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加强防控早日达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的

2020-12-31柯善开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0期
关键词:血吸虫传染源血吸虫病

柯善开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血吸虫病防治所,湖北 黄石)

0 引言

血吸虫病是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主要存在于水乡湖沼地区[1]。在我国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种类为日本血吸虫,而钉螺是其唯一中间宿主;该病传播途径为经人、畜的皮肤、黏膜直接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患者感染后可在数周至数年后发病,其急性感染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咳嗽、粘液便等,慢性血吸虫病主要表现为乏力、腹泻、便秘、劳动力下降、不孕不育等;到了晚期,可出现腹水、结肠增殖、巨脾症、侏儒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等;个别患者可出现血吸虫脑病,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意识障碍等。总之,血吸虫病危害极大。

1 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历史回顾

血吸虫病在中国的出现,具体时间无法考证,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曾在汉墓尸体中检测出血吸虫虫卵。在新中国成立前,血吸虫病的流行非常严重,民国时期对该疫病也进行过防治,但因政局、战争等因素影响,并未取得实质性的防御效果[2]。在新中国成立前后,血吸虫病流行情况严重,甚至使许多部队指战员都受到感染,因此引起了新中国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拉开了防控血吸虫病的序幕。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医学理论和医疗水平的发展,我国对血吸虫病的防治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在这一阶段主要采取以灭螺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受当时的经济水平、医疗水平和技术及人民生活水平、生活方式限制,对血吸虫病的检测和治疗均无有效的方法和药物,因此,结合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采取了针对钉螺进行灭螺的措施;同时,还加强了对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措施[3]。

第二阶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至2003 年。在这一阶段采取以人、畜化疗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随着血吸虫病检测和治疗技术有了重要的进展,吡喹酮[4]应用于治疗血吸虫病,疗效明显、毒副作用小、见效快,被广泛地应用在血吸虫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免疫学检测对血吸虫病的检测敏感度、特异度高,操作便捷、准确性高,为血吸虫病的防治提供了更好的手段。因此,在这一阶段,血吸虫病的防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得更多的疫病流行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感染率明显降低。但是,吡喹酮化疗的方式,不能避免血吸虫的再次感染,而药物化疗的覆盖率难以达到100%,因此无法彻底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

第三阶段,自2004 年至今。在这一阶段,我国采取了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重点进行对传染源的牛羊淘汰。针对血吸虫病流行地区,检测和明确主要传染源,并对造成传染的牛羊等,进行以机械替代、封滩禁牧等措施,减少和控制传染源粪便对有螺环境的污染,同时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努力阻断该病传播途径。经过这一阶段对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我国血吸虫病的防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该传播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钉螺孳生环境依然复杂,仍然存在再次发生疫情的风险[5];而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乡之间人口的流动性增大,因开发需要更加大了血吸虫病传播的风险。因此,加强对传染源的管控;加强螺情管控与灭螺;对血吸虫病人、病畜进行有效管控;增强对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仍然是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措施。

2 消除血吸虫病的策略和具体措施

为实现在我国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就必须结合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的具体特点,根据该病在我国流行地域广大、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和防控进程差距大的现状,对造成疫情发生与发展、流行趋势不断变化、生态人文环境各不相同,传染源各有侧重等进行综合考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有针对性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

2.1 明确本地区血吸虫病的传染源,注意观察传染源的现实演变

可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哺乳动物种类众多,然而不同地区,成为主要传染源的动物各有侧重。因而,对不同地区传染源种类的确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多年的血吸虫病防控经验证明,管控好家畜粪便污染是血吸虫病防控的关键,做好家畜防控可有效地控制血吸虫病的发生和传播[6]。

在对家畜血吸虫病的防控过程中,不能搞简单化和一刀切,比如,对于耕牛为主要传染源的地区,以机械替代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做到对血吸虫病的防控,但对那些以肉牛、奶牛养殖业为主的地区,而是应采取加强对肉牛、奶牛管控,严禁有螺洲滩放牧;再比如,对以羊为主要传染源的地区,因对淘汰羊未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往往不能达到血吸虫病的防控目的;另外,疫情流行地区的猪、犬、兔、鼠等哺乳动物,也可能会随着疫情变化而成为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应对不同地区疫情发展和传染源的变化进行密切的观察和判断,并据以制定针对性的精准防控措施。

2.2 做好有钉螺分布地区的螺情管控与灭螺工作

钉螺作为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做好螺情管控与灭螺工作至关重要,在日常工作中,以螺情环境为单位,必须将活螺平均密度控制在1 只/框以下,从而大幅降低人、畜感染血吸虫病的风险。控制活螺平均密度的关键在于灭螺,灭螺的方法多种多样,可采取药物、水淹、水改旱、翻耕复垦等等,不论采取哪种灭螺方法,我们应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地理环境特点,实施难易程度等进行综合评估,科学制定灭螺方法。在现阶段,药物灭螺仍是极其重要的一项措施,因此在药物灭螺过程中,仍需注意很多事项:首先要注重药物灭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药物灭螺方案,以降低灭螺对生态环境及对人、畜造成的危害;其次,对灭螺的药物浓度、范围、频率等与实际效果进行对照评价,以降低活螺平均密度,同时尽量减少人、畜接触疫水的行为,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的。

2.3 规范查治,科学预防

目前,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我国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要想最终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全民吡喹酮化疗的现象,给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在现阶段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应注重对血吸虫病查治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要求,要根据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的疫情、疫水接触情况、免疫学检查等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给予针对性治疗,做好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加强血吸虫病病例信息管理。

3 讨论

综上,对血吸虫病的防治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根据各地疫情的传染源进行综合管控;加强螺情管控与灭螺工作,处理好药物灭螺工作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科学灭螺;对疫情地区进行规范查治、科学管控,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血吸虫病的防控策略和具体措施,以早日在我国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血吸虫传染源血吸虫病
抗血吸虫药物研究新进展
血吸虫及其相关产物在宿主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送瘟神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
毛泽东与1950年代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以江苏省为例
血吸虫病是什么,防护措施有哪些?
血吸虫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血吸虫并非“吸血虫”
肺结核疾病慢性传染源的特点和预防治疗对策
“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农业血防工作重点与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