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绿色通道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1-01-01林树敬冯炎锋尹月萍谭春兴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8期
关键词:脑卒中

林树敬 冯炎锋 尹月萍 谭春兴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本研究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方法,择取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2月收治2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00例为2019年 1~12月接受传统急救流程就诊者,观察组 100例为2020年 1~12月经急诊绿色通道就诊者,通过回顾病例统计分析传统急救就诊流程与急诊绿色通道就诊流程临床数据,比较急诊绿色通道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急诊滞留、发病至溶栓、血液检测结果、完成头颅 CT 等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 <0.05);两组卒中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 >0.05),卒中后3 个月观察组 NIHSS 评分较对照组低(P <0.05);观察组死亡、轻度残疾、中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占比均较对照组低(P <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用于脑卒中患者急救中,提高救治效率,减少神经损伤,改善预后结局,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绿色通道;脑卒中;救治效率;预后结局;神经损伤程度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8-0133-02

脑卒中属于脑血管常见急性疾病,因脑部供血血管突然破裂、阻塞,血液因此无法流入大脑,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发疾病[1]。传统急救流程主要根据患者卒中后症状,给予急救处理,确保患者心、肺、脑肺功能正常,但因急救过程混乱、抢救时衔接不紧密等因素,导致急救效率、预后结局难以达到理想状态[2]。急诊绿色通道可通过提高急救人员操作能力、救治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协调能力等提高救治效率,根据专业对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实现为患者提供无缝隙一体急救护理模式,改善其预后结局[3]。基于此,为进一步探寻最佳急救方案,本研究将急诊绿色通道用于江门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 12月收治2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并探讨其对救治效率、神经损伤、预后结局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方法,择取2019年 1月至 2021年 9月收治2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 62~75(67.49±3.76)岁;对照组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 63~74(65.92±4.84)岁;两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头颅 CT、核磁共振成像,确诊为脑卒中者;(2)脑卒中前认知功能正常者;(3)入院时间≤4.5 h;(4)腦卒中首发者;(5)具备正常听力、沟通能力者;(6)病发前感知功能正常,且自主意识清晰者;(7)2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脑 CT提示颅内出血者;(2)3个月内有过头颅外伤者;(3)合并感染性疾病者;(4)无法配合相关调查者;(5)有过颅内出血史者;(6)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7)代谢功能、凝血功能异常者;(8)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9)中途转院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急救流程。待接到脑卒中患者后,根据相关流程及医院流程,给予常规急救护理,主要有生命体征检测、意识评估、个人史、过敏史、血氧饱和度测量等急救举措,同时以 NIHS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测评,再给予心电图、凝血功能、电解质、头颅 CT、血常规等检查,确认没有溶栓禁忌症后,再转至病房予以溶栓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基础上接受急诊绿色通道。(1)组建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急救小队。由检验、神经、急诊、导管、药剂、影像技师等多科室优秀成员共同组建急救小队,经定期培训、场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医护人员救治能力、协调能力、应对能力等综合能力,确保每位医护人员均能完全掌握急救知识、技能等相关知识,每周行一次(2 h)培训,持续培训4次,并对医护人员业务能力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投入到救治工作中。(2)明确分工。根据团队成员专业进行合理分工,分作接诊组、检验组、急救组、指挥组、转运组等,每个小组进行明确分工,确认各自职责,24 h 随时待命,共同协助完成急救工作。(3)绿色通道实施。①接诊由工作经验>5年急诊护士,即可对患者给予生命体征检测、开放静脉通道、吸氧等,同时由急救组对患者问诊、全面查体,行初步诊断,按病情佩戴急诊绿色通道卡,开启绿色通道,由绿色通道急救小队分工合作,对患者展开急救措施,迅速建立肘静脉通道,留置大号的套管针,转运组带上脑卒中专用急救包(含溶栓药物)与神经科医师共同护送患者实施头颅CT检测,并以NIHS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测评。②药物准备。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结合检验结果,确认无溶栓禁忌症后,一经确诊,即可行溶栓治疗。③溶栓治疗。 CT检查后,急救组按医嘱于 CT室即可展开静脉溶栓治疗,结束治疗后,转送至抢救室持续观察,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必要时可行二次溶栓治疗。

1.3 观察指标

(1)由同一护理人员专门负责观察记录两组急诊反应时间、转运时间、接诊时间、现场救治时间,并进行比较。

(2)由同一护理人员专门负责统计记录两组死亡、轻度残疾、中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情况,并对其占比进行计算。

(3)NIHSS评分: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量卒中表(NIHSS)[4]对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量表共计42分,正常、几乎正常为0分;轻度为1~4分;中度卒中为5~15分;中重度卒中为16~20分;重度卒中为21~42分;分值越低者神经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 SPSS 26.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经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经 t 检验,当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急救效率差异情况

观察组干预后急诊滞留、发病至溶栓、血液检测结果、完成头颅 CT等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1。

2.2 NIHSS评分差异

两组卒中时NIHSS 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卒中后3 个月观察组 NIHSS 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2.3 两组预后结局差异

观察组死亡、轻度残疾、中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占比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危及重症,具有起病急、病发率高、致残率高、预后差等特征,对医院急诊工作严峻考验。传统急救流程因各学科间配合度低、连续性差等因素,影响急救效率,且急救人员因自身能力缺乏相应培训机制,其协调能力、业务能力、应对能力等无法满足急救要求,延误患者最佳救治时机,影响远期预后[5-6]。因此,如何提高急救效率,对减少患者神经损伤,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急诊绿色通道是医院特意为急危重症患者所提供的快捷、高效服务系统。通过建立急诊绿色通道急救小队,集结多科室优秀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注重一体化、系统化救治方式,避免反复会诊、会诊时间长等因素影响患者最佳救治时间,经培训提高队员业务能力,确保每位医护人员均能熟练掌握急救技能,避免因急救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影响救治效率;同时对小队成员工作進行明确分配,确保急救工作井然有序,为患者争取宝贵救治时间,减少神经损伤[7-8]。 NIHSS 量表含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卒中检查项目,用于评估脑卒中后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具有较高信度、效度及重测信度,根据分值可直观反映患者神经功能[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急诊滞留、发病至溶栓、血液检测结果、完成头颅 CT等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且卒中后3个月观察组 NIHSS 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表明,急诊绿色通道用于脑卒中患者急救中,可提高救治效率,改善患者神经损伤程度。通过比较两组预后结局,结果可见,观察组死亡、轻度残疾、中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占比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进一步证实,急诊绿色通道还能改善患者预后结局。其因为,急诊绿色通道通过组建专业急救团队24 h 待命,明确分组、分工,将每个阶段救治工作、护理环节紧密链接,确保急救过程的连贯性,利于急救工作有序实施,最终实现提高救治效率。

综上所述,急诊绿色通道用于脑卒中患者急救中,可提高救治效率,减少神损伤,改善患者预后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云成. ·专题综述:卒中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探讨[J].中国卒中杂志,2019,14(1):53.

[2]刘辉均,田小文,刘承春. 急救标准流程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的影响[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20,26(1):55-56,88.

[3]黎春常,张晓毛,陈丽芳,等. 绿色通道管理策略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9,18(10):45-50.

[4]汤锦丽,顾艳,费雅雅,等. 基于 NIHSS 评分的干预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4):69-72,77.

[5]蔡佩丽,梁美秀,陈凡,等. 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5):40-42.

[6]杨平,余宏伟,高建凯,等. 互联网+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快速救治体系对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预后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11(11):1349-1353.

[7]周娟,陈璇. 优化绿色通道在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8):1-3.

[8]解晨,谷有全. 急诊绿色通道的优化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 DN T 改善的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22(17):1864-1869.

[9]刘秀兰,陈莉云,赵晓茹,等.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及对患者 NIHSS 与 BI 评分、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9):133-135.

(收稿日期:2021-04-13)

猜你喜欢

脑卒中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三位一体”急救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和预后的影响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