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引导式教育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1-01-01尹玲陈捷峰林选宁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4期

尹玲 陈捷峰 林选宁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采用引导式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为在我院门诊接受指导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共计40例,研究时间为2018年4月到2020年4月。根据患儿的就诊时间进行分组,先就诊的2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后就诊的2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实施引导式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病情改善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儿儿童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儿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分量表评分,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儿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采用引导式教育,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并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增强患儿的认知能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引导式教育;病情改善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4-0161-02

孤独症谱系障碍属于比较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该病将会导致患儿出现社交障碍、重复刻板行为以及沟通障碍等多种症状,患者还会伴有智力落后以及感知异常等症状。患儿在发病后,如果没有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极大的影响其成年后的生活自理能力[1]。随着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该病有着很多种的治疗干预方式。而引导式教育作为一种诞生于上世纪的治疗方法,经过将近1个世纪的时间,得到了很好的完善,通过该护理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有着更为理想的效果[2]。因此,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分析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采用引导式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均为在我院门诊接受指导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共计40例,研究时间为2018年4月到2020年4月。根据患儿的就诊时间进行分组,先就诊的2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后就诊的2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实施引导式教育护理。观察组患儿中的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17例,年龄区间为3岁到8岁,平均年龄为4.8(s=1.0)岁;病程区间为4个月到15个月,9.3(s=1.9)个月。对照组患儿中的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区间为4岁到9岁,平均年龄为4.6(s=1.1)岁;病程区间为3个月到14个月,9.0(s=1.8)个月。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患儿在门诊就诊时,均接受常规康复护理指导,主要包括健康锻炼、饮食干预以及语言训练等。对观察组患儿则是在这个基础上,实施引导式教育护理,主要内容为:第一,集体训练。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时,需要让患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使患儿更好的融入到集体之中,还能够大幅减轻患儿的孤独感,充分调动患儿的主观能动性。而在进行机体训练时,需要选择简单明确的内容,即使要进行比较复杂的内容,也需要将其进行拆解,降低患儿的理解难度,促使患儿能够更快的参与到活动之中。并且,不仅要开展室内训练活动,还需要进行适当的室外活动,使患儿能够在广阔的天地里与其他正常小朋友玩耍,这样可以很好的锻炼患儿的交流能力以及户外活动能力。同时,每天还需要鼓励患儿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进行积极的引导,促使他们能够恢复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3]。第二,针对性训练。由于患儿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单纯依靠集体式活动,必然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还需要结合患儿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以及病情,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干预方案,促使患儿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从而可以更好的参与到集体活动之中[4]。第三,家庭训练。众所周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也是十分巨大的。所以,就需要对患儿家长进行有效的培训,使患儿能够掌握引导式教育的方法,使其可以更好的帮助患儿开展康复训练。同时,还要使患儿家属能够对患儿的日常行为进行信息的记录,这样就能够使医生更好的了解患儿的实际情况,从而及时调整对患儿的教育方案[5]。

1.3观察指标在两组患儿接受护理前、后,分别通过儿童功能独立性量表(根据患儿的认知能力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儿的认知功能越好)、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分量表评分(根据患儿的躯体运动能力、感觉能力、语言能力、与他人交往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等5个方面,对患儿的社交能力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儿的行为能力越差)以及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该量表共有15项问题,每项题目的分数为1分到4分,分值区间为15分到60分),评估患儿的认知功能、行为能力以及病情改善情况。

1.4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检验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用(x±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儿童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的儿童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患儿经过护理后,儿童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分均有一定改善。比较两组患儿儿童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如表1所示。

2.2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分量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的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分量表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患儿经过护理后,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分量表评分均有一定改善。比较两组患儿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分量表评分,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詳情如表2所示。

2.3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观察组患儿治疗前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为(33.9±5.5)分,对照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为(34.1±5.6)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患儿经过护理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均有一定改善。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为(28.7±5.2)分,对照组儿童治疗后的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为(23.9±4.6)分,比较两组患儿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4.373,P=0.000)。

3讨论

在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进行治疗时,通常是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而常规的结构化教育,能够对患儿的功能障碍起到部分效果,然而患儿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这就无法激发患儿主动参与的意识,导致患儿缺乏独立思考的锻炼,这必然不利于患儿的病情改善[6]。这就导致对患儿进行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效果不佳,大部分患儿还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社交困难问题。而通过对患儿开展引导式教育,能够对患儿进行更为理想的干预。因为,在对患儿进行干预时,更主要的是激发患儿的主观能动性,使患儿能够对即将开展的活动产生参与的兴趣,这样患儿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接受,从而使患儿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加快患儿的恢复[7]。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之所以能够取得上述成果,是因为引导式教育能够将教育、康复训练以及现实生活有效的融合到一起,这样就可以对患儿开展规范性、持续性以及稳定性的康复训练。尤其是引导患儿参与到丰富的及其活动之中,可以促使患儿更好的融入集体,患儿不仅可以更好的交流,还可以敞开自己的心扉。并且,引导式教育可以提高各种活动的趣味性,患儿在兴趣的引导下,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之中,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教育的质量,还可以使患儿更好的认识和了解训练的内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避免患儿出现不良行为,加快患儿的病情恢复速度。

综上所述,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采用引导式教育,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并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增强患儿的认知能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罗玉梅,曹俊,任杰,等.生酮饮食在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8,29(12):75-77.

[2]王馨,静进.共情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利他行为中的作用[J].中华儿科杂志,2020,58(10):854-857.

[3]周青蕊,景玉珍,王红梅,等.头针治疗与综合教育康复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3):332-335.

[4]馬晨欢,王莎莎,李孟凡,等.学习风格简介干预模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康复效果的评估[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28(4):128-131.

[5]田琳,张婕,张立,等.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母亲教养方式的研究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0,31(6):42-47.

[6]李明娣,魏来,顾琴.小肌肉学习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康复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11):1314-1314.

[7]周翔,陈强,陈红,等.Gesell发育量表对2岁内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应用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2):1329-1331.作者简介:尹玲(1986.09-),女,汉族,研究生学历,主治医师,研

究方向:儿童孤独症患儿同胞的心理健康及多动症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