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0-12-31
高峰/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郑家镇畜牧兽医站 711302
1 基层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当前,我国畜牧管理较为分散,存在着各自为政的问题,使得管理力度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例如,由畜牧部门管理畜牧生产,由商业部门来管理产品加工以及流通,这种多头分段的管理方式严重阻碍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1.2 防疫意识不足目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主要目的是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不断提高畜牧产品的质量。由于重视程度不足,一旦出现新型疫病,很难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1]。另外,基层动物防疫缺乏健全的体系,人力以及物力支持不足,导致防疫工作体系无法顺利建立。
1.3 防疫设施不完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完善的防疫体系以及良好的软硬件支持,由于防疫条件较为落后,资金不足,缺乏较为先进的防疫检测设备,使得动物防疫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当前,多数基层地区虽然已经建立了动物实验室,但是实验室设备严重老化,无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4 防疫手段单一当前,绝大多数基层兽医在防疫过程中采取的是“一针好”的手段,同时防疫质量较差,常常出现防疫造假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防疫工作的质量。
1.5 工作人员不足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但是资金投入不足、待遇不高,很多地区存在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问题,一些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无法有效应对复杂的动物防疫工作。另外,在基层,由于缺乏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导致动物防疫人员很难获取先进的防疫知识,进而很难适应现代动物防疫工作的要求。
2 解决措施
2.1 完善制度建设首先,在基层需要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明确畜牧、行政管理、食医药以及检验部门的责任,以防出现相互扯皮的问题,使各个部门协作共同推动动物防疫工作顺利开展[2]。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的工作机制,有效传递信息并进行共享,在区域范围内建立联防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养殖户参与到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中。此外,在基层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保证各个岗位人员均能够明确自身的防疫责任,与此同时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
2.2 加强疫病检查力度针对突发性疫病,在提高解决能力的同时及时上报,结合疫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防疫措施。严格落实定期检疫工作,在管理范围内按照规定流程对动物实施检疫,做好检验数据信息的记录。对养殖户加大疫苗知识的普及率,大力推广疫苗免疫,通过及时接种疫苗有效提升疫病预防效果。一旦出现不明疫病,必须立即上报,加强预警,使防疫工作具备更高的科学性。
2.3 提高技术人员素质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专业技术人员,储备更多的技术人才,提高防疫队伍的质量[3]。对防疫人员加强教育培训,通过网络课堂、专业讲座等各种形式提高工作能力以及技术水平,帮助其掌握先进的防疫技术,能够熟练处置各种典型病症。
此外,还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的防疫工作体系,通过网络方式更好的普及动物防疫知识,还可以建立网络培训模式,加强兽医、行政机构、养殖场技术人员以及科研机构的沟通,使动物防疫工作具备更高的效率。
2.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使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得到保障,不断提高动物防疫水平。首先,需要不断完善基层组织机构,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畜牧兽医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结合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实际情况引进检测设备计划,不断优化升级动物防疫技术,加强对技术难题的专题性研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保证突发疫病得到更好的应对。
2.5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为了使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需要提高动物防疫资金的利用效率,保证专款专用。政府部门必须严格监管多拨付的防疫经费,详细记录各个经费的支出情况。监管部门在扩大监管范围的同时加大监督力度。此外,如果当期经济较为困难,政府部门还需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