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囊虫病的检疫与防治措施实践探究
2020-12-31房凌云
房凌云
(甘肃省舟曲县江盘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舟曲 746300)
猪囊虫病又称之为钩绦虫病,属于人畜共患疾病,世界各国均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猪囊虫病的发病率更高。近年来,伴随规模化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猪囊虫病的发病率不断下降。猪和人类感染猪囊虫之后,会在粪便中渐歇性的找到,虫卵和卵虫节片,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够长期患病,甚至超过20年以上,猪囊虫病的发生,和不规范科学的管理人畜粪便有着密切联系,常常会引发交叉感染。
1 宰前检疫
当前在猪养殖过程当中,都是采用快速育肥方式,猪生长期缩短,寄生于猪体内的虫体还没有完全长大,所以屠宰生猪前很难进行准确判定。母猪在通过一段时间饲养之后,才会逐渐显现出症状,并且病猪感染囊虫病之后,寄生于肌肉中的虫体,会强烈压迫肌肉和神经,所以存在明显的触痛感,感病的病猪不敢直接接触围墙。所以,屠宰生猪前做好相应的检疫工作非常重要。
1.1 体征变化
一些轻度感染的病猪,常没有明显的症状,感病严重的病猪,体内寄生大量的囊虫,出现肩胛部增厚变宽的现象,并伴有隆起和突出,臀部肌肉也会出现这些变化,如 “葫芦”形。
1.2 临床症状
感病的病猪被毛粗乱,没有光泽,同时,伴有明显的眼睛发红,喜卧,睡觉过程中鼾声明显,并伴有短促的咳嗽声,由于囊虫不同的寄生部位,在表现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性,囊虫寄生于猪的脑部,会发生癫痫症状,如果寄生于咽喉部位的肌肉,病猪出现呼吸加快并伴有咳嗽与声音嘶哑,如果囊虫寄生于四肢肌肉,那么病猪会出现坡行,而在咬肌和舌部既寄生时,病猪出现明显的咀嚼困难,舌部麻痹比较明显。
1.3 活体检查虫体
临床上开展活体诊断存在较大的难度,检查病猪的舌部以及眼睑,同时检查囊虫所形成的豆状肿胀,有豆状结节分布于舌部,触摸较为明显,同时眼睑部位隆起呈米粒状,对诊断猪囊虫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宰后检疫
2.1 现场剖检
猪感染囊虫病之后,酮体肉色呈现暗淡色改变,同时,在猪的瘦肉以及肥肉和内脏器官中都有米粒状囊包存在。对病猪进行剖检过程中,重点对猪酮体,膈肌、咬肌以及深部的腰肌进行检查,切割深度控制在1cm左右,同时,各刀之间的间隔为1cm,切开自刀五刀后对其切面进行观察,如果有水泡状石榴籽大小的囊包虫在肌肉上被发现,便可确诊为该病,对猪内脏剖检过程当中,在其肾脏以及输尿管部位发生明显的组织增生,同时存在的包囊呈乳白色黄豆大小,表现为圆形与椭圆形,有无色透明的液体存在于囊中,可以确诊为猪囊虫病。
2.2 虫体微观检查
通过镜检,有椭圆形和圆形的虫体被发现,并存在大小不一的特点,有的虫体出现钙化之后呈现黄白色。镜检虫体头部,存在顶凸、圆形吸盘以及角质小钩等形状。
3 防治措施
3.1 开展科学的饲养管理
当前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背景下,规模化生猪养殖成为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了确保生猪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充分重视科学饲养工作,保持猪舍卫生,定期消毒,无害化处理猪的排泄物,切断传染源,并合理投喂丙硫咪唑定期杀虫,饲养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饲养素质,及时发现病猪,并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处理,有效预防猪囊虫病的发生。
3.2 定期开展疫情普查工作
对猪囊虫病以及人绦虫病定期进行普查,加强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和控制粪便传播疾病,减少危害。
3.3 预防性杀虫
猪舍应当定期的开展消毒工作,并实施驱虫措施,从仔猪开始,定期的开展驱虫工作,投放丙硫咪唑,这样的猪囊虫病的发生,以免猪囊虫对猪养殖业造成更大危害。
3.4 严格检疫
对于屠宰过后的猪肉,在开展检疫处理时需严格按照《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重点检验咬肌、膈肌、深腰肌等,疑似患病猪需要检查其他部门,如股骨内侧肌和心肌等。猪囊虫多在猪肌肉中寄生,囊体呈黄豆状、乳白色、半透明,平均囊包直径为8mm。按照患病时间,在猪体内囊虫的发育阶段会存在显著差异,病猪患病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囊虫发育不成熟,但是同样为危害到人体健康。在检验时,如果发现囊虫位于肌肉的横截面,则不能直接售卖猪肉,在40cm3内发现的囊虫数量不足3个,售卖前可采用煮熟或其他无害加工的方式,若大于3个则不可开展食用销售。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这类病猪一旦发现,必须开展无害化处理,即焚烧后深埋,且严格的对病猪饲养场进行消毒与检疫,避免患病猪肉流通到市场上,避免感染其他健康猪。
3.5 科学的食用猪肉
猪肉制品应当加强检疫,通过相应的简易措施,保证肉品质量的同时才可进行售卖,检验不合格禁止售卖,并采取无害化处理;合格检验的猪肉可以进行生食,但最好食用熟的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