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定伦治疗皮肤瘙痒症经验

2020-12-31赵玉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苦参皮肤病皮肤

赵玉华,唐 军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曾定伦主任中医师从医40余年,治疗皮肤瘙痒症提出“痒”以风、湿、热(毒)为标,与肺、心、脾三脏密切相关,喜用疏风、清热(解毒)、除湿三法施治,根据辨证兼予补虚、活血、润燥、滋阴,临床疗效显著。现将曾师治疗皮肤瘙痒症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尔雅·释古上》曰:“痒,病也。”《集韵·养韵》曰:“痒,肤欲搔也。”“庠”指自觉瘙痒而无皮损的症状,常见于各种皮肤病;而作为一个独立病证,多见于皮肤瘙痒症,可发生于机体皮肤的各种部位,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瘙痒。《黄帝内经》最先提出“痒”的概念,《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指出心火旺盛,火热内蕴,热毒蕴蒸而发病;《灵枢·刺节真邪篇》曰:“气往来行,则为痒。”指出气血失和是痒发生的原因;《金匮要略》曰:“身体为痒,痒为泄风。”指出痒与风邪密切相关。《诸病源候论》云:“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气血相搏,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 可见,引起皮肤瘙痒的病因病机复杂。曾老提出“痒”证之实证以风、湿、热(毒)为标,与肺、心、脾三脏密切相关;而虚证多因血虚风燥所致。风分为外风、内风:一则“皮毛者,肺之合也。”肺在体合皮,皮肤乃肺之外候,外受于风,风热犯肺,故发痒疾;二则血热生风,或病久阴伤耗液,阴血亏耗,引动肝风。湿亦分内外之湿,内湿以脾湿而言,可因饮食内伤,脾胃失运,湿邪内生。外湿则因重庆地理环境及饮食特点所致,重庆地处两江交汇,山城丘陵,群山环抱,形成热蕴湿蒸之气候环境,湿邪外袭则致病;另,巴渝男女童叟皆喜辛辣厚味,以驱除湿浊之气,如“火锅”,故而湿热熏蒸。热(毒)以心、肝经而言,多因喜怒无常,七情损伤,肝郁气滞,气郁化火,或心火亢盛,热入血分所致。

2 辨证施治

瘙痒症急性发作以邪实为主,湿热、火毒较盛者表现为急性起病,瘙痒部位皮肤颜色鲜红,灼热,瘙痒无休,可见抓痕,伴口苦、咽干、目涩、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数。曾老指出此类症候病机当属风热犯肺、心火炽盛,治当清热解毒、凉血清心、祛风止痒,以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合银翘半白汤加味(银花、连翘、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加减,若风邪较盛者,加消风散。而急性发作性瘙痒症一旦未能及时控制及治愈,瘙痒迁延不愈,皮肤瘙痒剧烈,火毒热盛者仍可见口苦咽干、心烦易怒、面红目赤等伴见症。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滑。此乃正邪相持,邪在半表半里,治当清热疏风、养阴润操、除湿止痒,以银翘小柴胡汤合苦参汤为基础方。兼脾湿明显者合胃苓汤加大腹皮、薏苡仁、土茯苓、车前子等。顽固性瘙痒症则因皮肤瘙痒反复发作而成,亦有少数慢性起病者。证见皮肤瘙痒反复发作,患部皮肤粗糙、增厚,触之较硬,暗红或黄褐色,表面粗糙,皮纹显著或出现苔藓样变,伴抓痕、血痂、鳞屑及色素沉着。此乃病情迁延日久,缠绵难愈,正虚邪恋,治当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兼祛风止痒,方药以萆薢渗湿汤加紫草、红花、乳香、没药、丹参活血祛瘀之品加减。

根据皮肤瘙痒的范围,痒症可分为全身性瘙痒和局限性瘙痒。全身性瘙痒常由身体某一处皮肤开始,继而扩展到全身,常见老年性皮肤干燥瘙痒症,治疗当以养血祛风、清热养阴、润燥止痒为主。局限性瘙痒症部位常见于肛门瘙痒、男性阴囊瘙痒及女性外阴瘙痒等,多为湿热下注所致,当治以清热除湿、燥湿止痒为主。

3 皮肤病验方“肤光净”

曾老指出皮肤病多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及肥甘厚味,复感外邪,使毛囊闭塞,内热不得透达,致使血热蕴蒸,或肺经蕴热,外感风邪,或脾胃湿热,内蕴织蒸而成,故以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为治疗原则。根据皮肤病的发病特点和因地制宜的原则,自创皮肤病验方“肤光净”。药用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30g,石决明25g,决明子25g,黄柏12g,白芷12g,苦参15g,白鲜皮20g,浮萍30g。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病(如脂溢性皮炎、痤疮、湿疹、荨麻疹、扁平疣、牛皮癣、疱疹等)皮肤瘙痒、伴见点片状红色斑丘疹、渗液,口干口苦、便秘,舌红苔腻或薄黄,脉浮数或滑数。辨证为风热外束、湿毒内蕴者。方中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为清热解毒,为君药;石决明、决明子清肝泻浊,白鲜皮、苦参清热燥湿,黄柏清利下焦湿热,共为臣药;浮萍有祛风清热之功,宋代有“去风丹”之称,为佐药;白芷性温、味辛,气芳香,微苦,具有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的功效,为佐使。

4 用药特点

祛风透邪药物的应用。如蝉衣、荆芥、防风、浮萍、白芷、柴胡、钩藤等,加入散风药,取“风能胜湿、温能化湿”之义。使用时应当注意此类药物有耗阴助火之弊,甚则窜入营血鼓动内风。临床运用须依据湿与热的轻重,可配以清火润燥养血之品,如栀子、黄芩、黄连、黄柏、丹皮、金银花、连翘等,以削弱祛风药的温燥之性,又能清湿中之热,达到湿热并治的作用。

祛湿止痒药物的应用。如《灵枢·刺节真邪》云:“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气摇,气往来行,则为痒。”风湿热诸邪气往来行于肌肤腠理之间均可致痒,故而治疗瘙痒症,应随证加入祛湿止痒之品,如苦参、苍术、薏苡仁、泽泻、茯苓等。

凉血祛瘀药物的应用。曾老提出痒疾病程日久,可见热毒入营血,营血亏虚,血虚生风之虚实夹杂之证,故应辨证施治兼施凉血、养血、活血、祛瘀之法,加入当归、赤芍、生地、丹参、紫草等。

根据“久病入络”的理论,因虫药走窜之力最速,有搜风通络之效。一方面,曾老认为皮肤瘙痒症的慢性期及顽固性皮肤瘙痒症应随证加入祛风通络之品,如蜈蚣、全虫、乌梢蛇、地龙、蝉蜕、土鳖虫、僵蚕等。另一方面,曾老考虑虫类药物多为有毒之品,使用一定要慎重,一般予小剂量、研末冲服,如全蝎粉6g、蜈蚣2条。

曾老创造性运用中医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以皮治皮。皮肤乃人体之外候,治疗皮肤病多采用皮类中药,如白鲜皮、地骨皮、苦参等皮类中药加入方中,为其治疗痒证的一大特色,有解毒化湿、生肌止痒、敛疮生肌之效。

5 日常护理

曾老强调三点,一则注重调节情绪,《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由于心主神明,若精神紧张,可诱发瘙痒,故要调畅情志。二则整个发病期间忌用热水烫洗患处皮肤,禁用肥皂、沐浴露等刺激之品洗澡,必要者可根据病情予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院内制剂维生素E乳膏外用。三则避免搔抓,忌烟酒,忌食鸡肉、牛肉、羊肉、鲫鱼、花椒、胡椒、生姜、等温燥之品及辣椒、烧烤、火锅等辛辣刺激之品。

猜你喜欢

苦参皮肤病皮肤
苦参可缓解帕金森病症状
第二层皮肤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苦参生品及其炮制品的2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抗菌药效研究
皮肤“出油”或许就能减肥
高频超声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运用中药对药治疗皮肤病瘙痒症状浅析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
我爱洗澡,皮肤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