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干奶期乳房炎的防控
2020-12-31张宴陈霞
张 宴 陈 霞
(甘肃荷斯坦奶牛繁育示范中心,甘肃兰州 730084)
奶牛在经过一个周期的泌乳,由于产生大量的乳汁,其机体严重损耗,在经过干奶期后,其在下一个胎次的生产性能有大幅度提高,也为即将的产犊做准备,在干奶期是其乳腺调整、恢复的最佳时期。在进入干奶期后,奶牛的泌乳活动停止。与此同时,乳腺的血液循环量下降,随之进入乳腺的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数量也大幅度减少,其防御能力也随之下降,这也是干奶期乳房炎发病的原因之一。
1 干奶期
在奶牛生产中,常采用在妊娠最后2个月采用人为的方法使其停止产奶,也就是干奶。
在干奶时间的控制上十分重要,在规模化牧场常采用60d为宜。时间过长会导致乳腺萎缩,其体质过胖,容易造成难产,产后瘫痪,发生酮病等,时间过短则达不到干奶的效果,还会影响下一个产奶周期的泌乳量。而在干奶期内,干奶方法、干奶后环境、饲养管理都影响干奶效果。
1.1 干奶方式的选择
在进入干奶期时,根据其牧场规模的大小、牧场条件等所选择的干奶方式也有所不同,各牧场可根据其自身条件选用不同的干奶方式。
1.1.1 逐渐干奶法。此方法不采用药物,主要方法是通过降低日粮中的营养成分,改变奶牛泌乳规律,变更挤奶时间,逐渐减少挤奶次数,从每日的三次挤奶慢慢过渡到两次,再过度到一次乃至隔日挤奶,直到产奶量逐渐降低,从而慢慢干奶的方法。运用此方法的缺点是工作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不适用于规模化牧场。
1.1.2 快速干奶法。此方法主要是通过运用药物的干奶,主要方法是在奶牛干奶当天停止挤奶,对乳区进行药物注射使其强制性干奶。此法的优点是快速、整洁,且注入的药物可以杀灭乳房内的致病菌,用于治疗隐形乳房炎,使得受损的乳腺细胞得以恢复。由于此方法工作强度相对较小,规模化牧场多采用此方法。
1.2 乳腺的变化
据研究,干奶期奶牛得乳房炎的几率是平时泌乳期得乳房炎的2倍甚至更高,在产后所得的乳房炎大多是在干奶期感染导致的。奶牛在干奶期得乳房炎的主要原因是乳腺在这个阶段有了较大的变化,使得抵抗力大幅度下降。在干奶期乳腺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2.1 乳腺自动退化期。通常在干奶后的30d左右乳腺都处于此阶段。由于在此阶段奶牛的乳腺还没有完全停止工作,有少量的乳汁分泌,但又停止的挤奶工作,乳汁便停留在乳房内,为致病菌的繁殖提供了条件。加之此时乳头管的角蛋白栓还没有形成,乳头管处于开放状态,但又停止了乳头的药浴工作,环境中的致病菌可通过乳头管进入乳房,导致乳房炎的高发期。
1.2.2 乳腺退化稳定期。乳腺完全停止泌乳,乳头管的角蛋白栓形成,乳腺的抑菌力增加,而病原菌的生存环境破坏和自生的生存力下降,在此时乳房炎很少发生。
1.2.3 乳腺的生乳期。此阶段在产犊的前两周,由于乳房的张力,乳头的角蛋白栓随之脱落,乳头管处于开张状态,环境型致病菌容易通过乳头管进入乳房而导致乳房炎的发生。
2 环境影响
奶牛在进入干奶期后,乳头管不能马上闭合,据研究,奶牛在进入干奶期后40d还有一部分奶牛乳头管处于开放状态,因此给环境性致病菌通过乳头管进入乳房开通了通道。因此,在进入干奶期后给奶牛创造一个干净、舒适、无菌的环境对预防乳房炎至关重要。在现代规模化牧场大多采用封闭剂,其主要作用是模拟乳头角质栓封闭乳头,从而阻止环境性致病菌进入乳头,控制了干奶期乳房被环境性致病菌感染。
由于在进入干奶期后乳房停止挤奶,对乳头的药浴工作也随之停止,大大增加了病原菌的侵袭机会,是奶牛乳房炎发病的高峰期。但如果在此时提高管理制度,便能最大限度杜绝本病的发生。
3 干奶药的选择
奶牛进入干奶期的主要方法大多牧场采用药物的方法使其快速干奶,而干奶药其实就是一种长效抗生素。在奶牛泌乳期的乳房炎治疗中,很难将病原菌全部清除,而在进入干奶期后,利用这种长效抗生素,便能将这种顽固性致病菌全部杀死清除,是治疗乳房炎最好的时间。另外,对于在干奶期新发的乳房炎治疗,有预防左右。
但如果长期使用长效抗生素,会使乳房内的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对后期的乳房炎治疗提高了难度,加之在产犊后,牛奶里面的抗生素会长时间停留,增加了弃奶期,饲喂犊牛后,同时杀灭了犊牛体内的有益菌群,从而造成犊牛腹泻。
4 总结
在进入干奶期后,由于乳房奶乳腺组织的一系列变化,降低了乳腺组织的抗体水平,同时由于乳头管不能立马闭合,造成了环境型致病菌的侵袭机会,使得乳房炎大幅度增加。但干奶期通过严格的环境管理,同时也是能大幅度降低该病的发生,减少发病率。做好环境管理,给奶牛创造一个卫生、干净、舒适的环境,减少环境型致病菌的侵袭,降低乳房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