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点搜索

2020-12-31

理论与当代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救助疫苗新冠

农村是应对老龄化的重要阵地

《北京日报》10月12日刊登贺雪峰的文章说,今年暑假到河南省济源市调研,第一位访谈人就是当兵进城、在郑州工作26年再到农村居住的一位退休工人。与他同时期进到郑州建筑公司的上百名农村籍工人,除极少数人因为家乡条件太差而没有返乡以外,绝大多数人都回村居住养老。

回乡的原因很简单:第一,与自然亲近;第二,种田可以打发时间;第三,熟人社会中的生活有乐趣;第四,自由;第五,落叶归根。当然也可以说是荣归故里。每月3000多元退休金,在农村养老还是非常舒适和体面的。

当然除了从农村出去工作、退休后仍然愿意回农村养老的之外,一直生活在农村的人也是不愿意随子女进城居住的,因为他们觉得进城与子女一起居住生活不自由,没有在农村住在自己房子里自由。农村当然也是进城失败农民的退路。

老年人回到农村居住,只要身体健康,就能过上好日子。回村养老的老年人忧虑的是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之后,生活质量就可能大幅度下降。因为得不到足够的照料,不想拖累子女,失能老年人生活很困难。

因此,农村作为应对老龄化的重要阵地,关键的是要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留守老年人提供照料,提供必要的医护。其中最简单易行的办法是提倡农村老年人养老互助,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必要帮助。

保持经济增长态势重在补好短板

《第一财经日报》10月20日刊登社论说,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公布,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整体呈现出持续稳定复苏态势。国家统计局方面同时称,今年四季度乃至全年经济增长有基础、有条件,对全年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然而,在看到好转趋势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挑战及短板。补上短板,就是下一阶段经济工作的重点。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出口和投资前三季度增速纷纷转正,消费虽连续两个月转正,但整个前三季度仍有不小幅度的萎缩。投资方面,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36530亿元,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2%,制造业投资下降6.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6%。可见,投资增速回正主要由房地产贡献。接下来应该集中力量推动制造业尤其是新兴、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7%,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1%。这说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苏明显,而在数量众多且关乎就业的小微企业相对滞后。所以接下来对小微企业在税费、社保和房租等方面的帮扶仍需继续。

另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是内需。忧的是,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324亿元,同比下降7.2%;喜的是三季度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作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内生驱动力,消费不恢复,经济就难言真正意义上的复苏。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公布八大重点任务 国资将有进有退

据《第一财经日报》10月13日报道,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经全面启动,重点任务和实施方案也浮出水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10月12日表示,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今后一段时期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中心任务。在资本市场当中,国有企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级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超过了1000家,约占A股市场的26%,市值约占32%。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据介绍,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混改更多是聚焦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所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鼓励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引进持股占5%甚至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进来,作为积极股东参与治理,至于非上市公司,相应股比还可以再大一些。

翁杰明表示,支持和鼓励国有企业集团对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希望混改的企业在劳动人事分配机制方面率先突破,真正形成富有活力的市场化经营机制。翁杰明同时强调,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是全部。不存在“一混就灵”,也不能够“一刀切”,一窝蜂上,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一企一策”来加以推进。

大力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也是三年行动的重要内容。“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促使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应急能力建设、公益性的行业领域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翁杰明表示,对于需要进的领域,我们以做强做优做精为明确的目标。在退的方面,对那些不具备竞争力的非主营业务和不良资产坚决退出。

中等收入国家要应对“转型悖论”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冯仕政在10月8日《社会科学报》上撰文指出,当一个国家步入中等收入水平,社会治理会面临“转型悖论”挑战,即发展和秩序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和强大的张力。一方面,二者互相依赖、互为前提,发展越快速,对秩序的要求就越高,而越是现代社会,对秩序的维持也越依赖于发展;另一方面,二者又是相互对立的,即发展本身是对既有秩序的改变,越是快速的发展对社会秩序的改变越是频繁和剧烈,很容易引起社会矛盾。相对而言,发展中国家经历的转型阵痛更大。发展中国家在大力推进现代化的时候,全球秩序已经发生深刻改变,转型阵痛,包括中等收入陷阱只能自己内部消化。

从党的十六大开始,中央就一直明确地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作为一个基本政策,原因在于中产阶层不仅是拉动内需的主力,而且中产阶层的社会组织能力、社会整合能力也有利于克服“转型悖论”可能引起的社会分裂和冲突。在这个意义上,解决“转型悖论”,着力点不仅在经济上“富民”,还应在社会治理上“赋权”。光做大做强中等收入群体是不够的,还要将有实力、有能量、有期望的中等收入群体变成有担当、有作为、有创意的中坚力量。

“新治贫”进入城市治理视野

据《半月谈内部版》第10期报道,脱贫攻坚决胜前夜,不妨将目光转向城市,直面高楼大厦下的“相对贫困”群体。“相对贫困”的范围,包括经常性或临时性处于生活窘迫和发展困境的群体。

上海市民王先生就是其中代表。他身患脑梗并伴有严重冠心病,老伴除患糖尿病等老年常见病外,还有抑郁症和二级精神障碍。王先生无子女,独自照料老伴时常身心俱疲。街道想帮,却一度无从下手。如果单看收入,王先生的退休金还够不到上海现行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但不足10平方米的居住条件和照料精神障碍者带来的心理压力,分明让王先生深陷困境。

是不是“真贫”?教育就业、生活状况、身心健康、社会融入等都应成为评估的新维度。上海市长宁区是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区,率先探索破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以收入标准为基础,引入多维评估指标,2019年长宁区救助目标对象,从原先以低保家庭为主约6100人扩至约3.5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比例从约1%升至约6%。

有关专家表示,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相对贫困人群处于动态变化中,要持续研究可能出现的“新贫困”,通过科学的动态管理进行干预。

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三大堵点”

《经济日报》10月9日刊登贺艳的文章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但眼下来看,构建新发展格局还面临着三个突出的堵点。

一是国民经济循环仍存在一些梗阻。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是经济活动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目前我国在四个环节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梗阻。在生产环节,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与需求结构仍不匹配,低端供给过剩和中高端产能不足并存。在流通环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远高于发达国家。此外,我国收入分配领域还存在许多亟待调整的地方,居民消费率远低于同等收入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

二是产业链供应链循环面临堵滞风险。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加大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围堵和打压,要求本国在华企业迁回本国和迁出中国。同时,受此次疫情影响,来自欧美的生产和需求都在减少,这些都给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带来一定影响。

三是生产要素高效流动尚不够顺畅。目前我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特别是要素市场改革滞后,使得资本、土地、劳动、技术、知识、数据等生产要素流动不畅,不利于经济高效循环运行。

文章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要从供需两侧同步发力,用改革的办法打通双循环的痛点堵点。

新冠疫苗研发为何布局了五条路线

据《科技日报》10月13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官网10月2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42个在研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我国自主研发的疫苗已有11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更值得一提的是,这11个疫苗实现了5条技术路线进入临床试验的全覆盖。

资料显示,为最大限度提升我国新冠疫苗研发的成功率和速度,科研攻关组迅速确定的5条主要技术路线为: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包括RNA疫苗和DNA疫苗)。

同时布局5条技术路线,目标很明确,就是要保成功。如果把疫苗研发比喻成一场战斗,就需要尖刀班、主力部队、空降部队……不同疫苗有不同特点,发挥不同的优势,在配合作战中打出不同建制的组合,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攻下“山头”。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存在多变的情况。所谓“众口难调”,单一疫苗难以全面适应。正因为如此,储备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至关重要。苏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英博说,真实世界中的情况千变万化,例如针对老年人的特点,某种疫苗可能更适用;而同一个人也可能需要在不同时期打不同的疫苗,或者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人打不同的疫苗;此外,如果一个人已经注射诸如流感疫苗等其他疫苗,哪些疫苗适合联用也需考量。在中国新冠疫苗研发部署的早期,这些就已经有所考量。

假日经济凸显中国市场优势

据新华社10月16日报道,今年中国“十一”黄金周掀起的假日消费热潮,受到世界关注。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日前刊文说,这是中国从疫情中恢复的明确信号。与此同时,假日消费热潮也凸显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释放的发展动能。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等正重新成为中国人的假期“标配”。观察人士认为,“十一”黄金周集中释放了被疫情压抑的消费需求,有助于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促进经济持续复苏。

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顾清扬说,中国“十一”长假的消费红利将带动服务业复苏,促进经济更平衡发展,特别是受疫情冲击严重的旅游、餐饮等行业将得到较好补偿。疫情在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倒逼一些行业转型升级。德国开元周游集团中国区总经理丁佳表示,疫情得到控制后,重新恢复经营的景区景点、酒店民宿等分别在业态和服务质量上做了相应调整和提升,让民众出行更舒心、放心。

黄金周的繁荣景象背后,依托的是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巨大的需求潜力。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新兴市场部部长韩载振表示,假日经济的繁荣是中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体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环境下,促进假日经济能够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活力。顾清扬认为,中国国内消费增加会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增加世界需求总量,促进全球经济复苏。

高质量城镇化需要关注三个差距

《环球时报》10月9日刊登郑风田的文章说,未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要从数量的扩张进入质量的提升,需着重关注以下三个差距:

第一个是新老城镇户口的差距。从各地实践看,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后,不少地方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公共服务和福利制度并没有发生实质改变,原城乡人口在最低生活保障、保障性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待遇差别问题,还有不少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如何尽快消除新老居民的公共品服务差距,是未来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关键。

第二个是城镇化率与户籍化率的差距。按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我国目前城镇化率已达到60.6%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低16%,当前的城镇化率统计了所有外出的进城务工人员。但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并没有城市户口,没有享受到城市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如果未来城镇化的发展填补了这16%的缺口,则可大幅度提升我国被压抑的消费潜力。

第三个是留在农村的5.5亿人口与城镇8.5亿人口享受到的公共品服务的差距。当前中国城乡差距巨大,很难做到机会均等和均衡的资源配置,特别是对于那些远离大城市和高等级行政中心的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而言,其发展机会和公共设施投入少,公共服务严重滞后。也正因此,百年奋斗目标,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社会救助法重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据《法治周末》9月24日报道,9月7日,民政部官网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

《意见稿》提出,国家拟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困难群众救助机制,将困难群众急难救助纳入突发公共事件相关应急预案,制定应急期社会救助政策和紧急救助程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表示,国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台多个文件保护受新冠肺炎影响的困难人群。此次《意见稿》提出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困难群众救助机制,未来对于这类突发公共事件中困难群众的权利将有法可依,也便于建立全国统一的救助方式和资金保障。

获取低保金是社会救助中对于低保家庭的资金救助,但在部分地区却成为了一些官员的“生财之道”。为遏制骗取社会救助情况的发生,此次《意见稿》提出,建立社会救助对象信用记录制度,对出具虚假证明材料、骗取社会救助的违法行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应当记入信用记录。

专家认为,《意见稿》总结了2014年国务院制定实施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并结合实践经验,突出了儿童优先、保护弱者的社会救助基本原则,制定了明确的流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意味着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框架基本成型。

中国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

据人民政协网10月10日援引新华社报道,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0月9日表示,中国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于8日签署协议,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共同牵头成立,拟于2021年底前向全球提供20亿剂新冠肺炎疫苗,供应给“自费经济体”和“受资助经济体”。包括我国在内的“自费经济体”需向该计划承诺为本经济体一定比例人口购买疫苗并缴纳预付款,而“受资助经济体”无须缴纳预付款,同时享受该计划补贴。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査道炯表示,中方加入该计划将为世界抗疫提供更多工具选择,也将为我国在后疫情时代参与国际公共卫生全链条服务带来广阔机遇。

新冠肺炎疫苗研发难度大、风险高、资金投入多。全球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能否有平等机会获取适合、安全和有效的疫苗,是决定抗疫成败的关键一环。目前,中国新冠肺炎疫苗研发呈现“加速跑”态势。截至9月底,中国已有11个新冠肺炎疫苗开展临床试验,其中4个疫苗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副学士”设立意味着什么

《新民晚报》10月9日刊登王蔚的文章说,近日,教育部在答复全国人大的建议案时透露,下一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时,将把高职院校是否设置副学士学位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并统筹考虑。

目前,我国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也与专业人才的供给需求不完全匹配。我国高校每年的入学新生中,高职生几乎占了一半,今年我国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但一个毋庸讳言的事实是,高等职业教育并不招人待见,除了对蓝领技术工作的职业偏见根深蒂固外,自身的学历层次缺乏吸引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发达国家早就把社区学院或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归入副学士之列,有的也称为“工士”。为高职生设立“副学士”学位,并不是为了把他们引向学术领域,而是让他们在本专业的技术性工作、操作性岗位上更有归属感与荣誉感。

当然,拟议中的“副学士”究竟是不是能既叫好又叫座,还需要在丰富高职专科院校的教育内涵上下真工夫。另外,“副学士”与学士之间的学位晋级通道也应打通。

猜你喜欢

救助疫苗新冠
新冠疫苗怎么打?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聚焦新冠肺炎
水下救助抢险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