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2020-12-31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职业中学曾立发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职业中学 曾立发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必须认识到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重要性,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做好新旧知识的良好衔接,加入更多生活元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同时还需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差异
第一,教材内容上存在差异。我国实行新课程改革以后,初中阶段的数学教材内容得到一定的调整和拓展,增加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产生了更多的联系,内容相对来说较为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新课改之后的教材内容,如三视图的内容,在高中阶段的教材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初中阶段的数学也涉及分层抽样法,但内容相对较为浅显,在高中阶段的教材中也同样得到进一步深入,将其作为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无论是从内容角度来说,还是从难度角度来说,初高中的数学知识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第二,学习方法上存在差异。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高中阶段的学生更不愿在上课时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课堂讨论和交流的氛围不够热烈,经常出现呼而不应、启而不发的情况。初中阶段,学生通常运用机械记忆的方式,通过死记硬背记忆数学知识;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准确理解和内化知识,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高中阶段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抽象思维、逻辑思维,需要学生借助想象、条件等完成结果的推理。针对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如果仍旧采用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那么将出现较多的困难,难以顺利完成当前的作业,更缺少自我总结、复习、预习以及消化的时间,而这无法实现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同步提高。
第三,课堂教学方法存在差异。初中阶段的数学教材内容相对较少,课堂教学的容量也较小,可创设多种不同的教学活动;数学知识的难度、跨度较小,教学进度相对较为缓慢。在初中阶段,教师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知识点的多次演练和反复讲解,可逐步突破各个重点和难点,而这会出现一些不良倾向,如重局部、轻整体,重知识、轻能力等。高中阶段的数学教材涉及大量的数学知识,对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学进度和速度都较快,起伏大、节奏快、梯度高、要求高等,数学知识涉及较广的范围,注重学生思维品质和思想方法的培养。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方法
(一)紧抓新旧知识联系,调整教学方案
虽然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与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但其本质都是相同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不容忽视。在高中阶段,教师在教学时需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注重数学知识的良好衔接,不仅需重视新知识的讲解和分析,还要带领学生回顾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逐步夯实其知识基础。在教学前,教师需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将数学知识有机整合起来,尤其是初中、高中数学之间存在关联的知识,使学生能够系统性地学习数学知识,更加全面且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如果有必要的话,教师可突破教材原有的知识结构,避免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出现断层的情况,并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空间几何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内容时,教师就可在上课时先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表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为何要这样计算?这些几何体拥有几个平面?这些平面分别是怎样的图形?”学生需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之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利用手中现有的材料制作一个长方体,并观察长方体的展开图。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几何体,如棱柱、棱锥、棱台等,并展示其侧面展开图,学生需认真观察侧面展开图与立体图的棱长关系,学会计算这些几何体表面积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计算结合体表面积的方法,认识到这一求解过程就是计算侧面积与底面面积之和。
(二)加入更多生活元素,降低理解难度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高一属于转折阶段与过渡阶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适当放慢教学速度,并明确告知学生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情况,制订恰当、合理的学习计划,使其能够在循序渐进中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为了进一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更多生活中的问题、现象等元素,使其能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教师必须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切勿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而是要成为引导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衔接初高中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中有关集合的内容时,如果教师直接讲解教材中集合的知识和概念,借助字母集合的方式进行举例,那么难以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其无法准确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此时,教师就可从实际生活入手,借助班级学生进行举例,使其明白班级就如同一个大的集合,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集合中重要的元素;一个小组的学生又可组合成小的集合,小集合属于大集合中重要的部分,被称为子集。借助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可营造一个学生熟悉的环境氛围,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集合概念,而这也能为接下来教学有理数集、整数集、隶属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奠定良好基础。
(三)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培养学习习惯
初中阶段大多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而高中阶段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难度、复杂度也有极大提升。当学生步入高中阶段后,因其将要学习大量的知识,承受较大的学习压力,尤其是在其无法紧随教学步伐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厌学心理,或逐渐失去学习的自信心,出现自暴自弃的情况,进而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在上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借助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能够在课前进行预习,在课上认真听讲,在课下及时复习和巩固,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学习进度调整和优化学习计划,逐渐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中有关直线、空间点、平面位置关系的内容时,教师就可先从旧知识入手,提出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如果在一个平面内有一条直线和一个点,二者就会出现怎样的位置关系?应当如何判定?”教师可让学习能力一般、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回答这一问题,不断提高其自信心。当学生完成问题的解答后,教师就可引出该节课的知识点,并引入新知识,提出一些难度稍高的问题,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这一问题,同时也可鼓励其他层次的学生认真思考,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纠正其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还可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发挥优势、发表观点,逐渐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逐渐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节奏。
(四)渗透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育阶段中,数学思想拥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如数形结合思想、整体思想、建模思想、化归思想等,这是数学知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衔接初高中的数学知识,教师就需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使学生从更深的角度、更多的方面理解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锻炼学生应用数学思想的能力,不断提高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促使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牢牢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基本初等函数的内容时,教师就可先带领学生复习初中阶段的知识点,如反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引导学生总结这些函数的性质;之后再结合图像为学生讲解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等,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判断这些函数的值域、定义域以及单调性。教师需在恰当的时机引入新知识,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符号语言,锻炼其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学科涉及非常多的数学知识,且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加入更多生活元素,关注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渗透数学思想,最终实现教学有效性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