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体育精神对大学校园文化构建的作用
2020-12-31胡倩林少娜
胡倩林少娜
(1.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15;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06)
1、研究目的
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性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文化”提高到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的高度。报告中指出,自建党之日起,我党就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并号召全党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高校校园文化虽然属于一种亚文化,但它关系着下一代的成长,进而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社会的重要砥柱,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锤炼其优秀的意志品质,以体育竞技精神帮助学生塑造优越的思想品质,在增强学生的体育素养同时,发展其综合素质,对学生的一生乃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体育竞技精神对大学校园文化构建的作用进行了充分的论述。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竞技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概念。
文化对于我国经济和政治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近年来在政府的组织和鼓励下,我国各大产业已纷纷开展了自身文化建设。从广义上来看,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的精华,是民族升华的动力,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是人类鉴别道德修养的唯一条件。而高校作为我国文化传承地,有责任和义务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特别是针对处于健全、建立人格品德的学生而言,健康且富有蕴含的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综合发展。高校体育作为一种协调、合作下的文化培养方式,在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之期,必然能够带给大学生更为理想的未来。
(2)体育竞技精神及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高校体育教育即要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更要培养其体育精神。知识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的积累自身知识,才能够保障自身持续的前进。其道德品质和体育精神也至关重要。校园文化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学生在校园竞技赛场上的身体对抗、体育比赛中积极向上的氛围对学生品质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也是体育精神的一种体现,赛场上的运动员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团结合作与健康竞争的重要性,而观看比赛的学生同样也是一种精神的激励,是校园文化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
从体育文化的表现上来看,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健康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的生活和发展;二是树立目标意识,针对目标进行努力;三是在竞赛中增强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独立、健全个性的综合发展。高校校园体育竞赛,既有单项的,也有团体比赛,通过比赛,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团体的协作精神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也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当学生应对竞赛压力时,可增强情绪的调节能力,使学生的意志力得到提升。
3.2、高校体育文化的价值内涵及其功能
(1)体育竞赛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体育竞技精神的价值内涵是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体育的本质早已不是单一的增强体质,而是被时代赋予教育、竞技、娱乐、生活以及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多元化功能。通过团体赛、篮球、排球、足球、接力跑等集体体育项目,有助于地帮助学生克服胆小、犹豫的不良因素,体育比赛培养敢打敢拼、团结协作、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经常性地参加体育运动,能够明显改善那些内向、孤僻、软弱、优柔寡断的学生的性格缺陷。体育的竞赛机制,为学生设立准确的竞技目标,鼓励学生不断的进行素质锻炼,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目标感。另外,体育文化能够带给学生学习和锻炼素质的使命感,以对自身或集体负责的态度,不断的加强努力奋斗。
(2)体育竞技精神的休闲娱乐功能。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以体育活动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这种氛围的建设,能较好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之余投入到体育健身活动之中,不仅能够健康的丰富其校园业余生活,同时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有着极大的好处。
(3)体育竞技精神中的社会功能。
通过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地培育学生乐观、顽强、勇敢、竞争的良好性格。经常性地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竞争意识、目标意识的培养和良好个人品质的形成,这些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体育运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竞赛中均能够带给学生满足与社会需求的能力。因此,体育文化对社会发展而言,具有坚强的现实意义。
3.3、体育竞技精神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精神支柱,体育文化则是其中较具价值的一种表现。在高校文化的建设中,以往过于强调学习的气氛,随着体育愈加受到重视,高校体育文化也随之兴起。体育文化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是学生精神面貌提高的重要方式,也是教育体制向更健康、更合理方向发展的重要助力。
(1)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的有机组成。
校园文化是根据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针对学生建设学习为核心的校园气氛,拥有十分明确的目的。而学生在文化氛围中,则更加容易的投入到学习之中。从体育竞赛上来看,其强调于学生个人能力发展,以及对能力提升不懈努力的追求,同时竞赛的结果导向要求学生必须彼此间放下隔阂,在比赛中团结合作,而赛制则要求学生遵守比赛的公平性。而体育文化的建立,则能够鼓励学生参与到竞赛活动中,并以体育精神规范自身行为和意识,增强各项能力。由此可见,结果导向证明体育文化对学生影响的过程和结果,均属于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另外,体育文化也具有着无法媲美的优势,在对目标的努力奋斗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奋进的意志,以及在竞赛所锻炼的公平、诚信品格,在缺乏体育特性的校园文化中,难以通过对校园气氛的推进而获得显著的效果。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
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在带给民众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某种程度上也使其精神追求发生扭曲。以往人类对于生活的追求所停留于物质与精神层次的双重享受,但是随着物质的丰富,人文精神遭到一定程度的抛弃。人文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文明,也是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区别,需要每个人的重视与关怀。体育文化的建设,是健全校园文化的重要手段,进而实现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与培养。另外,科学的发展,电子产品为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生活,大学生或社会工作者,在学习和工作之外仅能够通过高科技舒缓神经。不难发现,人类已经朝向着不健康的生活方向发展,科技造成生活愈加空虚无聊,甚至于在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下,造成性格上的转变,逐渐磨灭道德认知,并演变成当前网络及科技犯罪层出不穷的状况。因此,体育文化的建设十分重要,在满足学生日常生活的活动外,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对社会干扰的抗拒能力,有效落实人文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目标。
(3)发挥高校校园和谐文化建设价值导向的重要推手。
校园文化是一个较大的体系,其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文化氛围,目的在于提供学生更为优越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从我国高校的发展水平能够看出,校园文化的建设直接影响着院校的排名。文化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培养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而体育文化承载着所投体育活动所能够为学生带来的证明效果,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体质,对其意志品格和合作精神的提升也有着一定的帮助。推行体育文化但建设,以赛事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是我国高校目前所应做的基本工作。
将体育相关的文化建设,有机的融入到校园整体文化之中,能够满足于文化的整体性和全面覆盖性,并在校园文化的帮助下,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快速的发展。另外,我国高校以往的校园文化大多根据知识的学习而建设,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知识,但是现代社会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发展,所以体育文化也必须融入其中。
4、结论与建议
4.1、完善建设机制,保障体育竞技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顺利运行
加强和完善校园体育文化的导向机制,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充分利用校园各宣传阵地,对校园体育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体育活动和竞赛,并设立一些大多数学生能够参加校园项目,如班级环校跑、十人十一足等体育比赛项目,进而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吸引力。使一些平时不喜欢参与体育活动的人,能够主动的加入,当学生参加相关活动后,渐渐地认识到体育的积极意义,而积极参与其中。
4.2、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比赛的作用,把体育竞技精神嵌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1)发挥学生体育社团作用,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以往普通高校忽略社团的培养,而在水平较高的院校中,其兴趣社团的体育能力强,能够参与到职业比赛之中。因此,高校应有目的地成立各种各样的体育社团,足球协会、篮球协会、自行车协会、排球协会、飞碟协会等,并提供充足的场地和资金支持,使其能够不断的开展相应比赛。一学期中或者一年里要求与其他高校的社团进行联谊,并邀请本校学生观赛和助威,只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下,学生就会热情将逐渐增高,并积极投身于体育的运动。
(2)举办体育文化活动,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发展。
通过举办体育节,吸引大多数的学生参加,也可以开展以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在校园内感受到体育文化气氛。此外,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社会上举办的一些体育赛事,加强与社会接触。从这方面来看,由于学生在进入校园后在某种程度上的与社会脱节,应该成为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纽带。高校将社会文化引入到校园中,并与社会展开活动的衔接,丰富高校文化的参与人群。在院校与社会连接之后,校园的文明、文化气息能够对社会体育风气进行一定的改善,而社会则成为学生参与其中的主要吸引点,在两者相结合下,共同促进本校体育文化发展。
总之,体育存在于人类所有的活动之中,我们应不断致力于体育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重体育、爱体育的良好氛围,发挥体育竞赛精神对全面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