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及体育课程现状
2020-12-31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
前言
事实上在《中国学生发展学科素养》中,已经明确指出了中国学生教育培养的目标所在,即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对于传统教学目标下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等进行重新修改,通过协同推进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方法、考试命题等各环节的改革措施,实现全方位的改革,使得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同现代接轨、同市场接轨、同国际接轨。在教育活动中也强调了实现学科的协同培育建设的重要性。在职业院校的护理专业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平时所要面临学习压力较大,要求拥有强大的身体素质能够支持学生完成各种心理挑战。根据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可知,通过体育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能够由此增加其职业道德素质,形成坚韧的思维以及能力。对此展开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的前提下,展开对当前的职业院校的体育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1、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
1.1、学科素养下的护理专业教学活动
2016年9月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学科素养》明确指出了要求提高学生“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点”的学科素养体系,旨在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各个学科下所要求形成的素养体系内容不同,以护理专业教学活动为例,其要求学生能够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能够拥有相应的体能技能,满足日常的护理工作能力;更要求能够实现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生活工作活动中实现专业体育技能的发展(社会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能够发扬学生的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更要求学生能够拥有对健康的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说在学科素养的培育目标下,对于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培育以及护理专业学生的发展而言,体育教学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1.2、护理专业体育教学
体育是护理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是全面发展护理专业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学生道德与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互相结合,密不可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科学的体育教学可以促进护理专业学生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功能的健康发展,锻炼并提高学生各项身体素质,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大脑中枢神经功能,调节学生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能力,提高学生大脑的均衡性、灵活性,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记忆力;体育教学还是德育的重要途径,通过体育锻炼、体育竞赛,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并提升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
1.3、护理专业心理素质发展背景下体育教学的意义
护理专业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优秀的护理工作者,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掌握各项护理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来说,一个优秀的护理工作者必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明确的职业动机,稳定的职业心态,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力、精确的记忆力、稳定的情绪状态,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力,良好的个性气质,必须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保持热情、积极的正面情绪,并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播正能量,让患者及其家属产生安全感、亲切感、信任感。当前,医患矛盾突出,医患关系紧张,护理专业学生必须着重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在短时间内让患者及其家属产生安全感、亲切感、信任感。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最快、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长期保持精神饱满、思维活跃、工作有序的最佳状态,可以使学生主动进行自我调节,遇事冷静处理;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并养成学生良好的性格,使学生沉着冷静、开朗稳重的投入护理工作,并通过自己的自信、从容,调节患者的情绪,唤起患者的信心。通过体育锻炼(如篮球比赛),还可以培养学生全方位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将繁杂的情况尽收眼底,并在工作中灵活、自如地处理紧急情况、意外情况。
研究发现:一个具有良好体魄的护理工作者心理素质也更加坚强,他(她)可以长期加班,通宵达旦地工作,热情地为患者服务,并始终任劳任怨。我们还要注意到:日本、美国的医护人员都非常重视体育运动,都拥有非常健康的体魄;反观我国的医护人员,他们的身体大多属于亚健康状态,许多医护人员本身也是病人。而这些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医护人员往往也缺乏较强的心理素质。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拿出一组调查数据作为佐证:2017年,山东省医科大学的专家们对7所三甲医院的300名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被调查的护理人员每周都要加班,有131人每周加班1-3小时,有122人每周加班超过3小时以上,有147人每周要上1-2个夜班,有98人每周要上3-5个夜班,他们普遍反映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被调查的护理人员身体状况也令人担忧,有108人表示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有147人表示自己的身体状况“一般”,有45人坦承自己的身体状况“较差”。
由于急诊科护理工作压力大、时间长、待遇差,导致许多护理人员离职、跳槽。此次调查发现,在全部被调查的300名护理人员中,仅有10名护理人员在急诊科工作时间超过10年(而他们的身体也非常健康),其余290名护理人员在急诊科工作时间均不满10年,其中200人工作时间不满5年;调查还发现,仅有18人对自己所从事的护理工作感到非常满意,并且充满了自豪感;有62人对自己所从事的护理工作表示比较满意;有194人对自己所从事的护理工作感觉一般,认为不过就是一个谋生的饭碗;有26人对自己所从事的护理工作明确表示不满意,甚至坦承自己打算在不久后离开护理岗位(令人惊讶的是,这26名护理人员都是未婚女性,她们的身体素质均较差,她们平时也没有任何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护理专业对学生开展全面体育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1.4、护理专业体育教学的现状
护理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背景要求下对于当前的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但是事实上当前的体育教学活动不论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不足。
(1)现下体育教学理念传统单一。当前不论是小学、初中、高中等素质教育活动,还是职业教育活动,体育教学活动都属于 “副科”,学生在体育课中仅仅需要放松自己就可以,而是否展开系统化的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不重要。这大大导致当下的护理专业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学活动地位不高,教学敷衍,无法达到体育教学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目标,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
(2)护理专业学生的体育参与的主体性不高。在体育教学中,展开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但是事实上当前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明显,体育运动中仍旧是教师一步步将体育学科素养“强加”给学生,学生只需要先学习,不需要知道什么是体育学科素养,学科素养对于自身发展有什么用处,因此长久下来,在体育课堂中学生展开学科素养的培育提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高,所能够达到的学科素养培育效果也由此大大降低;
(3)体育教学质量较差,难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2017年,北京市一所护理院校对2015年、2016年两届学生的体质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该校2015届学生中,有513人参加了体质健康测试,其中,仅有8人测试结果为“良”,有46人测试结果不及格,有272人测试结果勉强及格;该校2016届学生中,有726人参加了体质健康测试,其中,仅有11人测试结果为“良”,有72人测试结果不及格,有459人测试结果勉强及格。在此次统计分析中还发现,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明显不足:超过43%的被调查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足半小时,20%的被调查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在0.5-1小时之间,23%的被调查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在1-1.5小时之间;超过63%的被调查学生每周仅参加1次课外体育锻炼,25%的被调查学生每周参加2次课外体育锻炼;与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00%的被调查学生每天都要玩手机,58.9%的被调查学生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在1-3小时之间,22.9%的被调查学生每天玩手机的时间超过3小时以上。试问每天沉迷于手机的学生如何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1.5、护理专业教学中体育学科素养培养的优势所在
第一是体育教学活动贯穿整个教学体系,由此在职业院校的护理专业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学科素养教育,能够系统、完整的对人的综合素养培育发展做出规划,让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更加完备;第二是体育教学活动以实践活动为主,更有利于实现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素养的培育。体育教学是一门通过各种身体素质训练和实践活动所展开的,可以将体育运动当做是一个“小型社会”,学生之间能够展开交流,学生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课堂实践,这些都能够烘托以及奠定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和培育的活动;第三是体育课堂教学具有广泛性。在素质教育活动中,体育教学内容具有丰富化的特点,其不仅仅对体育技能、体育知识展开教学,同时还对思政教育、核心价值观甚至是个别专业知识展开教学。这对于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利于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升培育。
2、基于护理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体育教学的困境
由上文可知,体育教学活动对于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其同样存在着不足,因此需要体育教学活动能够把握住其教学优势,对于其存在的不足展开教育改革,由此必须能够推动体育教学活动的创新改革。对此展开对体育教学的困境以及采取措施清扫体育教学不足对于推动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1、教学改革理念存在的不足
事实上当前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仍旧未能够形成“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双向型发展,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护理专业学生并未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以及由于体育教师不是学校的主要师资所在,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学的认知也存在着偏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上。这种情况下,并不能够让高校体育教育改革顺利开展,也没有达到培养学生课外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上,学生仅仅把体育运动当做是一项强身健体的项目,无法从体育运动中汲取更多的综合素养内容,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奠定自己的心理素质情况。
2.2、教学改革内容存在的不足
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现如今00后已经正式进入到大学教育活动中,当前的学生团体主要是以00后为主。这一批学生不论是在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方面都较之前的学生团体丰富,其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较快,也对于传统的老旧的事物产生较高的抵触心理。因此若是仍旧展开一层不变的教学内容的话,明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所采取的内容完全不符合护理专业学生当下的心理期待,更不用说依托于体育教学活动来实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力的提升发展。如教师以为体育内容改革仅仅是增加一些新的体育项目,满足学生的猎奇心,让将“空竹”“跆拳道”等项目当做是新的课程内容,而事实上仍旧采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手段,且对于这些新的学科没有产生理论和实践上的新连接,则远远无法达到让学生产生体育学习动力的效果,学生也无法从中展开体育综合素养的提升,更无法借助这些新颖的体育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能力;另一方面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中,教师虽然是导入了新媒体技术,对于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丰富来体育教学的内容,但是事实上教师在体育课堂中出现滥用新的教学技术的现状,导致学生体育学习偏向理论化、新颖化,无法借助实践化的体育活动进行自己体育素养和心理素质的提升。
3、护理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提升要求下的体育教学的创新策略
要想真正地基于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能力展开对体育教育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在体育教育教学措施下获得身心全面的成长,必须能够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对体育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3.1、强化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
第一是要求学校能够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如此才能够促进在学校体育生活中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如此才能够让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凸显出来,积极向外学习新的系统化的体育教学理念,如,基于护理专业本班学生的体育学习的现状以及心理素质发展情况,从中形成正确的教学创新指导思想,确保能够正确指导体育教学的顺畅展开;如,分析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发现,学生们意志力不坚强,在护理工作中面对困难,就想要放弃,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对此要求能够发挥体育锻炼在提升学生的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作用,增加护理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的课程安排;第二是要求能够加强学校对于体育教学的管理活动,教师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都需要能够在一个公开的环境下展开,如,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而言,其借助体育教学活动旨在实现对自我心理素质的提升,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需要其他学科的教师配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当地课程资源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学校政教处出面协调并且提供必要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学校加强对体育教学的管理,在学校的财务管理中能够为体育教学提供必要的教学条件和营造必要的硬件教学设施。
3.2、创新体育教学的手段方式,提高教学内容有效性
体育教育内容要求能够从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实现优化创新,如此才能够确保护理专业学生能够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完成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第一是要求体育教学在形式上的创新变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是以理论教学为辅,实际操作教学为主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课前十分钟的演示以及基本技能教学,其他的时间则让学生自行展开训练。因此当前可以根据00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及流行趋势,展开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创新,不能够单单的选择篮球、足球、排球等基础性运动项目,但是也不能够完全选择一些新颖的体育项目,而是要能够基于当地发展,展开区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确保学生在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活动中循序渐进的实现自我体能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提升;第二是要求能够展开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这不仅仅是要求重新制定课程目标、教学计划,更重要的是能够明确体育课堂教学中是以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主要目标的。对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多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自主性,通过团队运动的方式,让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提升,更是要能够同学生的专业练习,培育合作能力。如,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而言,要求能够展开一些力量型的体育项目教学。
4、结语
综上所述,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育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借助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培养出身强体壮、懂得合作互助,拥有自律探究、掌握创新创造能力的护理专业人才队伍。在新的形势下护理专业体育体育教学中更要求能够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实现体育教学改革的生活化实践化发展,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