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元训练理论看清华田径队的训练

2020-12-3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田径队清华大学清华

(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 301617)

1、一元训练理论

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制造业迅速的发展,其最根本的科技基础之一就是“还原论”。就是科学地对事物进行分解,直到事物的分子、原子的层次,这样就能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更加科学化的理解和认识。在这种“科学”的观念和理论指导下,人们很自然地就把制造业在生产和科研中的思维惯性移植过来用于运动训练工作的研究中。将运动能力人为的分解为体能和动作技术两个方面,认为这是一切运动项目的“共性”。由此也就产生了二元训练理论。在这个理论中将体能又分解为: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运动素质又分为速度、耐力、力量等。力量素质还可再分解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等等,这样循序的分解为一个庞大的体系。但是对于按精细图纸制造出的复杂机械产品,由细胞组成的人体,至今也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清晰的阐释。

1.1、一元训练理论的内涵

面对高度科学化的人体,任何的训练都可以导致相应的增长,但是这种脱离专项技术的体能、动作技术思想不能作为运动训练的指导思想,运动训练的发展是一件十分精细化的行为,可能受到地域、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运动训练必须将体能和机能从统一整体来看。唯物辩证法有一个根本的思想就是 “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到我们的运动训练中就是各项训练工作存在于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的训练之中,体能和动作技术就是专项能力的两个外显形式,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层面,也就不能脱离专项技能本身而存在。

1.2、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的争议

一元训练理论和传统的二元训练理论的争鸣在于 “是否存在没有体能训练的动作技术和是否存在没有技术动作的体能素质”。而它们的分歧关键在于对人体本性的认识不同,必然会导致对人体发展的内在动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进一步来说,人们对一元、二元运动训练理论的不同声音,其真正原因是源于对人体运动训练系统本身的复杂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并逐渐深入到运动训练领域中去,人们就对运动训练过程中各方面的复杂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索。

一元训练理论和二元训练理论争议最外在的表现也就是体能和技能的问题。是二元训练理论的先体能训练、后技能训练,还是一元训练理论的先技能训练、后体能训练。一元训练理论认为训练中的体能问题和技能问题是训练过程中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认为不学习技术能力,而使体能得到发展,得到的只是一个没有合理运动技术的体育机械,但在这中间也不能绝对的看待,当技术过早的得到发展很有可能导致运动技术的过早专项化,从而影响青少年运动员的发展。故而,训练中的体能和技能问题应该同时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抓住敏感期来得到发展。

1.3、运动能力进步的原因

一元训练理论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就是一种有序的活动状态。在人体与环境相互运动交叉的过程中,外界的环境和所处条件可能在不断变化,但是人体在物质代谢的促进下,通过中枢神经的支配调节,从而使人体朝着一个有序的方向去发展,以此达到既定的目标。把之放到运动训练中来看,运动训练的本质就是不断克服训练中自身的问题,以此来提高运动能力,从而到达既定的参赛目标。

从运动训练的角度看运动能力的增长问题,就是人体在训练条件下有序状态的调整,这看来可能并不完全是超量恢复的作用,二是人体在有序状态下克服了自身在运动状态下的问题以及克服了人本身与外界训练环境的问题。通过运动训练也就是不断缩小这两个矛盾,使其向着既定的训练参赛目标去发展,但是要达到参赛的既定目标,我们需要采取的手段也一定不仅仅是低训练负荷的,而最起码应该是接近竞赛成绩的训练负荷。

2、清华大学田径队训练中所体现的一元训练理论

2.1、注意训练的整体思维

清华大学田径队总教练吴小伍说过自己曾经带过的队员,该队员从大一入校期间一直进行的整体的技术练习,没有进行过多的技术细节方面的改进,因为当时已经发现他在摆动腿方面存在问题,但这是已经能突破8m大关,最后他把该队员送到美国集训三个月以后,美国教练改进了他的技术问题,可是这时候的成绩却下滑了,回国以后仿佛不会跳了。此时吴小伍意识到了问题,认为美国教练只是改进了技术,却没有考量该队员的训练水平,其体能基础并不是很高,因为在清华的训练毕竟不比职业队,因为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业,每天只有两三个小时的训练,现在吴小伍对他的改进就是进行跑跳的练习,让他忘掉动作,忘掉脑子对动作的支配,一直以放松的状态去跑跳,现在该队员成绩有所回归能达到7.9m的水平,却始终不能再有所突破。

当我们的训练中出现任何的问题,都不能从问题本身去谈这个问题,如跳远中起跳的节奏问题可能并不是最后三步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再助跑时的问题,也有可能时起跳蹬伸的问题,解决任何问题,从来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必须从技术动作和运动员的自身状况来整体考虑。

2.2、结合个人特点,突出训练的本质

胡凯和张培萌作为清华大学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运动员 (张培萌在清华大学训练),两人都曾经作为中国百米赛道上的领军人物,放眼全国这也是不存在的。二人的教练李庆说过:“胡凯1.76m,百米最好成绩10.24s,跑完全程需要44.5步,而张培萌1.88m,百米最好成绩10s,但却需要46.2步”。从数据来看1.76m的胡凯反而比1.88m的张培萌完成步数更少,这可能与我们所了解的传统训练理论不一致。张培萌作为一个具有难得一遇的优秀运动胚子,其各项素质都可以说是为短跑而生,但其肌肉类型却难以增粗肌纤维横截面积,也就是说其力量素质不高,这在他与胡凯的深蹲对比中已经看出来了(胡凯深蹲200kg,而张培萌只有90kg)。由此看来这短短的100m并不是单纯的数字,而是追求个人技术整体化和最大合理化,这就是跑的科学与艺术。

2.3、注意训练的训练量和强度的关系

清华田径队的训练每天只有两三个小时,并没有过分强调大的运动量,但是却抓住了最为关键的高训练质量,从而有一个好的训练效果。面对传统的高强度身体训练,中等强度的技术训练,清华的训练则是保持大训练强度,高训练质量,偏低的训练量。当队员出现身体不适时,以往的看法是转变练习手段去做一些辅助练习,但是在清华可能就是干脆就不练,当你的训练达不到训练效果时进行一些训练甚至会对下一次的训练产生一些抑制效果。

2.4、突出训练的重难点和训练的方向性

在清华的训练中,每一个训练阶段都有自己的突出重点,甚至于每一节训练课,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高强度的训练中要想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可能训练内容就要突出,不能过于繁多。技术训练和专项的训练也是不能分开的,只是在不同阶段有重点的去发展,可能是融合了体能的动作练习,也可能是有动作限制的体能训练。在一节训练课中,队员可能会出现多个技术动作问题,但是教练在语言提示中可能只提到了一两个的问题,选择最根本的问题让队员去改进,更能使队员有序的朝着目标前进。

2.5、摒弃传统训练理论,采用小周期训练方法

传统的周期训练理论以超量恢复为理论基础,运用训练的累加效应,来达到刺激机体能力,从而提高运动水平,其中一些传统周期的观点就认为运动员一年甚至几年才有一个运动巅峰期,从而达到最佳的竞技水平,在当今田径运动被放到很高的地位,使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职业联赛日益频繁,尤其是世界田联的钻石联赛,使得优秀运动员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参加高水平竞技,这也要求运动员需要有多个竞技状态高峰期。在李庆对张培萌的训练中总是在寻找到其不足和比赛中表现欠缺的地方,通过这样反复的发现问题,然后用一个核心要素去突破这个问题,然后在下一个阶段从上一个发展阶段所遗留的训练痕迹来继续发展所欠缺的。这样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集中突破问题,既能够使竞技能力得到提高也不致于给运动员造成过高的运动量引起运动疲劳,但是清华田径队对于队员的基础训练也并没有落下,因为每一个优秀运动员的成长都不是一个空中楼阁,都是从基本的训练做起的。清华的训练在抓住高水平运动员的核心问题利用板块训练去突破时也没有忽略底层的基础训练。

3、清华田径取得成绩的自身优势

3.1、优秀的体育传统和体育精神

自清华大学成立之初,就有“育人智商,体魄与人格并重”的体育观。而清华大学每年都会组织开学新生上第一节体育课,以此来弘扬清华大学“无体育,不清华”的体育传统与精神。而清华大学的一个规定“体育成绩不合格者不能毕业”从马约翰在清华任教开始至今依然不变,这在全国高校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3.2、创新培养运动员体制

清华大学在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上,采用体教结合的模式,通过学生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严格的高质量训练和创新科研水平这三方面来探索。其实在这三方面做的更好的应该是专业的体育院校,在中国,北京体育大学作为国内公认的“体、教、研”都是佼佼者的专业体育院校也做得不是很好。

3.3、先进的管理和训练

清华大学有三个等级的A、B、C三个级别代表队,分别代表征战国际赛事的高水平运动员、代表北京市的运动水平队以及活跃在群众体育中的普招学生,这种分等级的管理体制为清华大学在各级赛事都能取得优异成绩创造了必要条件。在运动员的训练上不仅采用高水平教练员团队,同时对运动员的体育相关课程也严格把握,从而提高运动员潜在的运动能力。

4、小结与展望

4.1、小结

当今竞技训练专项化、个性化趋势明显,针对运动员个人在一元训练理论下的特征,应突出整体效应进行训练。一元训练理论跟据人体生理特征的发展规律,以及技术学习的序列特征充分利用运动生涯的“可生长期”,即“技术”和“体能”是“一元”的,可为我国田径运动训练中体能、技能分离的训练模式提供新方法。

4.2、展望

以清华大学田径队训练的实践为出发点,总结高等院校培养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成功经验,借以清华田径队所取得的成功为国内其它高校高水平训练队提供了训练新思路,进而深入探究田径项目在高等院校的培养模式,为培养中国田径优秀人才做出探索。

猜你喜欢

田径队清华大学清华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2021年最后悔的事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2021年最后悔的事
孙清华作品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
除田径队俄代表团全数战里约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