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网球产业SWOT分析
2020-12-31
(东北大学体育部 辽宁 沈阳 110000)
1、前言
1.1、选题依据
在美、澳、英、法四大网球赛事影响下的,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网球大师赛等职业网球赛事在内陆举行,网球逐步取代篮球,排球等其他体育项目,网球逐渐成为人们的焦点。2004年李婷、孙甜甜取得雅典奥运会双打冠军,2011年李娜法网夺冠,2019年彭帅澳网双打夺冠,将中国网球事业带上新的高度,加快了网球事业在全国的遍及水平。一场网球赛事的举办,从场地、场馆的选择,到网球器械的使用,服装、鞋帽的选择,及赛后运动员网球的培训等,都带动了众多行业的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网球产业研究现状。
英国有422万人注册网球会员,法国每8个人就有一个人打网球,美国每年总计约有6亿人次参与网球运动,美国国家网球基金会发表美国网球消费者支出情况报告,网球设备和活动每年总消费支出超过160亿美元,其中比赛费用约101亿美元,设备约23亿美元,其他商品约23亿美元,配件约9.47美元。
据《福布斯》报道,2017年美网公开赛总收入3.35亿美元,其中门票和转播收入各占1.2亿美元,赞助商贡献了6500万美元,美国政府补贴3000万美元。2018年,美网在网球赛事方面的收入达到3.5亿美元左右,远远超过在奖金方面的支出,其中门票收入1.3亿美元,转播收入和补助与2017年持平,收入总和达到3.5亿美元。
(2)国内网球产业研究现状。
何杰明在《网球运动发展软实力及提升路径分析》中提出“举国体制”极大的限制了网球运动员的发展,对中国网球运动员竞技状态的提升和奖金收入不利,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仍处于落后地位,文化价值观念尚未形成,网球成为主流运动的路还有许多障碍需要跨越。
作者在研究调查过程中,发现关于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体育旅游等方面研究较多,而具体到网球产业相关领域研究却较少,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从河南省网球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对河南省网球产业进行梳理总结,打造中原网球赛事知名品牌,加强网球培训市场的规范性,增加教练员培训力度和考核标准,满足逐渐多元化的网球人口需求。
2、河南省网球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河南省网球产业优势分析
(1)网球协会的成立和业余赛事的举办。
我省21世纪初,2001年郑州市成立网球业余协会,洛阳于2002年成立网球协会,2006年开封市成立网球业余协会,2007年河南省成立网球业余协会,对各大市区业余网球协会进行注册管理,随后各地区相继建立网球协会。网球协会的建立大大提高各市区间协会的联系。在省网协的组织下,每年进行一次“省网协杯”团体网球比赛,促进各协会的成长与联系,带动网球运动的发展。
(2)丰富的交通运输网促进了各地网球产业的融合。
河南省铁路通车里程547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522.63公里,大面积覆盖,其中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济广高速在此汇聚,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向开封、洛阳、焦作等城市扩散的辐射型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增加了城市之间的交通通达性,便利了境内的联系。便利的交通带动了网球的文化交流,各协会之间能够便利的融会贯通,各大赛事能够实现“朝去晚回”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网球器材、服装、鞋帽等在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也丰富了产品的种类。
2.2、河南省网球产业劣势分析
(1)各市区之间网球发展差距较大。
各地区网球协会的成立,大大小小的业余比赛的举办,带动了网球运动的普及,但省内大小市区不等,网球整体运动水平不同,网球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差异。洛阳于2002年成立网球协会,在此之前仅有10余人参与网球运动,之后在市网协的带领,洛阳市网球产业积极发展,截止到2012年,洛阳市区各种网球场地共计193片,室内场地16片,各种网球俱乐部竞相成立,呈现较好趋势,然而其他市区网球俱乐部却不多,从事网球运动的人数较少,甚至有些不知道网球运动,发展较为缓慢。
(2)专业教练员的匮乏。
由表2、表3及表4的内容对比可以得知FZ/T 82006-2018《机织配饰品》比FZ/T 73044-2012《针织配饰品》考核的内容更多、更全面。FZ/T 73044-2012的等级比FZ/T 82006-2018少了优等品;外观质量考核点少了整烫和色差;内在质量考核点少了湿摩擦色牢度、耐光色牢度和洗后外观。
网球教练员对网球这项运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省对这项运动还不是很成熟,教练员的作用尤其重要。省内郑州市、洛阳市的网球发展较好,就郑州市而言,据2017年不完全统计网球教练约有80名,男教练占比88.9%;女教练占比11.1%,男、女教练呈现极大的不平衡现象。教练员的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这座城市网球事业的活力,最合适的比例应是结过婚生过子的中年教练占较多比例,这些中年教练更具备责任心,青年教练应多咨询请教,尽快适应社会,为网球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3、网球产业机遇分析
(1)校园网球的开展增加了网球的普及率。
河南省有32所中小学入围全国青少年校园网球特色学校,校园网球的开展,丰富了校园体育课的多样性。网球能够促进心理功能、身体发育的成长,能够发展孩子的灵敏性、协调性等多项身体素质,网球作为绅士运动,孩子们在学习网球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待人接物的礼仪,网球因此受到学生、老师、家长的欢迎。校园网球为河南省网球运动的开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孩子们的好动、活泼,必定给网球带来更多的活力与生机,为网球运动储备更多的后备人才。
(2)依托政策,调整网球产业结构。
河南省的网球产业的发展应依托政策,扩大网球俱乐部的规模,增加中小俱乐部增加交流与合作,避免“闭门造车”的现象出现,同时增加网球教练员的组织学习,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训练模式,提高训练的效率,努力打造属于河南省的品牌网球俱乐部。组织一流的网球赛事,扩大省内网球赛事的影响力,增加网球赛事的转播权,改变传统的网球产业,为网球器械、网球服装等网球产业提供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充分利用政策,深度开发省内可利用资源,助力于网球产业的发展。
2.4、网球产业的挑战
2011年李娜法网夺冠,2019年张帅澳网双打夺冠,中国的网球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网球热”在持续扩张,加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这加速了网球市场的扩大规模,也有更多的人参与到网球运动中来,网球运动者整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参加网球学习的人群,职业不同、目的不同、要求不同、参加网球训练的时间不同,运动基础、学历程度、接受程度不同,人群比例不同,加上各个地区网球场所不足,室内场所较少,这一系列不利条件,增加了网球的教学难度,对网球教练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网球教练员付出更多的耐心、责任心,并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对学员因材施教。
(2)其他发达城市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在政策的引指导下,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的体育产业开始逐步发展,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较为迅速,但仅限于发展北京、天津、上海等重要城市和其他一些沿海开放城市,广大中原地区的发展仍十分缓慢。在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出现了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大师杯、WTA超五巡回赛等国际职业比赛,同时各种知名的网球培训学校也应运而生,比如北京的世纪东方国际学校,上海的天辰网球俱乐部,广州国际开发区网球学院,网球俱乐部的成立吸引更多群众的参与。而在内地,网球职业赛事,知名俱乐部,仍是一片空白,这对网球产业的发展极其不利。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多姿的传统体育。
河南省人口资源丰富,人口具有较高的体育参与度,网球运动的普及相对容易,其次,河南省位居中原,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交通运输网络,增加了城市之间的通达度,便于人们的交流和联系。
(2)网球普及率日渐增长。
21世纪以来,各省市网球协会的建立,规范了网球运动的发展,业余赛事的举办带动了网球产业,网球培训市场的崛起,促进了经济市场的发展,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口参与到网球运动中来,年龄参次不齐,接受教育程度不同,学习网球目的不同,身体运动能力不尽相同,总体呈现多元化的网球人口趋势。
(3)网球专业性人才较少。
网球运动在中国起步较晚,最先发展也是在广东、深圳等沿海开放城市,河南省位居内陆普及率相对较落后,且各市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网球普及率差距较大。网球市场良莠不齐,网球俱乐部、教练员杂乱。优质的俱乐部,具备上、下统一训练体系的网球俱乐部,具备4.0以上,教龄在3-5年的优质教练员相对较少。
3.2、建议
(1)根据校园网球政策,制定其发展战略。
校园网球试点工作近年来在全国展开,网球也应该进入到校园,网球平民化趋势逐渐显露,河南省应根据其政策进一步扩大网球的普及率,同时不仅仅是足球、篮球进校园,网球也应该进入到孩子们的视觉中。
(2)规范网球市场的建设。
新经济形态下,居民消费意识改变,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参与网球运动,同时更多的家庭能够担负起网球的运动消费,在此基础上,网球俱乐部也像雨后春笋般建立,其中鱼龙混杂,一些劣质俱乐部的存在,增加了人们选择网球的疑惑,同时淹没了较规范的网球俱乐部。因此,应规范网球俱乐部及相关产业的市场化,使河南省的网球市场更加规范化,健康化的成长。
(3)增加网球场地等硬件建设。
随着网球运动的普及,网球爱好者对场地的需求相应增加,然而,各地区却没有足够的场地来支持这一运动,一些网球场地大多在各地区的体育中心、高校、酒店等地且不对外开放,这一现状大大降低了居民对网球的热情,因此相关部门应制定政策开放网球场地,象征性的收费,投入资金增加网球场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