织相比较高,仅有少部分呈现等密度。(3)延迟期患者的病灶密度强化程度有明显降低,病灶密度主要为略低密度。 40例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统计来看,最小肿瘤直径为0.6 cm,最大肿瘤直径为13.2 cm,肿瘤直径为(5.13±0.59)cm。

2.4 对照组患者CT增强扫描影像表现

对照组良性肝病患者 CT增强扫描图像如下:(1)门脉期患者病历的实质强化与正常肝脏相比主要为等密度或者稍低密度。(2)动脉期患者肝脏的实质密度影较低,存在一定的血液供应不足情况。(3)延迟期患者病灶组织的密度影与正常肝脏组织相类似。(4)弥漫型脂肪肝患者肝脏 CT影像学表现与正常肝脏相类似,肝脏组织的密度较低,但是密度区域血管的影像学表现较为完整。(5)局灶型脂肪肝患者影像学扫描明显可见病灶内有血管,但并无侵蚀或者推移受压情况,肝脏边缘未见膨出情况,且大部分肝脏组织呈现脂肪密度或者水样变化。

3讨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肝脏恶性肿瘤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其死亡率也比较高[4]。众多调查表明[5],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确诊之后5年的生存率比较低,因此,提升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至关重要。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均属于糖蛋白,主要产生于胚胎和胎儿发育时期,是肿瘤胚胎性蛋白所分化的肿瘤物质,在消化道腺癌以及肠癌等的診断中均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6-7]。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属于特殊的甲胎蛋白,是肝癌细胞分泌的主要物质,是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主要参照物质,对于肝脏肿瘤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是高尔基复合体上的一种,正常肝脏中GP73主要存在于胆管上皮细胞之中,但是如果出现肝脏占位情况, GP73的水平会有明显上升[8-9]。 CT 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与传统B超影像学检查相比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在实际检查中能够全面细化的观察患者肝脏组织病变范围以及病变程度,明确肝脏组织的密度以及血流情况,且在检查中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创伤,患者的耐受性较强,其与血清学水平检测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检测质量和诊断准确率。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对比来看,观察组均较高,两组患者血清AFP-L3以及 GP73水平对比来看,观察组均较高(P<0.05),40例观察组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统计来看,最小肿瘤直径为0.6 cm,最大肿瘤直径为13.2 cm,肿瘤直径为(5.13±0.59)cm。可见,肝细胞癌患者血清 CEA、CA-199、CA-125、AFP-L3以及 GP73水平与良性肝脏疾病患者相比均较高,且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组织的密度均较强。

综上所述,与良性肝脏疾病相比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清水平以及 CT增强影像学表现均有明显差别,临床诊断中可以将其作为肝细胞癌患者诊断的重要指标,可促进肝细胞癌诊断准确率的提升,以便于尽早为患者开展针对性的治疗,提升治疗效果及患者康复质量。

参考文献

[1]邹珍珍,王坤. 应用 ROC 曲线评价四项指标联检对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的诊断价值[J].医药前沿,2019,9(8):164-165.

[2]田恩照. 低剂量 CT 联合血清 PTN、CEA 水平检测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129-130.

[3]朱莉莉,袁新平.CT 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在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19,21(10):1529-1532.

[4]白锡光,冉慕光,曾庆千,等. 多层螺旋 CT 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6):1927-1929.

[5]张辉,赵莹,蒋惠莉,等. 血清肿瘤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综合临床,2019,35(6):532-535.

[6]胡长青,李春茹.CT、MRI 联合血清 CEA、Ferritin 在卵巢癌鉴别诊断中应用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3):240-242.

[7]郭素清,李毓斌,张奇洲,等.11C-胆碱联合18F-FDGPET-CT 诊断肝细胞肝癌的价值[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9,42(5):643-646.

[8]王海明,李志彬,齐学红,等.CT 联合血清 CEA、CA125、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20):41-45.

[9]谭梅媚.CT 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 AFP-L3、GP73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8):228-229.

[10]桂丹,黄山见,赵小瑞,等.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肝细胞肝癌术后患者肿瘤转移诊断效能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5(4):21-24.

(收稿日期:2021-03-25)

猜你喜欢

肝细胞影像学病灶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肝胆期瘤周低信号与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为什么要做CT增强扫描
结核球是肺上长的瘤子吗?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肝细胞肝癌精准肝段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探析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安全性观察
2015有梅生,不!不仅是梅生 之友与梅生共同开启“世遗影像学”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