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熹德育思想及其现代转化

2020-12-31福建省武夷山第一中学

亚太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朱子朱熹道德教育

福建省武夷山第一中学 彭 红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及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钱穆先生对朱熹有着很高的评价:“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朱熹从“明人伦”的德育方向,整理出详细的德育思想体系,他继承并弘扬了我国古代重德育的优良传统,形成了独特的德育思想,更有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学校教育要创新借鉴传统德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的德育思想,探究朱熹德育思想特定背景,梳理朱熹德育思想体系,深挖朱熹德育思想的精妙之处,并探讨它的现代价值,实现真正把朱熹的传统德育思想运用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从而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实现传统德育资源的现代转化。

一、强调德育教育应循序渐进

朱熹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和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明确提出了二者不同的内容、任务和方法。朱熹认为8 到15 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德育的任务是“教事”,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希望青少年儿童通过具体的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与小学教育有所不同,大学教育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使学习者“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我校作为一所完中,在探索学生的德育教育中,积极借鉴朱熹循序渐进的德育教育方法,针对初中生和高中生对世界认知的不同,制定了不同的德育方案,落细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深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依托武夷山的地理优势,以世遗文化、朱子文化、红色文化教育为抓手,开展武夷山诗文朗诵比赛、武夷山摩崖石刻摄影展、千人诵读《朱子家训》、重走红军路、祭奠烈士陵园等活动,让传统文化资源实现现代转化。针对高中学生,组织他们到桐木开展“亲近自然”考察活动,到五夫、下梅、白水等村落调查古民居保护现状,组织开展“菁英计划”上海站、武汉站研学旅行,不断丰富高中学生的成长经历,重在引导高中生探究“事物之所以然”,努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只有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德育方法,实施不同的德育内容,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才能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

二、强调德育教育应环境熏陶

在朱熹道德教育中,书院是其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朱熹在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把优美的教育环境作为实施道德教育的重要因素,比如择址上注重自然环境的淡雅优美,布局上体现守礼对传道的追求,装饰上营造“文以载道”的人文环境。儒家自古以来崇尚质朴、内敛,这点在书院的建筑布局上也得到了体现。书院修建中,朱熹带头广植花木,激励寒窗苦读的书院生徒,他还为书院唱和了不少优美的诗篇。总之,书院不仅注重优美的环境,更突出对历史人物的纪念,时刻让学生感受到它的庄重和人文的氛围,在这种美的环境中生活,能涵养学生的气质,陶冶他们的性情。

我校的德育教育也传承了朱熹德育理念,重视学校环境的熏陶,实现校园内的每一面墙、每一栋建筑、每一个角落都富含世遗育人的文化气息,润物于无声。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感受文化的底蕴,达到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我校把“世遗育人,求真向善”的办学特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朱子文化为核心,形成独具一格的校园文化。依托学校网站、广播站、校刊《西林风》等校园文化载体,将世遗文化渗透到学校文化育人的各方面;将朱子文化融入校园景观和学校精神,形成校园朱子文化;以宿舍文化、教室文化、楼道文化建设为载体;在学校广场上矗立朱熹像,打造朱子文化广场、“朱子文化园”。着力打造“朱子理学”思想精髓,深入挖掘朱熹“涵养、穷索、致知、力行”教育思想蕴含的文化内涵、时代精神和价值理念,以在这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使学生形成求真向善的人文底蕴。

三、强调德育教育应积极引导

朱熹认为学校的教学管理要以思想教育为主,要将学校规章制度的实行同德育教育管理目标结合起来,正如他所言:“学校之政,不患法制之不立,而患义理之不足以悦其心。”朱熹主张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上,强调以积极引导为主,在今天的德育工作中,仍然能够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更好地增强对学生的积极引导?首先,要引导学生确立远大的志向。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志向确立的前提条件是要明白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及所应承担的责任。我们在新生入学的时候,重点强调的就是立志教育。其次,学校要鼓励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朱熹认为道德修养旨在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而非直接说教。

我校大力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鲜活性。利用武夷山作为闽北红色首府所蕴含的丰富革命文化的基因和武夷山作为朱子理学发源地的优势,把传统教育模式与武夷山当地的优秀文化相结合,开展了“生命教育与学校文化的研究与实践”“校本课程《朱子文化研究》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朱熹传统德育资源的现代转化”“立足乡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模式”等课题研究,充分挖掘中华传统德育资源的内涵,使思政课生动起来,在德育中积极引导,在学生心中种下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种子。

诚然,运用积极引导的方法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道德方面的规章制度,实际上,道德规章制度是必不可缺的。但是,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不是压制学生的,而是要先将其内化为学生的内心需要,再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地遵守规章。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四、强调德育教育应知行结合

朱熹既重“知”也重“行”。在他看来,知与行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要把知行统一起来。他指出:“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明于理,则所践履者,又未知其果何事也。”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知行须结合、知行相统一的关系。

近年来,我校打造朱子文化“三位一体”育人课堂,将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朱子文化,让学生在可闻、可视、可听的知识内化过程中受到朱子文化的教育。高中开设“朱子文化”等选修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真正把朱子文化的精华内化为学生的基本价值理念和人生信条,提升对其重要价值的认识。推动朱子文化融入校园德育活动,搭建各类研学平台,定期开展“读朱子,品世遗,享生活”读书节,“聆听朱子足音,传承朱子文化”校园文化艺术节,“明理崇德,尊师尚学”朱子敬师礼,“行朱子成年礼,做当代好青年”朱子成年礼等活动。以每年一度的校园“朱子敬师礼”“朱子成人礼”为载体,形成了活动特色和品牌,常态化开展“品读经典”“朱子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同时还注重推广辐射,我校与浦东复旦附中分校签订了“菁英计划”,在他们来我校进行社会实践时,重点围绕“朱熹德育思想”展开实践活动,将好的做法推广到其他学校。2020年4 月,纪录片《朱熹》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栏目组专门到我校采访了课题组成员江先忠老师,他多年研究朱子文化并已有5 本专著。

总之,朱熹在继承传统的道德教育中,创新了德育教育理论,形成了自己珍贵而独特的教育方法。给我们当今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借鉴意义,但由于时代背景等因素,朱熹德育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此,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应当加以修正,要辩证地看待,取其思想和方法中合理的内容,跟当前学校的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德育方法,势必能对青少年塑造人格、健全品德起着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朱子朱熹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理一分殊”是朱子學的“一貫之道”
多肉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My Diary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朱子深衣”与朱熹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